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大屏幕顯示業績榜 [ 業績榜首頁 - 網站地圖 ]

復旦教授:大屏幕或成城市醒目的新地標

類別:行業新聞發表于:2013-09-16 12:03
關鍵字:復旦 LED顯示 媒體

摘要:在新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我們尤其需要注意到都市的快速視覺化、影像化及其深遠影響。大屏幕便是其中一個重要元素。就像當年電視機嵌入客廳就意味著技術嵌入家庭生活并帶來一系列改變一樣,以LED大屏幕為代表的超大型戶外電子媒介嵌入公共場所同樣帶來新的都市化的文化格局。

    建筑文化學者凱文·林奇認為,現代都市不僅是人生停泊的碼頭,也是由空間、景觀、人的活動及感受共同構成的特殊所在,是復雜社會的一個有力象征——它巨大、多姿多彩、意味深長,“無論城市的景觀多么平淡無奇,注視城市仍使我們感到特殊的愉快”。一個城市,其視覺可識別性和視覺質量,不僅是都市構成的一個重要方面,而且對都市生活的安全感、美感、節奏、象征再現多方面,都意義重大。就像林奇所說的,“只要城市景觀是清晰可見的,那么生動有力的景象帶來的歡愉將取代畏懼和混亂”。在ScottMcQuire看來,媒介將都市轉變為一種影像,進而籍此代表都市生活。


   在新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我們尤其需要注意到都市的快速視覺化、影像化及其深遠影響。大屏幕便是其中一個重要元素。就像當年電視機嵌入客廳就意味著技術嵌入家庭生活并帶來一系列改變一樣,以LED大屏幕為代表的超大型戶外電子媒介嵌入公共場所同樣帶來新的都市化的文化格局。這種變化首先呈現的是技術文化本身的強大吸引力。1985年,在日本筑波科學博覽會上,索尼公司展示了用巨型顯像管制造的電視機,這個寬131英尺、高82英尺的大屏幕亮相博覽會中央廣場,令人驚嘆無比。LED技術致使越來越多的大屏幕嵌入到都市實體空間當中,從1980年代單純的技術奇觀,快速演化為新的日常文化符號。


   大屏幕:醒目的城市新地標


   若簡單地從功能上進行區分,目前LED大屏幕最廣泛的用途,莫過于播放商業廣告和各類實用信息,這一類可視為大型戶外廣告牌的動態視聽延伸。第二種則用于直接轉播現有的電視節目,其重要的功能拓展在于將傳統的家庭電視收看方式置換到戶外公共場所——相同的節目,不同的環境,其特征和意義也隨之而改變。與此類似的是目前已經成為大型體育場館必備設施的LED大屏幕,用作體育比賽(或演出)時現場播放實時的比賽或演出場面,或用作慢鏡頭回放轉瞬即逝的精彩瞬間。LED大屏幕的另一功能在于成為公共場所藝術化展示的一部分,當然這不局限于LED大屏幕,還包括了所有通過燈光、布景、音樂、互動技術等,將都市高層建筑的外立面改造成動感的空間藝術裝飾。近年來,大屏幕的上述種種功能一直在不斷延伸和融合。比如搖滾歌手許巍2013年巡回演唱會“此時此刻”上海站,舞臺背景采用180度LED大屏幕,由DigitalTiger公司設計制作的舞美影像,以廣闊的畫面視野造成了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從這個意義上看,影像成為五光十色、光怪陸離的現代都市一個重要的表征。也就是說,基于影像的視覺經驗成為都市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


   具體而言,大屏幕首先構成了新的醒目的城市地標。90年代初期,上海人民廣場東南角豎起上海第*塊戶外大屏幕,很多人下班后會坐在草地上,等待這個“戶外電視”播出新聞和其他節目;它同時也是上海最著*的“碰頭”地點,一度成為不少年輕人到上海約見網友的“圣地”。2006年人民廣場第五次改造,這塊大屏幕被拆除,之后時常會有網友發貼討論和回憶。


