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現實或將引領浸媒體時代
摘要:未來媒體到底是什么?它是屬于技術的,是屬于人的嗎?未來到底會是什么樣子?該怎么樣去預測?該怎么樣去著手?
10月25日,以“迎接浸媒體時代”為主題的未來媒體峰會在北京召開。
“未來媒體到底是什么?它是屬于技術的,是屬于人的嗎?未來到底會是什么樣子?該怎么樣去預測?該怎么樣去著手?”一開場,新浪網副總裁、新聞總編輯周曉鵬就在主題演講中拋出了問題,隨即也闡述了他的觀點。
周曉鵬認為,未來媒體既是技術也是藝術。他肯定了在未來的媒體報導當中技術手段的重要,但是提醒大家更要考慮表達的技術形式和思維模式。
VR時代將于2020年開始
北京電影學院動畫與虛擬現實國際研究中心的執行董事Kevin Geiger重點從技術的角度切入,通過對VR虛擬現實的發展,講解了未來媒體的演變之路。
"虛擬現實將顛覆所有的事情,這確實是一件事實,顛覆好像是糟糕的事情,顛覆好像帶有負面意思,事實上顛覆既帶來挑戰也帶來機遇,顛覆帶來進步和開放的思想,我們需要有新的方式表達我們自己,而且要改變現有表達的方式,在VR以及AR以及混合的現實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機會,尤其對那些內容的制作者來說,他們可以能夠更直接地和觀眾互動,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工程師以及開發人員,他們用的這些工具能夠改變我們的生活,同時改變他們自己的生活,而且能夠看到公司在不斷地發展,他們要適應這種新的現實,如果你是一個公司的所有者是CEO或是管理人員,或者說是總監的話,你必須要考慮到你自己的商業模式,你的商業模式是什么。"
“你的商業模式是使用沉浸式的技術,可能跟大家想的不一樣。舉個例子,美國的柯達公司,它不久前破產了,不能想象這樣公司會破產,它沒有跟上數字革命的步伐。柯達它的一種商業模式,能做電影、膠卷,可以賣膠卷還可以賣化學品,他們的商業模式是物理式的流程不是數字化的,但他們沒有意識到。商業的發展人們現在可以隨時隨地拍照,來相互分享自己的經歷,他們沒有認識到,這就成為業務的發展方向和核心。”
“我非常高興看到I-MAX宣布正在準備進軍VR打造新的品牌。我說非常高興,并不是我在I-MAX有股份,I-MAX意識到了VR技術的重要性,他們現在關注高品質,他們希望是浸入式的企業是高品質的,而不是改變硬件設施。不管打印、膠卷等等行業,都面臨從傳統行業面臨新的時代轉型的問題。像動畫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動畫還有等等這些新技術可以運用到各個行業。”
“ VR是讓我們來感覺它,是讓我們以全新的方式來分享經驗和體驗。比如說在中國有一個山村,他們可以和倫敦的商人彼此之間互相分享體驗。一個人有自閉癥的話,也就是說他們很封閉,我們希望讓他們不斷地了解,到底一個自閉癥的人將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企業,這是非常好的,讓我們走入他們的內心世界。這樣的話這個世界就會越來越關注彼此。大家看到美國有很多的消息,當然有時候發出來負面的消息,現在對我們來說是互相了解彼此,真正了解彼此需要什么,因為人性是相通的,VR有理想的狀態讓我們聯系到一起,讓大家分享體驗和經驗。還有一些像僧人、出家人,我們會體驗到僧人他的冥想的時候打坐的時候狀態是怎么樣的,這都需要VR技術。我們了解他大腦里面想象的,或心里面體驗的東西,這樣一些技術的使用,可以讓人們更加超越我們的心理,超越當前的狀態更多分享企業。”
“ 當然我們也可以分享不好的經歷,要小心這樣的技術,不要誤用這樣的技術。可以說美國軍方使用VR技術來培訓他們的部隊,并且還招聘新人,但我們需要做好的事情不是做壞的事情。恐怖分子現在也在使用VR技術,來招聘新的戰士,我們希望技術能夠得到正向的使用而不是消極的使用。”
“VR的語言將會在未來歲月里有巨大的演進,現在我們處于非常好的開始階段,VR如果說是一個人的話,他就好像在母親體內的一個胎兒一樣,還不是一個成年的人,他是一個胚胎狀態。現在有很多人,有報紙、電視、電影,我們覺得可以把這些給它提升到VR的技術使用。它會越來越智能化、越來越輕盈、越來越輕便。我們越來越走向這樣一個狀態。我認為如果我們來體會一下我們的大腦想象一下,可能像科幻小說里邊會有很瘋狂的想象,把自己的眼睛蒙上,或者把口給蒙上,你會想象到很多的方面。我們會用大腦去感受思考,看聲音、氣味等等它是怎么樣發生的,這是一場全新的革命。但對于我們真實的世界,以及在一個虛擬的世界,會帶來多大的不一樣?”
針對此次峰會的“浸媒體”主題,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沈浩表示:“我想,‘浸’既可以表現出用戶的體驗更加沉浸,也可以代表媒體人更專注、投入。”沈浩也強調了技術的重要性,并且表示,技術往往都遮蔽在文化中,只有當技術產生革命性變革的時候,我們才會意識到技術帶來的變化”
未來媒體向何處去?網絡平臺VS用戶VS資本
“受眾定義不再,每個人都是傳播主體。”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宋建武說,“互聯網時代沒有受眾只有用戶。用戶是清晰、特定的主體和個人。新的傳播關系的已經產生,新的以個性化服務為主要特征的傳播關系替代了大眾傳播,我們看到了哀鴻遍野,大眾傳播趨向崩潰,傳統的商業模式在崩塌之中。”
“浸媒體,大平臺,大數據。”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宋建武回答道,未來的傳播將不會是以某一種特定的技術為支撐,而一定是一個大平臺上的整體運營。誰有互聯網的平臺,誰有作為主體的用戶,誰就有未來。依靠大數據,只有平臺才能聚合大數據并進行處理,未來傳統媒體包括互聯網媒體就要向這個方向發展:匯集原生數據,生產自身的用戶數據。
“愿你的道路漫長,充滿奇跡,充滿發現。”這是周曉鵬為此次未來媒體峰會嘉賓的美好寄語。而這似乎也可以成為當下這個日新月異的媒體變革時代,每一個從業者的期望和愿景。在浸媒體的幫助下,我們生活的時代、空間、消費信息的方式,一切都值得被重新定義。
來源:依馬獅視聽傳媒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