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大屏幕顯示業績榜 [ 業績榜首頁 - 網站地圖 ]

中國芯片進口,增長14.6%

類別:市場分析發表于:2022-04-14 09:51
關鍵字:芯片 進口

摘要:據南華早報報道,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集成電路(IC)進口量同比下降 9.6%,較 2021 年同期 33.6% 的增幅大幅回落。然而,它購買的單位卻在增加。今年前三個月,中國企業共支付了1072億美元,購買了1403億塊集成電路,同比增長14.6%。根據《華盛頓郵報》根據海關數據的計算,平均單價比一年前上漲了 26%。海關總署周三公布的數據不包括按 IC 類型分類的數據。

文章轉載自:半導體行業觀察


據南華早報報道,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集成電路(IC)進口量同比下降 9.6%,較2021年同期33.6% 的增幅大幅回落。然而,它購買的單位卻在增加。今年前三個月,中國企業共支付了1072億美元,購買了1403億塊集成電路,同比增長14.6%。根據《華盛頓郵報》根據海關數據的計算,平均單價比一年前上漲了26%。海關總署周三公布的數據不包括按IC類型分類的數據。


海關官方數據之前的數據顯示,2022年前兩個月中國集成電路(IC)進口量同比下降4.6%,為2020年初以2來首次同比下降。 從海關總署的數據可以看到,中國在1月和2月進口了919億顆集成電路。然而,由于全球芯片短缺推高了半導體價格,進口價值躍升19.2%至688億美元。 在過去兩年中,年初至今的月度IC進口增長率徘徊在25%左右,*高增長率出現在2021年3月,為33.6%。但增長從年底開始下降。由于包括元旦和為期一周的農歷新年假期在內的公共假期工廠關閉,中國綜合了今年前兩個月的數據。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國芯片進口國,這些芯片用于生產電動汽車、智能手機和其他消費電子產品,其中許多隨后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區,包括半導體最初的來源市場。


進口量的減少是在中國大力推動技術自給自足的背景下發生的。但在地緣政治和疫情防控的雙重情況下,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也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2021年國內集成電路進口突破4000億美元,同比增加15.4%


1月14日,中國海關總署公布12月進出口數據,2021年我國進出口規模再上新臺階,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關口。 其中,據海關總署統計,集成電路部分,2021年12月進口535.3億個,金額為2830.7億人民幣(約合445.55億美元)。2021年1-12月集成電路進口數量6354.81億(同比增長16.9%,2020年為5435),金額達27934.8億人民幣(約合4396.9375美元)(同比增長15,4%,2020年為24202.6)。


此外,二極管及類似半導體器件門類,2021年12月進口670.5億個,金額為172.7億人民幣。2021年1-12月集成電路進口數量7497億(同比增長38%,2020年為5432.9),金額達191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8.2%,2020年為1622.4)。


ICinsights:中國大陸芯片全球占比僅為4%


根據ICinsights*新發表的數據,2021年IDM(擁有晶圓廠的公司)、無晶圓廠公司和 IC 總銷售額的區域市場份額由總部位于美國的公司領先。


下圖顯示了2021年IDM和無晶圓廠公司在IC銷售中的份額,以及按公司總部所在地劃分的 IC 市場的全球總份額(該數據不包括純代工廠)。


11111.jpg


2021年,美國公司占據了全球IC市場總額(IDM和無晶圓廠IC銷售額的總和)的54%,其次是韓國公司,占據22%的份額。中國臺灣公司憑借其無晶圓廠IC銷售額占全球IC銷售額的9%,而歐洲和日本供應商的份額為6%(中國臺灣公司在2020年IC行業市場份額首次超過歐洲公司。


韓國和日本公司在無晶圓IC領域的占有率極低,中國而臺灣和中國大陸公司在IC市場的IDM部分的份額非常低。總體而言,總部位于美國的公司在 IDM、無晶圓廠和IC行業總市場份額方面表現出最平衡。


2021年,日本公司的 IC 銷售市場份額繼續保持其始于1990年代的良好態勢。如圖所示,日本公司在1990年占據了全球IC市場份額的近一半,但在過去30年中該份額急劇下降,到2021年僅為6%。雖然歐洲公司的市場份額下降幅度并不像日本公司、歐洲公司去年也僅占全球IC市場6% 的份額,低于1990年的9%。

未標題-2.jpg

與過去30年日本和歐洲公司的IC市場份額下滑相比,美國和亞洲IC供應商的份額自 1990年以來一直在攀升。如圖所示,亞洲公司見證了它們在全球IC市場中的份額從1990年的微不足道的4%飆升至2021年的34%。 亞洲IC供應商的這一份額增長相當于31年IC銷售復合年增長率為15.9%,幾乎是同期IC市場總復合年增長率8.2%的兩倍.


中國究竟生產了多少芯片?


最近,ICInsights 的2021-2025年全球晶圓產能報告按地理區域(或國家/地區)列出了全球每月安裝的晶圓產能。


需要特別強調一下數據代表的含義,每個地區數字是位于該地區的工廠的每月總裝機容量,而不管擁有工廠的公司的總部位于何處。例如,韓國三星在美國安裝的晶圓產能計入北美產能總量,而不計入韓國產能總量。ROW“區域”主要包括新加坡、以色列和馬來西亞,但也包括俄羅斯、白俄羅斯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地區。


《2021-2025 年全球晶圓產能報告》中關于各地區 IC 產能趨勢的一些觀察結果包括:


? 截至2020年12月,中國臺灣安裝的晶圓產能全球領先,市場份額高達21.4% 。排在第二位的是韓國,占全球晶圓產能的20.4%。中國臺灣是200毫米晶圓的產能領先者。在300mm晶圓方面,韓國位居前列,中國臺灣緊隨其后。三星和SK海力士繼續積極擴大其在韓國的工廠,以支持其大批量DRAM和NAND閃存業務。


中國臺灣在2011年超越日本后,于2015年超越韓國成為最大產能持有者。預計到2025 年臺灣仍將是晶圓產能最大的地區。預計該地區將在2020年至2025年間的晶圓廠月產能將增加140萬片(八英寸等效)。


? 2020年底,中國大陸占全球產能的15.3%,與日本幾乎持平。預計2021年中國大陸裝機容量將超過日本。中國2010年晶圓產能占比首次超過歐洲,2016年首次超過ROW地區產能,2019年首次超過北美產能。


? 預計中國大陸將是唯*一個在2020年至2025年期間容量份額增加百分比的地區(3.7 個百分點)。雖然中國大陸主導的大型新DRAM和NAND晶圓廠的推出預期有所減弱,但未來幾年,總部設在其他國家的存儲器制造商和本地IC制造商也將有大量晶圓產能進入中國。


? 在預測期內,北美的產能份額預計將下降,因為該地區的大型無晶圓廠供應商行業繼續依賴代工廠,主要是臺灣的代工廠。預計歐洲的產能份額也將繼續緩慢萎縮。

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歡迎投稿

電話:186-8291-8669;029-89525942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

行業資訊項目信息
案例欣賞

精彩案例推薦
更多>>
首頁|案例|行業資訊|視頻演示|實用工具|關于我們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業績榜http://www.xpjqr.com.cn 備案許可證號:陜ICP備11000217號-8

陜公網安備 610190020004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