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眾傳媒江南春:舊有品牌傳播方式完全失靈,新方式正在崛起
摘要: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出席“第十三屆中國品牌節”并發表演講。江南春認為,以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媒體改變了傳播市場的主導方式。互聯網的崛起把信息從多元化變成碎片化,進入粉塵化時代。舊有品牌傳播方式完全失靈,新方式正在崛起。
8月8日,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出席“第十三屆中國品牌節”并發表演講,分享了消費市場以及傳播市場的趨勢。
江南春表示,在消費升級的浪潮當中,風向標人群主導著消費市場,抓住風向標人群,就定義了品牌,引領了潮流。“廣告的本質就是去抓住,去影響那些市場的風向標人群,用這些風向標人群影響底部的人群。”
江南春認為,以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媒體改變了傳播市場的主導方式。互聯網的崛起把信息從多元化變成碎片化,進入粉塵化時代。舊有品牌傳播方式完全失靈,新方式正在崛起。
以下為演講實錄:
我談一下在品牌傳播行業比較微觀的傳播趨勢。在宏觀經濟方面,我們看到兩個不同的方向,第*種方向,當你賣酸奶這種產品的時候,你會發現高端產品的增長依舊保持了比較好的速度,而如果你賣啤酒方便面這種產品的時候,整個的市場挑戰還是比較大的。
從2012年到現在為止,26個品類當中,有18個品類進入到不斷高端化和消費升級的趨勢當中,這個趨勢是沒有變的。市場上所看到的方向是,你要么是一個基礎產品,你要么就是直接消費升級的產品,中間類別的產品是受到挑戰的。
我們也看到40%的成功品牌是超高價定位的,24%是高價定位的。在中國市場當中,其實真正引領市場發展的是“三高人群”,“三高人群”更喜歡接受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我們也可以看到,消費升級的原點人群是什么?是24歲到45歲,愿意分享的這些人,今天中國大概有2.25億中產階級,在2025年中國將有5億中產階級,他們是中國消費升級的核心人群。
中國的中產階級人群愛什么,怕什么,缺什么呢?愛美,愛玩,愛享受,怕累,怕老,怕孤獨,缺愛,缺心情,缺刺激。中產階級的需求已經從所謂的物質主義需求在向精神主義需求轉變。
什么是中產階級的消費心理呢?低價的東西越來越賣不出去,他們喜歡有品質的,有品牌的,能帶來心理滿足感的。實用主義的東西被情緒、氛圍場景的東西替代,沒有什么必要的東西,都是想要的,潮流的,商品不僅提供一種功能,更要撫慰心靈和情緒。
這一輪的消費升級有兩個方向,一個是中產階級努力打拼之后的自我獎賞,自我補償。滴滴打車的廣告上說,“如果現實總拼命,至少車上靜一靜,全力打拼的你,今天要坐好一點”。還有羅振宇說“要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們再看看今天中國社會當中,消費升級的浪潮當中,誰在主導消費市場呢,是風向標人群主導,他們定義品牌,引導潮流,你抓住中國13億人口當中的2億主流人群,風向標人群,就定義了品牌,引領了潮流。
我們看到段永平同志講過一個觀點,廣告是做給20%人群看的,后面都是跟風的。每個人都是一個消費人口,但是他掌握的影響力,趨勢的帶動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廣告的本質就是去抓住,去影響那些市場的風向標人群,用這些風向標人群影響底部的人群。
以上是我分享的消費市場的趨勢。
第二個講講傳播市場的趨勢。大家可以看到,中國的廣告市場翻天覆地,2015年中國廣告市場第*次下跌,現在下跌成為了常態。趨勢其實已經非常明顯了,一種叫生活圈的媒體,一種叫資訊模式的變革性媒體,以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媒體改變了市場的主導。媒體的改變,互聯網的崛起把信息從多元化變成碎片化,進入粉塵化時代。粉塵化時代兩個比較大的資訊變革,導致中國主流人群和中國傳統的電視分離,所以這對廣告業也帶來很大的挑戰。
資訊模式帶來了非常大的變革,互聯網在過去五年當中超過了所有傳統媒體的收視總和,2015年是傳統媒體的分水嶺,2015年之后,中國傳統媒體基本上以5%到20%的速度下降。我們也可以看看中國收視率的市場,達到一點幾收視率的節目已經是比較好的節目了,綜藝節目收視率在2點多已經是總冠軍了,這說明收視率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主流人群不看電視,他們在微博、微信,他們一天花五個小時的時間,都在看內容,很少看廣告,這是第二個今天品牌傳播要面對的重要挑戰。
