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紋識別、刷臉支付、Iphone X。。。戶外生物識別時代開啟
摘要:今年,在蘋果iPhone的十周年發布會上,除了面部識別和AR,新發布的iphone X手機似乎沒有什么特別的亮點,但是,這其實就是最大的亮點了。
繞了一圈回來,科技終于發現,你,就可以證明你就是你。
今年,在蘋果iPhone的十周年發布會上,除了面部識別和AR,新發布的iphone X手機似乎沒有什么特別的亮點,但是,這其實就是最大的亮點了。
自從智能手機誕生以來,手機的更新換代很快,屏幕和內存越來越大,應用越來越高級,從密碼解鎖到指紋識別,再到現在逐漸普及的面部識別,科技循序漸進,而iphone X的出現也并非單個孤立的事件。
稍早些時候,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宣布在杭州KFC首推"刷臉支付"服務,中國農行也已在全國8個省市推行刷臉取款服務,機場、酒店等公共場所都開始部署類似的技術,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我們正在進入一個生物識別的時代。
這對戶外廣告而言,將會有何影響?
短期來看,沒影響。
因為數據和技術其實早已不是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行業的突破需要業界傳統思維的改變,而這恐怕一時半會還很難發生。
更何況,關于面部識別在戶外的應用,也不是稀奇事兒,不過一直不溫不火,不受待見,要是真的對收入有提升,分眾早就裝了,
基于此,我認為,生物識別對戶外的影響,不是直接的,而是間接通過線下零售、服務等終端來實現“合圍”。
刷臉支付開啟生物識別商業生態
嚴格意義上來講,刷臉支付只是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之一,從走進商店之前,圍繞消費者的生物識別工作應該早已開始,包括廣告、鋪貨、商品推薦等等,這需要相關商家做好軟硬件的支持,也需要人臉/生物數據和身份數據的匹配化,讓每一張臉對應的不是一個ID,而是一個有實際身份、名字的個人。
最先實現刷臉播放廣告的,應該是店內數字媒體,最容易實現的是接待處和收銀處媒體,比方說酒店入住時候刷臉就順便彈出和你相關的當地廣告,商店結賬的瞬間閃過你可能還需要的其它商品廣告等等。
第二步實現的,將會是商家櫥窗廣告,簡單的生物識別,根據性別年齡等來播放不同廣告是小菜一碟,櫥窗廣告針對駐足停留觀看廣告的人能否促成交易,完成支付,將媒體變成全天24小時銷售的終端,這是無人店的另外一種實現版本。
第三步實現的,才有可能是商家附近的合作媒體,以及其它小場景的數字媒體,逐漸形成對傳統戶外廣告的合圍。
但是,也僅僅是合圍,大戶外依然可以,以不變應萬變。
更大的變化,將來自后刷臉時代。
從刷臉支付到生物支付
刷臉支付是一個技術,但商業是系統性的生態,技術的變革需要考慮市場當下的實際,從未來往現在倒推,一步步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產品,才能步步領先。
就如前段時間很火的無人店,還沒無現金支付店來的實際,后者也更符合當下國情和商業發展,無人店的投入不是一般小商家能承受得起,但是無現金支付,包括二維碼和基礎的刷臉支付,成本不高,都是能夠加以應用并產生效益的,互聯網公司和金融服務機構等也很樂意來做這些技術的落地。
現在,我們都能接受商店的手機支付了,甚至沒有這類支付還不習慣,下一步,我們也將接受刷臉支付,這不過是技術升級一步就能解決的問題。
那么,支付就是僅僅止步于刷臉么?
未必。
據BBC World News報道,瑞典最大的鐵路運營公司SJ Railways推行了一種微型芯片火車票。SJ Railways會員可以在手部的皮膚下面植入一個微型電子芯片,可以被驗票機識別,方便乘客乘車。目前,瑞典已有3000多人植入了皮下電子芯片。
將手機芯片與人體合二為一,可以刷臉,可以刷芯片,生物特征和個人信息,與芯片完全綁定,如此,以后出門手機都不用帶了。
物聯網時代的傳播,就是芯片和芯片之間的交流。現在,戶外可以通過手機來和受眾互動,未來呢,人機合一,戶外可以直接通過芯片來和受眾互動。
除了生物芯片,還有電子紋身...這些都有可能是戶外生物識別及支付的終極形態。
人機合一,手機和密碼正在消失,虛擬和現實融合的場景無處不在,最終,物聯世界的解鎖密碼,只能也只會是你自己。
責編:小瀞
來源:渤思戶外觀察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