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大屏幕顯示業績榜 [ 業績榜首頁 - 網站地圖 ]

吳曉波最新演講:2020開局的危機、周期與自救

類別:行業新聞發表于:2020-03-03 09:39
關鍵字:吳曉波

摘要: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的供需兩端所需要的創新和創新的空間仍然是最大的,我們仍然要堅信中國經濟發展未來的可成長,仍然有很多創新和創業的機會。危機發生時,要在危機中發現給我們帶來的挑戰及挑戰背后的種種可能性,同時我們對未來產業經濟數字化變革、工具變革、技術變革在今天有了更大的一個認識。

文章轉載自:深藍財經 本文整理自吳曉波2月29日在太平人壽云課堂上的講話


分享的主要內容:

1.危機是怎么發生的?

2.危機有哪幾種類型?

3.2020年疫情全面影響下中國出現哪些周期性的變化?

4.在周期性變化下,企業如何實施自救計劃?


吳曉波核心觀點:

1.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2.中國的供需兩端所需要的創新和創新的空間仍然是最大的,我們仍然要堅信中國經濟發展未來的可成長,仍然有很多創新和創業的機會。

3.危機發生時,要在危機中發現給我們帶來的挑戰及挑戰背后的種種可能性,同時我們對未來產業經濟數字化變革、工具變革、技術變革在今天有了更大的一個認識。


以下為全文內容:


今年才剛剛開始,我想2020年會怎么樣,關于這個課題,我們今天在線的有幾十萬人,可能很快會過上百萬。如果放到30多天前的話,你對2020年有什么樣憧憬?我們這個國家有什么樣的規劃?太平人壽有什么樣的規劃?我們的企業、家庭、每一個人怎么想的?我想可能在一個多月前,我們心中的答案和規劃和我們現在對2020年的彷徨、期待和所需要做出的努力,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一年才剛剛過去了六十天,未來還有300天。


2020年的開局是我們這些年開局最為彷徨和最為恐懼的一年。但是各位想,明天的太陽還會照常升起,明天的日子還要過,明天的企業還要經營下去。所以在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危機環境下,我們應該怎么來看待今天的經濟形勢,以及看待我們的產業,看待我們未來每一個人的規劃,我想這個是我們每個人都非常關心的一件事情。這些事情的發生是在1月23號武漢封城開始,整個中國產業經濟進入到一個停擺的狀態開始。


我寫過一本書,很多同學都看過,叫《激蕩三十年》,后來寫過一本《激蕩十年》,去年出版,所以我寫過1978年到2018年中國四十年的經濟變革。我們可以非常確定地講,在過去四十年中,從來沒有發生過這種事情。我有個老師是1929年出生的,前兩天我問他,您都活了91了,在您的生命歷程中有沒有出現過某一個時間點,全中國所有的城市、企業、工廠、單位、學校全部停止工作這樣的情況。她想了想,說即便1949年6月份,也沒發生這種大部分停擺的情況。


所以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情況。包括我今天坐在書房里面和大家一起開這樣一個幾十萬人、上百萬人的直播課堂,包括太平人壽需要舉辦這樣一堂在線的課程來跟大家做分享,包括各位很多人可能是平身第*次來聽這樣的直播課,都是這個危機變化來給我們帶來的成分。各位想,我們每一個發生變化和這樣的變革,真的是被危機逼到墻角以后所做出的選擇。


英國首相丘吉爾曾講過,“我們千萬不要浪費了一場危機”


這句話聽上去特別的殘忍,但話中有兩層值得我們回味的意思。


危機發生時讓我們突然間改變原來的工作的節奏,危機像一面鏡子一樣投射到我們身上,讓我們發現我們的自身,無論是我們的制度、我們的運轉模式方面有著一些缺陷,這是危機給我們帶來的一個結果。


