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國內LED“巨頭”能否再續王者之勢?
摘要:當今任何一個產業的競爭都是全球化的競爭,LED企業必須要有長遠的、全球化創新發展的謀篇布局。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和生產基地,中國LED照明近年來的飛速發展有目共睹,核心關鍵技術逐步推進,產業縱橫整合加速,傳統照明與LED照明進一步融合。
當今任何一個產業的競爭都是全球化的競爭,LED企業必須要有長遠的、全球化創新發展的謀篇布局。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和生產基地,中國LED照明近年來的飛速發展有目共睹,核心關鍵技術逐步推進,產業縱橫整合加速,傳統照明與LED照明進一步融合。
更為關鍵的是,價格戰下,倒掉一批中小企業的同時,一部分國內半導體照明企業正在雄起,轉型的傳統照明國際巨頭們憑借品牌、渠道優勢,厚積薄發之勢愈發凸顯,在此形勢下,LED國內照明市場涌出一批巨頭,他們曾經憑借技術優勢,坐享高額利潤,占據LED照明市場風起云涌的潮頭,如今恐難再續王者之勢?
昔日“燈王”難再 前景堪憂
亡羊而補牢,對于佛山照明來說卻是為時已晚。繼515名股民向佛山照明提起訴訟后,該事件仍在持續發酵。股民投訴加上剛剛經歷高層大震蕩使得佛山照明陷入了內憂外患的格局中,這樣的結果也讓佛山照明或將失去向LED照明轉型的良機。
索賠金額或超2億元
佛山照明公告顯示,目前已有515人以“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為由對佛山照明提起民事訴訟,索賠金額為7343萬元及8.2萬港元。對此,據原告代理律師之一、浙江裕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厲健表示,目前他正在準備第四批股民訴訟材料,將于本月下旬提交法院。他稱,按照目前的訴訟人數和索賠金額來推算,最終的原告人數可能超2000人,索賠金額可能突破2億元。
對此,有業內專家指出,目前照明行業正在向LED照明轉型,而LED照明一直身處利潤紅海,使得去年一大批照明企業因此而倒閉,一大批因政府的救助得以生存。這個時候佛山照明爆發投資者集體訴訟,無疑會使企業在LED照明轉型中雪上加霜。佛山照明董事會秘書處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并未作過多表示,僅稱目前公司處理方式就是應訴,至于后續的舉措將會以公告的形式發布。
不過,這種躲避式的回應似乎暴露了佛山照明的焦慮心態。因為按照以往的慣例,佛山照明勝訴的概率幾乎為零。據了解,在過去的近十年間,約有1.5萬名股民以證券虛假陳述為由起訴90余家上市公司,索賠約15億元,這些案件絕大部分原告最終以調解或判決方式獲得全部或大部分損失。此外,佛山照明已被證監會處罰認定存在違規事實,在厲健看來,這將使得佛山照明勝訴的概率一落千丈。
企業或遠離中心舞臺
然而,對于佛山照明來說,其最大的難題可能并非股民的訴訟以及高層的更迭,而是有可能錯過一個LED照明發展大機遇,這可能會導致佛山照明被競爭對手所超越或者進一步拉大差距,從而遠離未來照明業的中心舞臺。
對于所有照明企業來說,LED照明的發展大潮是一份挑戰也是一次大機遇。有業內人士直言,從現在起的未來八年內都將是LED照明的高速增長期。這期間照明業極有可能重新洗牌,誰能夠占領先機,誰就有可能稱霸未來的照明業。
而佛山照明在這個大機遇面前則顯得有些無力。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賀在華認為,單從上市公司的財報狀況來看,佛山照明各項營收指標表現均為正常,核心競爭力、內部結構較為完善,公司現代管理體制的構建比較成熟,訴訟案件不會對公司的實體經營造成很大沖擊。但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行為的披露必然會影響企業信譽,今后在融資、銷售環節或會受到不良沖擊。
產能過剩、結構失衡是LED照明行業即將出現的重大問題,各大龍頭產能擴張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很快便顯現出來。盡管LED照明市場所蘊含的容量會逐漸釋放出來,但產品盈利能力、企業凈利潤增速等核心指標都將出現明顯下滑,相關產品的銷售價格也會隨之下挫,價格戰也為期不遠。
真明麗“光谷夢”破 恐轉移陣地
3年過去,葉國光預言未成為現實,而江門LE D產業龍頭真明麗集團已陷經營困境,近3萬員工如今只剩約2000人,企業轉手傳言不斷。
投身LED 曾想打造“中國光谷”
真明麗2009年僅在江門就有20億元產值,相當于整個大連市LED產業或臺灣龍頭企業金源光電產值。葉國光認為江門打造“中國光谷”將大有可為。
