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大屏幕顯示業績榜 [ 業績榜首頁 - 網站地圖 ]

是誰綁架了LED中小企業的發展腳步

類別:行業新聞發表于:2014-05-30 10:44
關鍵字:LED中小企業 發展 LED市場 資金鏈 產能過剩

摘要:LED市場變幻莫測,企業稍有不慎便會折戟沙場。中小型企業作為LED產業的主力軍,在產業格局未定之時,其發展狀態直接關乎中國LED產業的未來走向與格局。

因資金鏈斷裂而深陷危機的深圳億光電子,步入價格戰泥潭而忽略質量的中山熊記燈飾廠,股東分歧加劇導致走上轉讓之路的深圳雷星光電,因技術與市場脫軌而遺憾落幕的旭瑞光電,大連路美,漢唐高晶,臺灣廠奇力,晶發……他們一一未能幸免于難,而下一家又會是誰?

LED市場變幻莫測,企業稍有不慎便會折戟沙場。中小型企業作為LED產業的主力軍,在產業格局未定之時,其發展狀態直接關乎中國LED產業的未來走向與格局。

而近期密集發生的中小企業倒閉事件,不禁令人深思:是什么原因導致他們的隕落?是誰綁架了他們的發展?這是走不出的行業發展怪圈還是另有生存之道?


日漸惡化的生態環境


低質產品充斥市場


“這個行業太亂”、“沒有創新”、“低質劣質產品充斥市場”、“價格戰”,談及中國LED行業現狀,眾企業幾乎同時劍指這些“破壞市場”的同行。


是誰綁架了LED中小企業的發展腳步.jpg


近兩年來,轉型LED照明的傳統燈具廠越來越多,中小LED照明企業也遍地開花,為求得生存,企業間不惜血本進行惡性競爭,從而陷入盲目價格戰泥潭。大批企業完全不顧行業發展形勢、不注重質量,一窩蜂式上馬,造成當前LED企業“多、亂、差”的局面。

有很多小企業甚至連研發部門也沒有,直接抄襲,再打‘價格戰’,讓原本不規范的市場更加混亂。”一業內人士表示。而且在海外市場保護主義甚囂塵上的當下,歐美市場認證壁壘加強,LED產業面臨的巨大的生存困境。

正當LED照明行業隱現市場回暖信號的時候,中山雄記、磊晶廠,深圳億光的突然倒閉再次讓不少中小LED企業心弦緊繃,低端市場似乎正為其“瘋狂殺價”付出慘痛的教訓。

目前整個行業都都很浮躁,追求短期利潤,大批生產低質低劣產品,并造成產能過剩,而很少企業能專注地把產品質量做好;

“隨著價格不斷臨近消費者接受點,市場也在逐漸放量,呈現出爆發的狀態。但同時整個行業也面臨巨大的挑戰,行業缺乏自律,產品同質化嚴重,價格一片混亂,整個市場處于無序競爭狀態。”華高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付曉輝博士向記者談道。


行業標準缺失


千呼萬喚仍未出臺的標準,仍然是LED產業發展的一大桎梏。標準的缺失導致企業競爭混亂,影響行業規模化生產。而未來的市場競爭必將是以規模化帶來整體價格的下降。業界也疾呼LED相關標準盡快出臺,肅清市場。

而目前針對LED至少有GB/T24827-2009《道路與街路照明燈具性能要求》、GB/T24826-2009《普通照明用LED和LED模塊術語和定義》等10項國家標準正在使用當中,但大多集中在燈具方面,而LED球泡燈、LED燈管等用量最大的光源產品卻仍缺乏標準出臺。無論行標、地標,大多時候僅僅是質檢部門的專用或政府招標書中的標準條文。

“我們主要生產LED燈管,現在沒有標準,我們只能按照客戶要求來做。”這是今年深圳LED企業的普遍反映。

中國政策對LED產業發展還是很利好的,尤其是資金方面的支持。但另一方面無形中又鼓動太多人蜂擁而入,造成投資熱,發展太快太亂,而行業又沒有形成完整的標準。

此外,符合標準的LED照明產品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也是企業對待國標持矛盾心態的主因之一。業內人士認為,企業都是利益最大化的產物,僅僅依靠企業自律,標準很難徹底貫徹下去。


被擠壓的生存空間


脆弱的資金鏈


資金緊張,融資渠道狹窄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除了少數知名企業,一般的中小企業融資能力都很有限。而融資難又是世界性的難題,所有國家的銀行都有重大輕小、嫌貧愛富的傾向。但是,我國的融資難尤為突出。

