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大屏幕顯示業績榜 [ 業績榜首頁 - 網站地圖 ]

全球芯片發展迅速 中國廠商走出去需努力

類別:行業新聞發表于:2014-09-02 09:09
關鍵字:芯片產業 半導體產業 物聯網

摘要:近年來,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以物聯經濟為主的相關產業姝發展,國家也十分重視相關產業的扶持,近年,先后發布了對物理網產業芯片產業的資金與政策支持,我國芯片產業市場活躍。

從工信部獲悉,日前,由北京博雅華錄視聽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北京大學數字視頻編解碼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合作研制的首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AVS 高清編碼芯片“博華芯BH1200”在北京發布。這標志著AVS 標準產業化又向前邁進了重要一步。


近年來,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以物聯經濟為主的相關產業姝發展,國家也十分重視相關產業的扶持,近年,先后發布了對物理網產業芯片產業的資金與政策支持,我國芯片產業市場活躍。


中國芯片需減少與國外差距


提高國產芯片水平已經成為國內芯片生產企業的重要課題。生產芯片一般需要18種機器,400多道工序,而北方微電子所研發和生產的是其中的兩種關鍵設備,刻蝕設備和薄膜設備。目前該企業研發的刻蝕機具備28納米硅刻的工藝要求。簡單來說,一個芯片可能只有指甲蓋大小,設備刻得越細,芯片上的容量wulian就越大。設備的升級不僅提高了芯片的存儲能力,也降低了成本,所以現在電子產品體重才越來越小,但存儲能力越來越大,而且價錢越來越便宜。“28納米的生產水平在現在其實已經完全夠用了,但是國外的技術要比這個還細。”


中國和國外刻蝕設備的差距有20年,在2003年以前國內在這一塊是空白的。最初北方微電子只能做到100納米。最近幾年在國家專項的持續大力支持下,企業不斷縮短與其他國家的差距,并保持強勁勢頭。到2013年,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只剩3年。預計未來3到5年,北方微電子的刻蝕設備水平就能實現與國際主流技術同步發展,他們希望能夠盡快改變芯片全靠進口的局面。


中國半導體企業收購海外芯片企業興趣濃


中國企業近來收購海外半導體資產的興趣,突然變得濃厚起來。


8月15日,美國攝像頭傳感器廠商OmniVision公司宣布,已經收到了中國一家財團的收購要約,對方計劃斥資16.7億美元收購該公司。這家中國財團有多家企業組成,其中包括國有的“上海浦東科技投資公司”。OmniVision公司的攝像頭傳感器客戶中,包括蘋果公司。本月中旬,為iPhone制造攝像頭傳感器芯片的OmniVision公司證實,收到中國一個財團的


而28日據外媒*新報道,中國的兩家公司,已經提出收購新加坡從事半導體芯片封裝技術業務的廠商STATSChipPAC公司。這一消息獲得了該公司的證實。


該公司主要提供半導體封裝、測試領域的技術解決方案。五月份,該公司曾披露,其他公司有意進行收購,但并未披露具體實體。根據28日的消息,中國的兩家收購方是江蘇長江電子科技公司和天水華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關這兩家收購方,資料顯示,天水華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目前股票在深交所上市,企業主要從事半導體集成電路、MEMS傳感器、半導體元器件的封裝測試業務。該公司稱要成為中國封裝測試行業的第*品牌。


江蘇長江電子公司則在上宣布,根據國際權威調研機構Gatner2014年4月發布的數據,長電科技在2013年全球封測業排名位列第6位,較2012年的排名繼續前進了一位,仍然是中國內地唯*進入世界前十位的半導體封測企業。


這是近期以來傳出的第二宗中國企業收購海外芯片資產的消息。


全球芯片企業都少不了政府扶持


縱觀全球半導體產業集中在美國與日本,近期韓國及臺灣地區的崛起讓人印象十分深刻。然而許多第*世界國家,包括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它們并沒有自己的半導體產業。三星與海力士的成長,業界多有微詞。認為它們的“命”太好,韓國政府是傾國力出援手,幾次經濟危機都是這樣渡過的,如今它們才成為半導體巨擘。還有日本科技大廠包括三菱、日立、NEC等,也都是因為日本政府的支持才會建立自己的芯片制造業務。甚至包括美國的半導體,開初時如果沒有慷慨的國防訂單,也無法支撐下來。這一切表明半導體產業的特點,在初始成長階段都需要如跨過“門檻”一樣,之后才能逐步健康地成長。


因此,歷史上每一個地區的半導體產業的初始成功,背后都有政府的強力關注與承諾,所謂的“國營化”似乎是一種無法替代的模式。


中國芯片需如何走向國際


美國從上世紀的70年代開始,在計算機需求的推動下首先發展起來半導體產業,才有了intel,IBM,Motorola,應用材料等公司。所以日本半導體業的啟步也是向美國學習,僅是由于80年代日本在存儲器方面的突破,超過了美國。在1990年全球前10大半導體供應商排名中,日本的NEC,Toshiba及Hitachi分別占第*至第三位,而那時的日本半導體業占全球的市場份額高達50%。


但是日本曾將它的半導體市場關閉,拒絕從海外進口芯片,于是催生了美日半導體貿易協議,在1986年首度簽約,并在1991年續約,日本才同意將20%的微電子芯片市場開放給美國與其他外國廠商。直至1995年,日本電子產業呼吁終止維持了近十年的美日半導體貿易協議,當時的Sony董事長暨日本產業協會主席大賀典雄(NorioOhga),在接受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訪問時表示:“有鑒于在這個產業內許多基礎業務的運作之無國界特性,區分半導體產品“國籍”的時代已經過去。


顯然,全球半導體聯盟GSA推動的是芯片從業者最終應該是跨越國界,利用產業供應鏈以及整個生態系統來尋找市場商機。


可是處在特殊環境下的中國對于芯片國產化是十分敏感的,一直努力試圖改變它的現狀。但是西方極少數人采用典型的霸權主義,它們一方面鼓吹芯片“無國界”論,然而在另一方面對于中國等一直以來實行嚴格的控制高技術出口政策,所謂“瓦圣納條約”。因此站在中國的立場,對于芯片無“國界”論是不可能接受的。


自加入WTO開始,中國的承諾清單中有一項同意進口IC實行另關稅,意味著如同剛學會走路的小孩,要馬上與成年人較量,顯然是有欠公平。為什么不實行與汽車等工業一樣有一段保護期呢?


所以對于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目前與論界的指責不少,顯然其中有些方面值得總結經驗與教訓,但是很少有人站出來能說一句公道活。

來源:中國安防展覽網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歡迎投稿

電話:186-8291-8669;029-89525942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

行業資訊項目信息
案例欣賞

精彩案例推薦
更多>>
首頁|案例|行業資訊|視頻演示|實用工具|關于我們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業績榜http://www.xpjqr.com.cn 備案許可證號:陜ICP備11000217號-8

陜公網安備 610190020004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