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大屏幕顯示業績榜 [ 業績榜首頁 - 網站地圖 ]

氮化鎵基Micro-LED顯示技術研究進展

類別:行業新聞發表于:2020-12-15 15:05
關鍵字:氮化鎵 Micro-LED 顯示技術

摘要:在目前眾多顯示技術中,Micro-LED顯示技術被認為是具有顛覆性的次世代顯示技術,并得到學術界與產業界的廣泛關注。具有對比度高、響應快、色域寬、功耗低及壽命長等優點,可以滿足高級顯示應用的個性化需求。然而目前在Micro-LED顯示商業化進程中,依然存在一些技術瓶頸尚未解決。應用于Micro-LED晶圓的外延技術需考慮襯底選擇、波長均勻性及缺陷控制等方面因素;Micro-LED器件的效率衰減問題目前依然沒有有效的解決途徑。此外利用顏色轉換媒介實現單片Micro-LED全彩顯示技術尚未成熟。

文章轉載自:孜然學術


在目前眾多顯示技術中,Micro-LED顯示技術被認為是具有顛覆性的次世代顯示技術,并得到學術界與產業界的廣泛關注。具有對比度高、響應快、色域寬、功耗低及壽命長等優點,可以滿足高級顯示應用的個性化需求。然而目前在Micro-LED顯示商業化進程中,依然存在一些技術瓶頸尚未解決。應用于Micro-LED晶圓的外延技術需考慮襯底選擇、波長均勻性及缺陷控制等方面因素;Micro-LED器件的效率衰減問題目前依然沒有有效的解決途徑。此外利用顏色轉換媒介實現單片Micro-LED全彩顯示技術尚未成熟。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并向智能化方向發展,顯示是實現信息交換和智能化的關鍵環節。在目前眾多顯示技術中,Micro-LED顯示技術被認為是具有顛覆性的下一代顯示技術,。Micro-LED顯示具有自發光、 高效率、低功耗、高集成度、高穩定性等諸多優點,且體積小、靈活性高、易于拆解與合并,能夠應用于現有從小尺寸到大尺寸的任何顯示應用場合中。且在很多應用場景下,Micro-LED顯示比液晶顯示(LCD)和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OLED)能發揮出更優異的顯示效果。盡管Micro-LED顯示技術正迅速發展,但由于LED從照明應用向顯示應用的轉變,使其對LED外延及器件制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此外,由于巨量轉移技術不夠成熟,目前大多數Micro-LED顯示只能實現單色顯示,且顯示面板小于2英寸(5.08 cm)。實現高ppi的Micro-LED全彩顯示仍需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和發展。因此本文綜述了目前Micro-LED顯示在晶圓外延、器件制備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當前的研究現狀。


襯底材料


襯底材料的選擇以及外延技術對于Micro-LED器件的性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由于Micro-LED芯片 較傳統芯片微縮至小于50mm ,其極高的良率、均勻性要求對于襯底的選擇和外延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應用于高分辨顯示時,Micro-LED的注入電流密度非常低,由缺陷所導致的非輻射復合尤為突出,大大降低了Micro-LED的光輸出效率,因此對于Micro-LED則需要更低缺陷密度的外延片。不同晶體材料具有不同的優勢,可以對應于不同的應用層面。目前,GaN基藍綠光LED的襯底材料主要包括藍寶石襯底、硅襯底和GaN襯底等。


波長均勻性


在市場以及工藝成本驅動下,6英寸(15.24cm)及更大尺寸LED晶圓逐漸成為主流。隨著襯底尺寸的加大,外延生長過程中的波長均勻性控制越來越成為挑戰。優化MOCVD外延生長過程中氣流均勻性對LED波長均勻性的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8英寸(20.32cm)硅襯底LED波長變化標準差為0.854nm,超過85%的區域發光峰波長偏移小于2.5 nm。對應的PL mapping與發光波長統計如圖1所示,發光峰波長為465.7 nm。

1.jpg

圖 1 PL mapping 與發光波長統計圖


缺陷控制


GaN和AlN等緩沖插入層經常被用于藍寶石襯底LED外延生長中,硅襯底LED制備過程中的緩沖層 通常有AlGaN/GaN,AlN/GaN超晶格等,緩沖層的插入可以為GaN生長提供成核中心,促進 GaN 的 三維島狀生長轉變為二維橫向生長,降低GaN的位錯密度 ,如圖2所示納米圖形藍寶石襯底生長模式。


2.jpg

圖 2 藍寶石納米襯底生長模式示意圖


Micro-LED器件制備與效率衰減


而現有研究表明,mLED器件隨著尺寸減小,其外量子效率產生顯著衰減,且峰值效率向高電流密度方向移動。如圖3 所示,mLED器件從 500 mm減小到 10 mm,其外量子效率從 10%衰減到 5%,此外峰值效率對應的電流密度 從 1 A/cm2 移動到 30 A/cm2。而應用于微顯示的mLED而言,其工作電流密度一般小于 5 A/cm2,因此峰值電流的移動進一步降低了mLED器件工作的效率 。


3.png

圖 3 mLED器件外量子效率隨尺寸的變化關系圖


隨著mLED尺寸減小,器件的Surface-Volume-ratio比值增加,因此表面相關的非輻射復合導致的效率衰 減在小尺寸mLED (<10mm )中更為顯著。除此之外,針對表面非輻射復合,在mLED器件制備工藝中引入表面化學處理與鈍化工藝,可有效提高器件量子效率。如圖 4所示,未經表面化學處理的LED器件,隨著尺寸從100mm減小到10mm,其外量子效率從23%衰減到15%。而對LED側壁進行化學處理后,其10mm器件的外量子效率獲得了顯著提升(~23%)。此外,LED器件峰值電流密度也沒有產生顯著移動,呈現出尺寸依賴特性。


4.png

圖 4mLED器件經表面處理后的外量子效率隨尺寸的變化關系圖


結論展望


Micro-LED顯示是一種新型自發光顯示技術,被認為是下一代主流顯示技術的重要選擇。本文從襯底外延、器件制備兩個個方面,總結了Micro-LED顯示目前存在的問題及研究現狀。由于Micro- LED芯片遠小于傳統照明芯片,且其對器件良率、波長均勻性的苛刻要求,對襯底選擇及外研技術提出新的挑戰。此外,Micro-LED器件的發光效率隨尺寸減小產生顯著衰減。目前通過優化的表面處理與鈍化工藝,可緩解 10mm 以上器件的效率衰減現象,但在 10mm 以下的區間,依然沒有有效的途徑來改善器件的發光效率。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歡迎投稿

電話:186-8291-8669;029-89525942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

行業資訊項目信息
案例欣賞

精彩案例推薦
更多>>
首頁|案例|行業資訊|視頻演示|實用工具|關于我們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業績榜http://www.xpjqr.com.cn 備案許可證號:陜ICP備11000217號-8

陜公網安備 610190020004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