危機并不能讓每一個看到明天的太陽。


我想這一輪的危機,挺漫長的,可能到年底的時候很多小企業都已經消失了。甚至我們發現在剛剛過去的72小時,慢慢蔓延成一個全球性的危機,比如伊朗、韓國。包括過去美股的一個大跌,美股道瓊斯指數跌1000點,你知道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時候美國美國道瓊斯指數最大的跌幅量是八百多點,但是它跌到了1000點,也是發生了史上最大的一個跌幅。


所以中國這輪新冠疫情在未來一兩個月內有沒有可能影響到全球的衛生安全,影響到全球的產業經濟呢?所以這輪危機像一面鏡子一樣不但投影到我們每個家庭、我們工作、我們的企業、甚至投影到2020年全球的政治經濟的一個變化。所以它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了危險,同時我們仍然需要前進,危機也讓我們擲之死地而后生。


我想太平人壽舉辦這樣一場活動,可能沒有這樣一場危機的話,可能也會在2020年2月29日舉辦這樣一場活動,可能在未來五年內、十年內都不會有這樣一項舉措,但是危機逼得我們每一個企業要發生變革。所以丘吉爾說我們千萬不要浪費一次危機。


今天我們這堂課要講三個東西。


第 一,我們講危機。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到底有哪幾種危機。


第二,我們來講,在2020年,從產業經濟角度來判斷的話,大概會經歷哪些周期、哪些階段。


第三,在這些階段中我們企業如何來審視自我、來進行一個自救。


作為企業來講,無論我們是做服裝的、文化產業的,我們是做任何行業的。


我們的企業到底會發生哪些危機呢?一般會發生三個危機。


第 一個叫宏觀經濟危機。供給和需求適配的問題,有的時候供大于求,有的時候需求大家供給,之間的一個適配的過程,需要通過產業政策、貨幣政策、利率政策、匯率政策而來進行一個調控。中國經濟1978年以后,基本上每隔4年到5年,就會發生一次危機。比如說1978年、1983年、1988年、1992年、1997年、2001年、2004年、2008年、2013年、2015年、2018年都發生過一些危機。


第二危機叫做產業波動危機。比如說做自行車的有自行車的產業危機。比如說做汽車的、做手機的。手機行業,每隔十年,手機排名前三的手機都會不見了,每隔十年一個波動危機。每個行業都會因為技術和商業模式的變化會產業產業的周期性危機。


第三種突發性危機。新冠疫情也是。有可能是瘟疫、有可能是饑餓、有可能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爭、有可能是因宗教種族問題引發的沖突,這些非經濟因素所產生的危機。我們做企業的挺不容易的,每天要掙點錢,向國家合法納稅,要養我們的員工,三種危機像黑鳥一樣籠罩在我們的頭上。


今天這個情況,是三危疊加的狀態。


中國的這樣的狀態仍處于2018中美貿易產業環境發生的變化。


第二呢,國內因為房地產受到遏制后到今天一直沒有找到一個可以替代房地產行業的新的產業,所以需求不足。2018年中美貿易后,中國就處于滯漲狀態。我們本來就處于一個比較困難的,需要我們解決的,通過技術變革等來喚醒的的狀態。第二個周期,很多產業在過去的幾年是受到了互聯網信息化革命巨大的沖擊,很多線下到線上,從公域流量到私域流量。產業變化、技術變革給我們帶來的沖擊。

 

第三呢,1月發生的新冠疫情沖擊。所以我們很多企業很困難,因為我們處在一個三危疊加這樣一個狀態,那么能不能走出這樣一個危機狀態,是我們所有的企業今天需要面臨的一個巨大的挑戰。保險行業是我們所有受到沖擊的行業中比較小的,還是挺幸運的。我們研究全世界所有的產業,發現有些行業是反周期的,比如電影行業、娛樂行業,在經濟危機爆發的時候,電影行業反倒是挺繁榮的,因為大家花十塊錢、二十塊錢跑到電影院去看到另外一個人生,去逃避現實生活給我們帶來的壓力也是挺好。保險行業也是如此,我們在研究歐美產業經濟時就發現一個規律,當一個經濟危機發生的時候,保險行業的保單會增加。明天到底會怎么樣我不知道,所以我們需要去買點保險,所以保險業帶有一種反周期的現象。