   大屏幕也使都市空間產生新的政治、商業、文化格局和具有象征意義的權力關系。2008年8月9日,新華社報道了美國紐約時報廣場納斯達克大屏幕在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的當天上午,以整屏的五星紅旗和滾動文字“慶祝北京奧運會開幕”,“引得大批行人駐足”。2009年3月16日,時報廣場八塊大屏幕同時播放由中國國家大劇院制作的長達45分鐘的京劇 《赤壁》的宣傳片,這一事件的重要象征意義被主流媒介這樣解讀:“大屏幕下面是美國納斯達克的標志,上面就是我們優美的京劇表演,感到特別震撼,也特別自豪”,更何況“上一次時代廣場用八塊大屏幕同時報道一件新聞,是2008年11月關于美國總統大選進展的*新消息”。時報廣場大屏幕播放的與中國相關內容還有2007年北京音樂節郎朗演奏《黃河》;2008年北京音樂節紀念伯恩斯坦音樂會;2011年1月開始,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和不同城市的《中國名片》系列陸續在紐約時報廣場和華盛頓等地的大屏幕上播出。2013年9月,中國人民大學的30秒形象片在紐約時報廣場納斯達克廣告屏上播出,被認為是中國大學走向世界的重要亮相。


   大屏幕還為普通百姓提供了一種新的將私人生活植入公共場所的可能性。其中最具典型性的就是在許多城市都曾被媒體報道過的大屏幕求婚;或者北京世貿天階大屏幕的互動短信。對于那些在社會激變中進入都市卻難于融入都市的漂泊者,比如對于數量龐大的外來務工人員來說,大屏幕是他們敢于駐足停留的為數不多的公共場所。比如他們會收工以后聚集在大屏幕下觀看世界杯足球賽的電視轉播,就像《中國青年報》2006年的一篇報道《無聲的世界杯》所描繪的那樣,大屏幕下的這一時刻,他們“跟這個星球上所有正在收看世界杯比賽的人們一起,分享著這個盛大的狂歡”。


   影像都市:以影像為中介的城市


   盡管LED大屏幕目前總的來說還是商業用途居多,但越來越多公益性、實驗性項目正在大力開發大屏幕作為綜合媒介的新功能,試圖在整合電視、互聯網、手機等相關數字技術的基礎上,以發揮大屏幕在都市空間生產和公共生活中的多種影響,包括地方特色、參與性與互動性。一個重要實例是英國廣播公司始于2003年的“大屏幕計劃”(BBCBigScreenProject)。這個項目從一開始就體現出與世界大多數城市中心廣場用LED大屏幕播放商業廣告截然不同的目的。BBC的大屏幕計劃將LED大屏幕作為都市公共文化設施的組成部分,納入到各地政府為2012年倫敦奧運會作準備的市政建設規劃當中,與BBC公共廣播的目標一致,大屏幕計劃以播放非贏利、高質量的節目內容為目標,被認為是代表了“世界領先的媒介概念——公共空間廣播(publicspacebroadcasting)”。無論參與這個項目的技術支持來自什么樣的LED技術公司,每個城市的議會作為政府職能部門負責從發放許可證到安裝再到日常運作的全部管理工作,其資金來源于地方政府和倫敦奧運會組委會,而BBC一個專門的部門為每個安置在城市中心廣場上的大屏幕提供制作完成的高品質節目,并進行有針對性的節目編排。BBC的這個部門也負責協調大屏幕的贊助商、當地文藝和媒介機構、本地和相鄰地區的商業組織及其他機構之間的利益關系。到2013年,BBC的大屏幕計劃已經在20個城市中心廣場安置了大屏幕,主要播放本地內容,包括一個叫做“城市日記”(citydiary)的列表服務,以及社區組織、藝術與媒介機構提供的本地內容;大屏幕也與BBC的全球廣播網相連,并利用因特網技術傳送全天候24小時的節目內容,新聞、體育、音樂、紀錄片等等。其中一些內容來自非商業機構,如英格蘭藝術協會提供的獨立制作人的電影作品,轉播皇家歌劇院的演出等。作為英國電影協會資助的“東方電影節”的合作方,BBC大屏幕計劃從2007年開始為其中“一分鐘影像大賽”的獲獎作品提供在各大城市大屏幕上循環放映的機會。


來源:新浪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歡迎投稿

電話:186-8291-8669;029-89525942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

行業資訊項目信息
案例欣賞

精彩案例推薦
更多>>
首頁|案例|行業資訊|視頻演示|實用工具|關于我們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業績榜http://www.xpjqr.com.cn 備案許可證號:陜ICP備11000217號-8

陜公網安備 610190020004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