全國工商聯調查顯示,90%的中小企業沒有與金融機構發生任何的借貸關系,微小企業95%沒有從金融機構獲得過貸款。數字還顯示,我國每年有30%左右的中小企業倒閉,而其中約60%是因融資問題得不到解決所致。

“銀行現在對小額貸款的態度一般是愛理不理,1000萬銀行要準備那么多資料,我們100萬的也是要準備這么多資料,而且手續還很麻煩。”一深圳燈具廠老板表示。

據他介紹,目前銀行一般把這類小額貸款推給中介或擔保公司以轉移風險,因此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非常高。“中介公司給我們的貸款利率幾乎是銀行的兩倍,網絡貸款允許*高利息甚至是銀行正常貸款的4倍。

普朗明光電總經理劉楚彬也表示,雖然他們沒有申請貸款,但據他了解當前找銀行融資非常困難。

“即使貸到款,這小廠低毛利的運營模式,加上現在高昂的人力和運營成本,這點貸款也還是杯水車薪。”一業內人士如是說。

一莞企負責人認為,貿易企業最需要現金流,四五個月貨沒有流動起來,現金馬上斷流。“急需資金如果從民間借高利貸,相當于飲鴆止渴。”

保證企業資金運營效率,已成為大多數中小企業的核心問題。亦近年來,LED行業投資規模快速增長,產能過剩情況突出,系統性風險顯現。國有大行廣東分行緊急通知下屬支行機構,警示系統性風險。同時要求各下屬支行等分支機構對涉及LED行業的存量授信客戶進行調查,并要求在8月2日之前將調查詳情、授信情況以及風險應對的擬處置方法,進行上報。記者還了解到,也有其他銀行也已注意到相關風險隱患,對其下屬支行及客戶經理進行風險提示,擬收緊授信及信貸、催收債務等,這無疑都給中小企業的資金困境雪上加霜。

而LED產業資金鏈還存在著另一個隱憂。據業內人士透露,LED行業內普遍存在著“連環債”問題。許多企業與供應商合作,靠信用來保證企業資金的周轉。按照行業內的普遍規則,許多人選擇向上游原材料供應商賒賬,同時允許下游客戶欠款以維持企業長期訂單。

“一旦供應商賒賬期延長,企業不良的運營情況就會被傳到行業中,造成幾家供應商會同時向企業要賬。就像銀行擠兌一樣,一邊向你要賬,一邊又斷貨。”一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了同樣的顧慮,資金鏈一斷裂,企業很快就會倒閉,這種現象在LED行業內已經相當嚴重。

“我們現在都不敢放貨,人家要月結,一旦貨出點什么問題,我們的資金鏈就斷了。大客戶是我們好不容易開拓來的,又不敢說不做,客戶要斷了就沒了。”一位深圳燈具廠老板道出了目前資金鏈吃緊、生意進退兩難的無奈。


一降再降的利潤


“中小企業資金鏈本就非常緊張,又沒有自己的渠道,目前一些大公司基本把利潤壓低到中小企業無法還手的余地,使得中小企業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一業內人苦笑道。

為爭奪市場額獲得銷量和利潤,企業大多采取降價策略。這種策略的最終結果是:價格降到最低點的時候,以一方被擠壓出市場收場,或者兩敗俱傷。這時拼的是企業整體實力,而一些中小企業在競爭中處于明顯劣勢。

“做LED燈具的企業不賺錢,賺錢的是做LED燈配件的企業。”在第四季阿拉丁營銷人沙龍俱樂部現場,各企業高管紛紛倒苦水,“我們非常痛恨LED,只做傳統照明的時候,我們還有客觀的利潤,被市場逼著轉型LED后,利潤卻大幅縮水。”

“一家企業如果沒有25%的利潤,短時間內維持可能沒有問題,但時間長了資金鏈就會出現問題。”深圳市萊特光電有限公司企劃部副總經理施光典認為,現在也有企業做全產業鏈,這方面不賺錢,其他方面掙錢平均一下也可以,但是大部分中小企業只做單品,利潤很難維持。


被政策“歧視”


中國LED企業被喻為患有“政府依賴癥”,甚至有人直接指出:“政府是中國LED企業畸形發展的罪魁禍首!”