第二,產業經濟變革中,保險行業到今天是受到互聯網沖擊相對比較小的領域,拿到金融領域來比的話,保險業受到的沖擊要比銀行業小得多,跟我所在的文化產業比,文化整個產業被徹底顛覆掉,保險要幸福得多。所以保險行業一方面有經濟周期的反周期的特征,另一方面它是數字化改造相對比較低。比如全中國一年做的保單,有多少是在網上實現的,我個人認為它不止5%吧。


1.png


今天聽課的當中有沒有做家電的朋友,如果你做大家電,冰箱空調洗衣機,你這個行業在十年前100%都是在線下銷售,今天2019年50%在網上銷售。今天聽課的當中有沒有做服裝的,做小家電的,做剃須刀的,做面膜的這些行業,十多年前,100%都在線下賣,今天70%-80%都在網上賣。那你想想,我們的保單才多少,估計5%。所以我們保險還是一個被數字化改造比較低的領域。改造低,它的未來是什么呢?它未來改造的空間就很大。


所以因為這次疫情,把很多行業的數字化改造的速度在大規模的往前推。一方面我們看到危機,一方面危機里有一些機遇的存在。(我們做企業的面臨三重危機:宏觀經濟危機、產業波動危機、突發性危機)

    

作為一種危機來講,新冠疫情有什么特征?


三個特征。

       

第 一,突發脈沖型特征。就是它一旦爆發就會有一種出乎意料的方式,不知道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會是一個超級傳染者。我們在1月份時候已經看到在武漢有肺炎出現,到1月23號封城,武漢所遭受的突發脈沖式的擠壓,對社會所造成的巨大的沖擊。在過去的一百多個小時里這種特征在哪里有發生?在伊朗,在韓國發生。所以它具有一種突發脈沖性,出乎了我們所有的準備和運氣。


第二,資源擠兌性。因為它來得太突然了,我們沒有做任何的準備。1月23號之前哪個中國人覺得我們需要存口罩,我們哪里會想到我們去看場病所有的醫生都去支援傳染科。很多醫院的人跟我講,吳老師,我們都沒有想到,很多人來看病,我們醫院的空調通氣系統根本跟傳染病的特征完全是相背的。所以本來好好的,跑來醫院看場病結果被感染了。你怎么能想到這些事情呢,你怎么能想到口罩會成為戰略物資,你怎么會想到中國這么多的醫院完全裝不下這些病人。所以它會產生一種資源擠兌性。


第三,產業經濟全面的停擺。社會機能的一個停擺造成我們制度層面、契約層面上所造成的巨大的一個沖擊。所以這次的新冠疫情危機和以前的經濟危機有巨大的區別,有突發脈沖性有資源擠兌性有全面停擺下法律法規契約下的沖擊。


在這樣一個新冠疫情造成的危機情況下,2020年中國經濟到底會怎樣?我想大家很關心這件事情。


前兩天有一個經濟學家,他曾任央行行長,后來擔任國際貨幣組織的副總裁,他算了一筆賬,從1月23日武漢封城到2月23日,中國產業經濟損失1.5萬億。這1.5萬億主要是兩大塊,


一大塊是旅游產業大概有1萬億;另外5千億是餐飲行業。


那么從2月23日開始,危機從第三產業蔓延到第二產業。最近一個東南沿海的區長給我打電話,說“吳老師,我現在烏紗帽有點搖晃,中央剛剛開過電話會議,新冠疫情爆發,但是2020年全年中國經濟目標不作更改。經濟要復蘇呢,它又是一個工業區,以制造業為主,如果經濟目標不更改,那我只能做一件事:早點開工,讓越來越多的人進來。但是我又很害怕,如果某一個省來的某一個人被確診為新冠疫情患者,那就完蛋了,開不了工,要重新停一遍。所以我到底是讓它開工好還是不開工好?”


