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可視化需求的三個趨勢
摘要:從技術層面講,大屏可視化是數據可視化的重要分支之一;從應用需求層面講,我國大屏可視化項目比例呈現越來越高之勢。
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可視化無處不在。而數據可視化是關于數據視覺表現形式的,這種數據的視覺表現形式被定義為,一種以某種概要形式抽提出來的信息,包括相應信息單位的各種屬性和變量。其概念處于不斷演變之中,其邊界在不斷地擴大。
從技術層面講,大屏可視化是數據可視化的重要分支之一;從應用需求層面講,我國大屏可視化項目比例呈現越來越高之勢。
最初的大屏可視化就是各類系統信號的拼接投放
直到出現了
這種統一風格、一體化的大屏畫面
大家覺得這才是可視化應有的樣子!
后來大家發現,
不同應用場景下,
客戶想看的東西不一樣:
有醬紫滴,
適用于“日常監控”
還有醬紫滴,
適用于“展示匯報”
“日常監控”和“展示匯報”有啥區別呢?
“日常監控”模式主要特點是業務全景化和數據實時化
(而“展示匯報”模式不是),
還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
為生產經營管理提供預測和決策支持。
舉個例子
某石化生產監控中心的業務大屏可視化畫面,從左到右依次是加工設備監測狀態、加工設備對應監測狀態在虛擬環境中的定位和狀態提示、對應設備區的責任班組狀態和人員安排預期比對。監控人員可以從設備狀態到設備責任人狀態,進而到處置人員管理,這樣完整的生產監控流程中的主要指標中了解全流程狀態,對生產環節管控實時落地。
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監控值班人員坐席與大屏整體看板信息的呼應和結合。
作為坐席監控值班人員,在具體某個業務塊動作時,因為有大屏全景狀態的可實時查看,不再需要在桌面端切換多個系統或者調取多個界面翻轉,可以更專注直接具體操控某系統動作。需要時直接查看可能相關聯的前因要素主要指標信息和發生結果的回應信息,降低操作失誤率,提高全局態勢觀察。
這種應用場景在諸如軌道交通、生產監管、應急指揮等領域十分必要
于是,這種分“應用場景”的模式逐漸被大家接受,其本質是對“大屏可視化”實現方式和路徑的簡化。但分“應用場景”的模式也有缺點,比如:大領導聽匯報時不愿意光看統計分析結果,既然實時數據都上來了,我想看看!于是,大屏可視化需求的第*個趨勢出現了!
—— 趨勢一:場景融合 ——
簡單說就是:
展示匯報場景中
有人對某個指標感興趣想看看究竟時,
指標背后的實時數據“很懂你”地就推送出來了
(而不是切換到日常監控場景)
這種需求將迫使原來分“應用場景”的模式走向“融合”。
即如何充分利用大屏視覺范圍的廣度?
既能滿足日常監控模式中對主要業務流程的監控,
也能滿足展示匯報模式中的個性化成果展示。
比如,
公安交管監控中心指揮平臺
直接利用大屏將交通指揮GIS平臺全屏展示出來,
實時查看相關的信息點,
比如人、車、設備設施的位置狀態。
也可以直接調取
相應數據庫資料和推送視頻監控信號,
直接把指揮調度臺的核心操控作業信號投放,
既兼顧了安全性,又確保了實際生產作業系統的相對封閉和穩定性。
甚至三維化虛擬場景的還原,
更直觀可見關鍵跟蹤監視信息的使用和調取。
當然嘍,大屏高分辨的視覺呈現,既有技術上刷新信息和同步成像穩定性的難題,也有視覺寬范圍里的視覺引導和視覺效果的設計難題。
—— 趨勢二:跨維切換 ——
對于同一數據源的業務目標,
可以同時通過2D畫面和3D畫面同步展現,
為監控人員提供更完整豐富和直觀的可視化體驗。
如下圖所示:
圖中二、三維信息可以同步切換,
對信息進行直觀、多維度判讀。
—— 趨勢三:智能化 ——
隨著大屏可視化分析、預測功能的不斷增強,
畫面呈現切換將不僅僅滿足于被動地“點選”
(無論鼠標、觸摸、聲控、體感等方式)來實現。
“智能化”方式將會越來越多被采用,
即關聯信息可以智能化提示和凸顯,
以提高全景式監控的能力和效率。
如下圖所示:
圖中駕駛艙聯動信息可以實現關聯和自動化呈現。
來源:大數據可視化周刊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