1978年,真明麗集團在臺北起家,樊邦弘、樊邦揚兩兄弟將這間只有10多名員工的小工廠,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燈飾制造商之一,并于2006年在港交所上市。
真明麗總部設在香港,生產則主要依托在江門鶴山的工廠。1989年,真明麗集團開始在鶴山投資,員工從最初2000多人逐漸增加到接近3萬人,年產值也超過了50億元。
“共和鎮的人口也不過2萬多。”鶴山市共和鎮黨委委員鐘志軍說。共和鎮原是一個荒涼小鎮,真明麗的到來,帶旺了這個小鎮。資料消失,真明麗1989年投資鶴山時,先在鶴山港碼頭成立了銀雨燈飾有限公司,1996年搬遷到共和鎮。目前真明麗在共和鎮主要有4個生產廠,廠房面積超過6萬平方米,使用和儲備土地上千畝。
真明麗集團賴以起家的核心產品是裝飾燈,尤其是圣誕燈飾,近年則開始介入LE D產業,成為少數幾家有能力進行LED產業垂直整合的企業之一。葉國光在2010年5月“民間拍案”論壇上曾披露,真明麗集團芯片核心技術超過1000件,實現了LED產業技術自給。而在技術之外的產業規模指標上,真明麗2009年僅在江門就有20億元產值,相當于整個大連市LED產業或臺灣龍頭企業金源光電產值。因此,葉國光認為江門打造“中國光谷”將大有可為。
員工劇減 近3萬人只剩約2000人
共和鎮真明麗廠區人多的時候,一位販賣珍珠奶茶的阿伯一個月凈賺了4萬元。
但在光谷預言3年多后,真明麗集團并未如預期成為江門“光谷”領頭羊,經營反而急轉而下,為江門LE D產業發展戰略帶來不確定性。
LED產業是江門重點發展的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江門2009年曾出臺了全國最優惠的LED產業扶持政策,期望其能成為千億產業,近期目標則是2015年達到500億元規模。但在2012年,江門LED產業產值僅200億元,龍頭企業真明麗集團經營遇困,企業轉手傳言不斷。
“(以前)這里一到下班時間,你是看不到馬路的水泥地面的,一眼望去都是熙熙攘攘的人頭,”共和鎮招商辦主任冼健輝站在真明麗工廠門口,講述了3年來真明麗的變化。在2009年夏天,這里一度有員工近3萬人,而現在只剩約2000人。
2009年后,江門高新區將LED產業作為重點發展領域,提出打造全國乃至全球最大LE D產業基地。真明麗、奧倫德、一詮、德西力等一批企業進駐高新區。但時至今日,真明麗在高新區廠房還未投產,耗巨資進口的生產設備則轉運到了共和廠區。真明麗高新區項目擱淺,業界傳聞系因政府補貼未兌現,在真明麗進口四五臺設備后,政府只補貼了一臺設備的1000萬元,而后續設備未按照政策繼續補貼。南都記者昨日聯絡高新區與江門經信局,未能核實此消息。
轉移越南 省了人力卻困于生產效率
“我后來聽說,他(樊邦揚)曾說自己沒想到,到了越南人力成本降低了,但工人不干活啊,生產效率可能相當于中國的1/5。”
真明麗近年發展遇到的困境,在鐘志軍看來其關鍵是人力成本,“2009年開始,共和鎮的勞動力成本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這幾年已經翻一番有余。”
真明麗集團起家,優勢就在于依托低廉勞動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近年來勞動力成本上升后,真明麗也已開始轉移之路,相繼在天津、四川以及越南設廠。“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后,國外燈飾市場萎縮,老外以往習慣是每年買新的,現在到了圣誕節,就把往年的燈飾拿出來繼續用。”冼健輝說,真明麗轉型LED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燈飾產品曾經占據真明麗一半以上產值,近年已陸續縮減比例。
這也是樊邦揚近年頻繁去越南的主要原因,因為生產力低下,面對加急訂單就束手無策,越南工廠經營并不順利。
雙重困境 產業宏圖受制資金和技術
在2011年后,真明麗業績不斷下滑,2012年虧損6.17億港元,今年則繼續預虧。“LED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技術上還不怎么樣,在國際上并不先進。現在國外已經在研究第三代的LED了,但我們的第二代還沒有搞得很好。”原江門市委政研室主任李超奇說。
在2011年后,真明麗業績不斷下滑,2012年虧損6 .17億港元,今年則繼續預虧。真明麗2007年股價*高18.34港元,2010年已跌至六七元港元,今年更繼續大跌,昨日收盤僅為1.83港元。為因應虧損,真明麗不得不賣掉了位于香港尖沙咀科學館道9號新東海商業中心地鋪和地庫1樓的香港辦公室及展覽廳。
在中國大陸,真明麗也在利用各種方式解決資金困境。真明麗江門高新區工廠2010年6月簽約,計劃投資20億元,如今擱淺原因正是資金問題。