所以接下來還會有一個經濟的大規模影響,已經造成的損失是在第三產業,接下來這些損失需要在全年一段時間來消化。


我把疫情和之后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第 一階段,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階段,恐慌停擺期。1月23日到今天的恐慌停擺期,這個階段有多長呢?之前我們認為大概持續到2月17日,現在來看恐慌停擺期終結最晚在四月底。


第二階段,疫后消化期。大概三個月左右。很多恐懼需要消化,就像雪后的消化期。即便外面已經很安全了,但仍然有個過程。


第三階段,經濟復蘇期。經濟怎么復蘇。各行各業都要非常努力。2019年中國經濟增長6.2,2020年怎么也得保住5.8到6.0,那怎么才能保住。


第 一件事靠政府中央政府要下大力氣:鐵工基,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


第二件事靠銀行。銀根五要松動。所以一方面中央政府要在產業層面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另一方面要讓銀行盡可能松動銀根。在過去一個多月里,我們看到很多銀行有這樣的運作:在疫情期間所有到期企業貸款可以展期,給一些企業利息可以降低,然后央行進行逆周期的貨幣操作等等,都是為資本市場營造一個寬松的政策。這個政策在過去的十五天里面最早在哪里體現出來?股市。每天交易量超過1萬億。據說又有1.6億股民沖進去炒股,當然這兩天美股一跌以后,中國股指又跌到2800點以下。上周又發生戲劇性的股市的繁榮。經濟那么差股市為什么會繁榮?就是錢多了。錢不知道往哪去,又不能買房子,又不敢創業,只能炒股。所以今年股市仍然會很熱鬧。去年就很熱鬧,今年會更熱鬧。


第三件事倒逼改革。中國的經濟改革都是死到臨頭才變。這次呢,有沒有可能在政府加大投資、在銀根松動、在市場化改革中,中國的新中產消費者恢復對市場的信心?;謴鸵院缶蜁M。信心恢復得越大,消費就會越大,有沒有可能出現一個報復性消費的情況?


我們今天還處在一個停擺恐慌期,再接著呢1個月到2個月會進入到疫后消化期,大概三個月的時間。所以整個經濟全面的復蘇我認為應該是三季度的事情。這個是2020圍繞新冠疫情即將發生的三個周期性的階段。在不同的周期性階段,我們每一個企業、每一個人,所要應對的辦法都會不一樣。這個是我們今年的一個宏觀的看法 。


當對危機的特征分析完、對三個周期分析完,接著分析對2020年有哪些基本的判斷。我覺得有四個基本的判斷:


四個基本判斷


第 一個判斷:中國產業經濟的基本盤沒有發生改變。


中國產業經濟最大的問題是在中美貿易摩擦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產業供給端一定要完成自己在技術上、在商業模式上巨大的變革。在需求端,中國2015年以后出現一個新名詞叫“新中產”,中國有兩億多新中產,新中產消費能力被激活。在供給兩端發生的變化是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那么中國在制造業、服務業領域的技術變革被打斷了嗎?


沒有。


甚至會因為這次疫情被激發新的變革。中產階段對未來、對自我成長、對消費的熱情被徹底澆滅了嗎?