有業內人士坦言:“大部份企業都是為了騙政府的錢”,目前市場上的價格戰、市場標案、工程標案都是沒有游戲規則下的競爭。政府直接的補貼措施不僅不被唱好,反成業內一大詬病。

一邊是侍寵而嬌的國資企業,一邊是處于水生火熱被政策忽視的中小型企業。

當記者問當前企業最需要什么,一企業老板毫不猶豫地回答說“資金”,公司到現在還沒貸過款,只能寄希望于投資公司融資。但令人不解的是,LED是廣東省三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作為政府主要扶持對象,相關企業卻并沒有得到相應的“福利”。

“僧多粥少”,業內人士無奈稱,幾千家的企業只有1%拿到了扶持資金,其他企業根本分不到羹。尤其LED生產成本高,小企業光靠自產自銷,根本掙不到錢。據了解,LED燈的生產成本比傳統照明燈要高出30%,而這也正成了企業盈利下降、企業紛紛關門、國內市場難以打開的根源所在。

至于LED照明國內市場難打開,還有一方面原因,主要是遭遇了地方保護主義。據知情人士透露,現在全國各地基本都有LED廠,很多省都要求購買當地廠商的產品,“即便我們產品的質量再好,技術再先進,也根本打不進去”。

我國實施改革開放已經三十多年,但政府管理至今并未完全脫離計劃體制的軌道,國家政策對國有企業的偏袒,使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一再被擠壓。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還面臨政策法律環境不完善,資金短缺等問題,很多中央政策一到了地方就變了樣,得不到貫徹執行。

廣東省照明協會秘書長、光亞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俊指出:政府在LED產業政策的支持方面力度不統一、政策不統一、標準也不統一,各個地方政府都各自為政,極度浪費了資源;政府應該從源頭上、從稅收方面進行支持,減輕中小企業負擔;而補貼只對有實力或有政府關系的企業有利,中小企業明顯處于弱勢,但是稅收可以直接面向所有LED企業,操作性更強,更能體現公平。

讓民營企業在公平、公開、公正的環境下參與市場競爭,中國經濟才能健康發展,資源才能得到合理配置。


被透支的市場


產能過剩


看上去很美的LED市場,吸引了各行各路的瘋狂涌入,再加上多項國家扶持政策的刺激,LED產業在近幾年來享受了產能大幅躍升的歡愉,但接踵而至的是產能過剩帶來的陣痛。大量的庫存導致產能過度釋放,提前透支市場消費潛力。

“今年的3月到5月是最忙的時間段,根據市場的表現,很多企業開始盲目擴張。”深圳市瑞旺半導體有限公司經理李維談道,在這種背景下,產能完全過剩,一些企業把下半年的市場完全透支了。

自2010年以來的MOCVD大批引入,產能的快速擴充使得國內LED外延芯片行業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一位北京的LED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當前LED芯片的產能已經過剩,國內的MOCVD設備已經近千臺,而且一些大的上市公司,如三安光電、華燦光電仍在大規模擴產,再加上臺灣廠商、歐美日韓的競爭,未來一段時間,競爭會趨于白熱化。

據業內人士分析,隨著新興LED照明企業的激增以及中國傳統照明廠轉進LED領域,LED照明廠將快速激增至1.5萬家,終端市場產能過剩的激烈競爭恐將引發更激烈的價格戰,拖累整個供應鏈。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LED產業正凸顯出“結構性產能過剩”格局,“下游應用、封裝、配套等領域產能嚴重過剩,而在中上游芯片及外延等領域則表現為低性能產品產能過剩、高性能產品嚴重不足且大量依靠進口。


市場未完全打開


一方面是產能的急速擴增,而另一方面,市場卻并未如愿完全打開。

“LED的技術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現有技術水平已經完全可以滿足市場需求了。但目前LED產業最大的一個困境是成本。”海鉑晶體業務總監張祥新向記者談道。他指出,由于LED產業鏈很長,每一段投入的資金非常大,并且最前端的核心技術掌握在國外少數人手里,這無形中都增加了LED產業鏈的成本。成本太高,最終導致終端用戶消化不了,LED市場仍然不能完全打開。

盡管LED照明市場引爆了行業發展需求,但離市場完全打開還尚需時日。


總結:盡管中國中小型LED企業的發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但只有經過市場磨礪與洗禮的企業才能走出去搶市場。另一方面,企業形成自覺自律的意識,從自身出發,維護市場環境,擁有正確的經營理念和放眼全球的發展思路,從拼價格,上升到拼質量和技術,才能贏來新的局面。

來源:新世紀LED網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歡迎投稿

電話:186-8291-8669;029-89525942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

行業資訊項目信息
案例欣賞

精彩案例推薦
更多>>
首頁|案例|行業資訊|視頻演示|實用工具|關于我們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業績榜http://www.xpjqr.com.cn 備案許可證號:陜ICP備11000217號-8

陜公網安備 610190020004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