主要是LE D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技術上還不怎么樣,在國際上并不先進。現在國外已在研究第三代的LE D了,但我們的第二代還沒有搞得很好。繼續這樣走下去的話,我們的LED產業肯定會受制于人。另外,成本無法降下來,產品穩定性跟不上,LED在國內的市場是不可能大量進入家庭的。”李超奇對江門LED產業發展前景并不看好。
乾照光電或被兼并
乾照光電11月5日晚發布了關于公司部分股東不再續簽一致行動協議的公告。一石激起千層浪。6日開盤,乾照光電應聲大跌逾2%,但在10點50分,強大的買盤突然將公司股價拉起,一度漲幅超過5%,但尾盤有所回落,全天以微漲收盤;次日股價再次下跌,多空博殺激烈。
由于乾照光電目前面臨無實際控制人的局面。而按以往經驗來看,無實際控制人的上市公司往往容易引發控制權的爭奪,一旦被舉牌,則將引發股價上漲。
疑為王維勇減持鋪路
乾照光電日前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原實際控制人自然人鄧電明、王維勇和王向武,三人為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股份1.34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5.26%。自公司創立以來,上述三人本著公司經營決策及管理考慮,于2009年7月15日簽訂了《一致行動協議》,該協議有效期為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并上市之日起36個月,現已于2013年8月12日到期。近日,經三方友好協商和溝通,共同決定不再續簽《一致行動協議》,共同控制關系解除。
事實上,記者注意到,就在該協議解除前的10月25日,公司副總經理王維勇提出了辭去副總經理一職,但仍任公司董事。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乾照光電創辦之時,王維勇首次投入才幾百萬,隨著此后的增資,他擁有的股份越來越多。不過他頂多算是一個天使投資人。”因此,王維勇的辭職和此后《一致行動協議》的解除可以看作是為其順利減持股份鋪路。
或存控制權之爭
在協議解決后,公司持股數量最多的為董事長鄧電明,王維勇雖然持股并列第*,但考慮到其減持的可能,因此目前持股數排在第三的王向武有可能在王維勇減持后上升為第二大股東。
事實上,由于王向武持有廈門乾宇光電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乾宇光電”)37.29%的股份,而乾宇光電持又持有乾照光電885萬股,這意味著王向武間接持股330萬股,王向武直接和間接持股數總計為3668.22萬股,與鄧電明的持股數僅相差1339.11萬股,按目前乾照光電9元的股價計算,王向武只需斥資1.2億元,即可坐上第*把交椅。
相關資料顯示,乾照光電管理層的核心人員就是董事長鄧電明和董事兼總經理王向武。王向武是國內著*的光電行業專家,具有超過20年的研發和產業化生產管理經驗。在進入乾照光電之前,王向武曾在三安光電任副總經理、總工程師。而其時鄧電明任三安光電總經理。王鄧兩人作為老同事,一起創業成立了乾照光電。可以說,兩人對乾照光電都是相當有感情,在目前實際控制人缺位的情況下,不排除兩人爭奪控制權的可能。
另一種可能:被兼并?
2010年登陸創業板的乾照光電,是目前國內極少數同時生產四元系LED外延片、芯片和空間用三結砷化鎵太陽能電池外延片的企業。但近兩年乾照光電業績并不理想。2012年公司實現凈利潤1.08億元,同比下滑39.02%;截至今年前三季度末,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744.7萬元,同比下滑11.21%。
與目前LED龍頭三安光電相比,乾照光電在紅黃光LED外延生長與芯片加工技術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而三安光電則偏重于藍綠光。目前乾照光電的總市值才26億出頭,三安光電的總市值接近300億。兩家公司都在福建廈門,同時乾照光電的董事長也是從三安光電出來的,在目前乾照光電實際控制人缺位的情況下,無疑給三安光電一次極佳的并購良機。
透過國內巨頭的動態,不難發現目前國內的LED照明市場仍然存在很大挑戰,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市場不規范、產業資源不集聚、發展環境不完善等都已成為現階段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最關鍵的是圍繞LED產業鏈的創新鏈沒有打通,終端應用沒有完全打開,應用開啟后發展的生態環境不夠完善。在此情形下,亟須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來源:OFweek 半導體照明網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