我認為也沒有。所以中國產業經濟的基本面并不會因為這次疫情的發生而改變。這是我們最基本的一個判斷。


第二個判斷:中國會發生傳統服務業、零售業大規模的洗牌。這可能是過去十年中最大一次規模的洗牌運動。


第三個判斷:在這個洗牌運動中受傷最嚴重的是數以千萬計的中小民營企業。


這個事情民營企業老板一定要干一件事,回自己公司的財務總監賬上還有多少錢,你現在賬上的錢必須在企業最低生存狀態下能夠活六個月。沒有生意可以做,但這六個月能養活核心員工、能夠付得起房租、能夠保持企業在最低生存狀態下的運轉。


第四個判斷:新冠疫情會大規模推動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變革。


這一次直播就是太平人壽數字化變革的一個重要步驟。這是危機給我們帶來的機。


危機是大家共同面臨的,能不能活到明天是我們個人的。在這樣前所未有的危機下,我們怎么面對這個挑戰。我們就談一下企業在危機下的自救計劃。


企業在危機下的自救計劃


商業本身沒有人教你怎么做生意。所以我們的自救計劃是要告訴大家,在危機不斷變化的當下,那些企業是怎么做的。以及在當下新冠疫情下有沒有哪些企業做得好的一點呢。有的。


第 一個啟發:越猛烈的危機蘊含越大的機遇。


中國電子商務的元年就是2013年。我認為2020年也是一個元年。是中國企業軟件服務的元年,遠程辦公、在線學習會變成一種趨勢。


今天軟件下載量前三的是釘釘、騰訊會議和企業微信,這件事情在一個多月前怎么可能發生,排在前面的都是抖音、快手、微信。


第二個啟發:每一次重大危機都有可能誘發三種革命。


哪三種。


技術革命

工具革命

產業升級


會讓每一個人從技術、工具、產業升級三個角度去想問題。所有的紅利是給在做準備的人。圍繞著云發生了很多的服務和變革。比如說:云辦公、云會議、云買菜、云學習、云理財、云看病。


草莓音樂節舉辦,云音樂節,請了82個樂隊給大家表演。為什么要這么做?因為企業要活下去,等不到明天。可以看出:


第 一它是被逼的;


第二做這個新運作本身代表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通過線上的模式獲得了原來線下根本無法獲得的用戶。被動的變革會帶來技術和工具的變革,最終會帶來企業和消費者之間關系的變化。


危機爆會讓們看到產業的缺陷。比如醫院建設方面的缺陷:1978年至今,GDP增加了二百四十倍,醫院只增加不到四倍。護理隊伍建設方面缺陷:疫情爆發后,很多醫護人員沖在前線,中國護理人員不夠。公共健康領域投入方面的缺陷。


第三個啟發:危機是倒逼產業變革最現實的動力。


危機逼我們走出舒適區,進行變革。如新東方教育,面對疫情,沒有辦法,加強線上教育的轉型。


第四個啟發:危是大家的,機是自已的,機遇是給有準備的人。


危機下,產業變革最最關鍵的是讓每一個企業重建和消費者的關系。


從三方面創新:


第 一:優化產品結構。

第二:以人為銷售節點。

第三:充分使用新的工具。


今天我們討論了危機是怎么發生的, 危機有那種類型,2020年出現什么周期性變化,第三在周期性變化中企業如何自救。


第 一中國的基本面沒有變化,第二中國的創新空間很大,為什么股票狂跌呢,當中國制造業垮掉時全球供應鏈會跨掉,我們依然要相信中國經濟科成長性,中國經濟依然會再未來10年會進行創新,第三呢,所以危機中呢,危機給我們帶來的挑戰背后的可能性,同時我們要在未來數字化工具技術變革在今天有個新的認識。


德國哲學家尼采說過,那些沒有被我們消滅東西會更加強大,太陽會依然生起,明天依然會買保單,我們會去吃哪家小龍蝦,我們經常去的超市有沒有倒閉,明天所有經過這次考驗的每一個中國企業家都會在這次疫情中獲得教訓同時呢,那些沒有戰勝我們的,必會使我們更強大。

來源:深藍財經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歡迎投稿

電話:186-8291-8669;029-89525942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

行業資訊項目信息
案例欣賞

精彩案例推薦
更多>>
首頁|案例|行業資訊|視頻演示|實用工具|關于我們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業績榜http://www.xpjqr.com.cn 備案許可證號:陜ICP備11000217號-8

陜公網安備 610190020004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