傳統廣告還可以玩多久?
摘要:廣告的最終目的,不是廣告,而是促銷。目前,越來越多的客戶直接要求品銷合一,這就是為什么互聯網廣告拿走了全國60%以上的廣告預算的主要原因。
首先、廣告的最終目的,不是廣告,而是促銷。目前,越來越多的客戶直接要求品銷合一,這就是為什么互聯網廣告拿走了全國60%以上的廣告預算的主要原因。
在15家大型網絡公司中,看其今年上半年的廣告收入,凡是能夠與銷售掛鉤的,其收入都高速增長,比如美團(91.23%)、唯品會(70.73%)、阿里巴巴(30.99%)、京東(27.43%)、騰訊(25.15%);而那些與銷售無關的,要么停滯不前,要么負增長,比如百度、愛奇藝、搜狐、新浪。
去年戶外廣告整體上出現近二位數的負增長,就是因為絕大多數的戶外媒體無法做到品效合一;但一些懂得數字化運營、場景營銷效果明顯的戶外廣告公司,仍在高速增長。
那些認為廣告只是樹立品牌、無需對銷售負責的人,其內心所謂的品牌觀念,仍然是站在品牌主的立場,堅信采取單方面的灌輸、引導,自上而下、內外而內的培育、推廣,就可以把事先規劃好的、自以為是的品牌概念強加于人。殊不知,當下的網絡世界里,品牌是消費者消費后的自我認知與內心體驗,是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的綜合反映,是完全由消費者主導的,營銷者主導的時代早已經結束。
其次、戶外媒體的三大類別中,大牌(單立柱)已經快被拆完了,很多城市開始在拆大屏;交通類的媒體(機場、高鐵、地鐵、公交車、高速公路)因為是國家壟斷,不斷的招標拍賣致使成本越來越高,介入的民營企業以后要盈利將越來越困難;樓宇社區類的媒體中,商務寫字樓已有分眾傳媒等知名企業在激烈競爭,以往被忽視的社區類媒體儼然已成為多方爭奪的主戰場。
戶外媒體公司不斷被擠壓,生存空間已經越來越小。曾經熱血沸騰的老總們,大多數已經心灰意冷。如果你雄心依舊,或者心有不甘,那么,請繼續看下去!
5G已來,萬物皆媒,萬物互聯互通。那些沒有實質性物理功效、只是發布廣告的戶外媒體,勢必被邊緣化為可有可無的擺設。在產品與消費者直接聯通的網絡世界里,單純的媒體將很難生存。
很多老板心灰意冷,要么是從來不關注技術,要么是看不明白技術給戶外廣告帶來的多種可能性。
我們必須承認:發布了廣告,不等于有傳播。單向廣告,強制性觀看,違反人性,不見得有好的效果。合乎人性的、有傳播力的廣告,一定是受眾在場景中體驗后自然形成的印象或感受。*好的廣告,是受眾親身體驗后的再分享。金杯,銀杯,不如消費者的口碑。
來源:亞洲戶外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