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I蘇州模組廠10億賣給東山精密,憂車載顯示藍海變紅海
摘要:正在清掉LED顯示業務,轉讓鹽城東山60%股權的東山精密,2022年10月28日發布公告內容顯示,擬以205億日元(約10億元人民幣)作為基礎定價(考慮分紅及期間損益影響等權益調整項,相關調整項將以2022年11月30日為基準日進行的審計確定最終的交易對價)向日本JDI收購其持有的晶端顯示精密電子(蘇州)有限公司(簡稱“蘇州晶端”)100%股權。交易完成后,蘇州晶端將成為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文章轉載自:潮電顯示與觸摸
正在清掉LED顯示業務,轉讓鹽城東山60%股權的東山精密,2022年10月28日發布公告內容顯示,擬以205億日元(約10億元人民幣)作為基礎定價(考慮分紅及期間損益影響等權益調整項,相關調整項將以2022年11月30日為基準日進行的審計確定最終的交易對價)向日本JDI收購其持有的晶端顯示精密電子(蘇州)有限公司(簡稱“蘇州晶端”)100%股權。交易完成后,蘇州晶端將成為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根據公告內容顯示,蘇州晶端主要業務為開發、設計、生產液晶顯示器、半導體等電子應用機械類產品和相關零部件等,JDI持有其100%股權。
東山精密表示此次收購的目的是為積極把握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助力公司“NE 戰略”(新能源戰略)有 效推進,進一步拓展車載顯示業務,充分發揮內部協同效應,更好地滿足客戶需 求。本次交易是公司推進實施新能源戰略的再次強力布局,高度符合公司產業發 展戰略,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將增加車載顯示業務,有利于積極發揮公司產業鏈 的協同效應,努力為汽車行業客戶提供一站式的產品解決方案;本次收購完成后也有助于公司觸控顯示業務實現更加集中高效、集約的管理,全面提高公司整體 競爭力。
此前東山精密發布的財報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8.19億,較上年同期增長4.6%,其中電子電路和精密制造板塊均實現超20%的營收增長。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5.81億,較上年同期增長31.94%,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14.57億,較上年同期增長40.13%,綜合毛利率16.6%,提升1.3個百分點,得益于產品結構的優化以及提質增效工作取得成效。
東山精密在業績方面認為新能源汽車業務板塊的營收實現了較好的增長,而且新能源汽車業務激活了公司傳統的精密制造業務,該業務是公司的基石業務,但之前主要服務的通信設備行業受到了通信技術升級和基站建設投資放緩的影響,近年該板塊在公司的營收中占比較低。但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爆發性增長,精密制造業務的生產工藝可以無縫對接到該行業,同時公司在消費電子快速迭代中積累的生產管理經驗也可賦能到精密制造業務,這將會讓公司能快速適應新能源汽車業務發展。
東山精密還表示TP/LCM業務主要服務于消費電子領域,近期受筆電、手機等產品下游需求放緩有所影響,未來公司將借助新能源戰略的整體規劃,積極助推該業務板塊開拓新能源汽車領域。而此次收購JDI 在內地的車載顯示模組業務,無疑為其TP/LCM業務更好的進入到汽車供應鏈提供了優 秀的業務通道和資質平臺。
JDI原來是蘋果iPhone手機的LCD顯示屏供應商,與蘋果一起推廣視網膜顯示屏和LTPS背板技術。不過JDI在把兩項技術弄成熟后,在同樣的產線成本下,由于其運營成本高企,導致競爭力迅速下降,而且后續新建的產線綜合生產成本越來越低,市場進入到平價競爭階段,JDI陷入了持續虧損狀態,從2014財年(截至2015年3月)起,連續8年虧損,JDI不得不把與蘋果共建的iPhone手機面板生產線賣給鴻海控制的夏普。目前蘋果iPhone手機的LCD顯示屏業務僅日本夏普和內地深天馬還在供應,其它的LTPS背板產線基本上都轉移到了筆電和車載顯示產品上,JDI也不例外。
JDI全面轉向車載業務好日子也沒過多久,因為兩家臺灣面板廠沒有把LTPS背板產能升級為AMOLED面板,而是把LTPS產能從智能手機上往車載與筆電上轉移,加上LGD也把從蘋果訂單上撤出的LTPS背板產能也給了車載顯示業務,JDI的車載業務也沒能擺脫虧損局面。
JDI 最近一個財年及至2022年6月主要財務數據:
不過從JDI 的財報來看,其內地的車載顯示模組工廠蘇州晶瑞卻是盈利的。2021年,蘇州晶端實現營業收入301,231.08萬元,凈利潤6,246.35萬元;2022年前三季度,蘇州晶端實現營業收入259,924.455萬元,凈利潤17,971.27萬元。
蘇州晶端最近一年及最近一期主要財務數據:
那么為什么JDI也要把不多的盈利業務也賣掉呢?JDI認為,此次出售對該公司的經營重建來說具備改善收益的效果。JDI計劃于2023年1-3月把蘇州晶瑞的全部股份轉讓給東山精密制造,出售后將繼續為JDI代工。
實際上據產業鏈傳出的消息顯示,臺灣兩家面板廠以及LGD的LTPS產能都基本上完成了折舊,運營成本上JDI現有的產線也沒有絕對的優勢。另外JDI由于財務緊張,無力在新建產能上與中國內地面板企業競爭,對后續的業績表現十分保守。
目前全球的車載顯示市場雖然發展迅速,如果僅從行業預測的規模來看,全球每年約銷售8000萬輛汽車,而且汽車電動化和數字化的趁勢也越來越明顯,未來不管什么能源的汽車,最后的動力輸出都會轉換成電機驅動,因此電力化和數字化后的汽車基本上都會配備數字交互界顯示屏,如果以每部汽車平均配備一塊21英寸面積的顯示屏來測算,即便是十年后普及一半的汽車,也能實現消耗約10%的電視面板產能。
然而在目前的情況下,車載顯示全行業都面臨著來自中國內地過剩產能的壓力。其中在低級的a~Si面板上,京東方采取了跟當年智能手機LCD面板類似的策略,把富余的8.5代電視面板產線轉而切割車載顯示屏,與京東方精電的后段模組出海口配合沖擊市場,讓6代以下的LCD產能基本上沒啥競爭力。
另外在上個月的9月29日,中國內地兩家面板TCL華星和深天馬一起宣布其新的車載面板產線建設狀況。TCL華星第8.6代氧化物半導體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下稱“TCL華星廣州t9項目”)投產,總投資350億元,月產能18萬張玻璃基板,項目以IT、車載、醫療、工控和航空等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顯示產品為核心,可生產6吋到100吋全尺寸系列顯示產品,是國內首座專門生產高端IT產品及專業顯示的液晶面板高世代產線。
深天馬子公司廈門天馬光電子有限公司(下稱“天馬光電子”)第8.6代新型顯示面板生產線項目開工,總投資330億元,月投片量12萬張,主要技術為a-Si(非晶硅)與IGZO(銦鎵鋅氧化物)技術雙軌并行,以車載、IT顯示屏(包括平板、筆電、顯示器等)、工業品等顯示應用為目標產品市場。
其中TCL華星光電t9產能出來后,將直接沖擊原來6代LTPS LCD面板產線的車載市場,讓現在的中高端車載顯示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而讓JDI更加難受的是,全球經濟下滑,通脹高企,加上地緣沖突影響,全球的汽車市場也萎縮嚴重,讓JDI 在傳統汽車廠商那的業務發展越來越困難。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主要的產能增長都是來自于中國內地,而且都是中尺寸的顯示屏,JDI的切割經濟性和運營成本,都無法與中國內地的8.5\8.6高世代面板產線競爭,因此JDI相信車載顯示市場也開始由藍海變為紅海。
JDI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日本顯示產業界共同出資成立的一家技術型企業,幾乎是承載了整個日本產業界最后的榮光與希望。然而面板材料技術的高度成熟,以及制造自動化水平的門檻越來越低,日本JDI所謂的技術優勢很快就被全球多數的同行追趕上。
隨著JDI不斷的出清其海外及本土的顯示產能,JDI在顯示行業里的地位也越來越輕,未來JDI走向何方,也成了日本產業界的一塊心病。
而東山精密這兩年則著重轉向車載板塊,東山精密認為以汽車再造東山,也就是再創造300億收入。底層邏輯是供300萬輛車,每輛車的價值量1萬塊錢。或者單車價值量7-8k,供400萬輛車。拆解到單車能做的價值量看,單車5000塊靠精密結構件就可以實現,現在做的已經有1000左右,防爆閥還能增加1000塊,再算上散熱、殼體等等就有4-5k左右。軟板現在已經有100多美金,未來考慮一些其他增量料號,單車也有1000左右。硬板目前來看單車2000塊左右是能看到的,這些加起來就有7-8k左右所以測算下來,未來配套300-400萬輛車,單車做7-8k,300億營收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目前東山精密的觸控顯示現在還沒有汽車收入,隨著收購JDI的蘇州晶瑞,利用東山精密現有的平臺再加上JDI原有的業務通道和平臺資質,東山精密的觸控顯示將在車載領域產生更強的協同作用,而中國內地的車載面板產能越來越豐沛的情況下,東山精密車載觸控顯示模組業務也可以保證一定的競爭力,東山精密也希望這塊業務能給整個車載業務帶來更多的貢獻。
來源:潮電顯示與觸摸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