第三個部分,娛樂方式也改變了,原來我們回家看電視劇,現在電視劇綜藝轉到互聯網視頻市場,互聯網市場發生了重要的改變,有非常多的選擇。以前追到一部劇在連續看的過程中被廣告連續觸達產生印象,是可行的,現在看劇,大概7億的月活用戶當中,有2.8億買了會員,還大概有4億多不買會員的人,是不是可以提供消費呢?廣告還可以有效觸達,恰恰相反,剛才說的20塊錢一個月包月的錢都不想付的人,可以認為它不是主流人群,和你所影響的消費風向標人群其實是背道而馳的,這是今天品牌傳播面臨的現狀。
我們怎么去面對品牌的傳播呢?在中國,分眾傳媒是一種探索,但也只是解決方案之一,我認為我們可以去思考的是城市的基礎設施是什么,舉例的話,電梯在十五六年之前,我開創分眾傳媒的時候有一個判斷,中國未來的變化是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基礎設施是什么?是電梯。所以我當時覺得電梯既然是城市的基礎設施,那我們開創一種叫電梯的媒體,一定會成為城市主流人群的基礎設施。
第二個,我當時做了大概十年的廣告,我有一種觀察,廣告本身是反人性的東西,沒有人要看廣告,所以是一種打擾,是一種中斷。你看電視要看節目,看手機要看內容,沒有人看廣告。我當時給自己一個課題,什么時候消費者主動看一下廣告呢?我發現了電梯這個地方,我發現消費者在等電梯的時候,會主動看一下廣告,如果跟一個女生坐在電梯里,你是看這個女性好還是看廣告好呢?看廣告顯然打破了尷尬,一個人坐電梯是看廣告還是看不銹鋼好呢?它給你打發了無聊。
我對電梯媒體寫了四個關鍵字,代表社會的主流人群,也就是所說的風向標人群。第二個,我認為它一定是必經之路,你今天玩微博還是微信,跟我沒關系,你的肉體一定會經過電梯的。第三是高頻,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說廣告的本質在于什么?是面對主流人群建立主流的不斷接觸的界面,廣告的本質是要重復,受眾的本質是遺忘,很多重要的廣告,尤其是消費廣告是伴隨式的,你不能有效的伴隨消費者就會迅速遺忘你。最后一點是低干擾,你把一個人放到一個電梯里放廣告,相對關注度是比較集中的,所以我當時寫了一句話用戶沒有選擇的時候往往是廣告主*好的選擇。
所以,我覺得你可能會發現,今天的品牌傳播,面對最大的問題是碎片化,20%回家看電視,20%看視頻,20%看微博微信,10%教育小朋友,10%打游戲,還有聊天的,加班的,KTV,看電影的,人們有那么多的選擇對個人是好事,對整個廣告主是一個災難,廣告主最美好的時候還是十幾年之前,電視一股獨大的時代,在那個時代,電視還是具有極大的傳播效率的,中國成長起來的這些品牌,消費品品牌都是靠電視起來的。
但是在今天,當電視本身已經很難成為,尤其對主流人群不再是主流資訊渠道的時候,什么方法是不可選擇的呢?電視的成功是不可選擇,現在我認為要回歸到消費者不可選擇的地方,未來的媒體傳播有兩個方向,一個是擁抱變化,一個是篤定不變,擁抱不變是資訊模式在巨變,手機端占據了主要的市場,消費者在手機端不太看廣告,你要做內容,要植入。然后生活空間很難改變,你要面對商務人士,*好的方式是公寓樓,寫字樓。如果你是一個快消品,*好的方式是公寓樓,寫字樓、賣場。
最后我分享一個案例,2018年開始我接受一個品牌——瑞幸咖啡,它的對手是星巴克,瑞幸咖啡怎么突破星巴克的重圍。星巴克賣什么呢?星巴克賣咖啡館的,非常核心的問題是38塊錢一杯咖啡里面,有十幾塊錢是地租。但是瑞幸咖啡的老板也發現了一個問題,有70%的人來到星巴克從來沒有坐下來過,買了一杯咖啡就走了,請問他為什么為咖啡館付費呢?所以他開創了一個20平米的咖啡店叫瑞幸咖啡,一杯咖啡當中只有一塊錢的地租,我只賣咖啡不要你為咖啡店買單。用很多IT技術代替了效率低下的流程,沒有專業的咖啡師,用全自動的咖啡機。沒有收銀的人,都是在手機上大家直接購買直接收銀。所以成本結構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還有它以咖啡消費為入口,它抓住了寫字樓,分眾傳媒是抓住了電梯流量入口,它抓住了寫字樓大堂的入口,它在這個地方賣咖啡,賣果汁,它是無限接近你的便利店。
2018年1月1號我們開始傳播這個品牌的時候,在北京、上海等13個城市引爆,湯唯告訴你,沒有喝過大師做的咖啡,我請你,你可以在電梯海報掃碼免費領一杯,你喝得好之后你可以通過微信裂變給其他的消費者,別人喝了這杯咖啡你還可以得到一杯。從品牌引爆到流量裂變,瑞幸咖啡迅速的發展,微信指數漲了10倍,到七個月的時候賣了1800萬杯咖啡,到去年年底的時候賣了8960萬杯咖啡。
瑞幸咖啡銷量是星巴克的90%多。到10月1號,中國人喝的最多的咖啡會是瑞幸咖啡。他們在資本市場也贏得了巨大的成功,10億人民幣的天使投資開始,去年兩次融資,融到了4億美金。在今年的5月份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全世界范圍內上市最迅速的一家公司。
中國品牌的神話在中國的土地上每天都在誕生,在刷新世界級的記錄。這需要我們看到整個消費者的市場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這些巨大成功的公司不是用原來的方法,沒有做過電視,沒有做過報紙,你可以發現它引爆的方法是用生活圈媒體進行品牌引爆,用微信進行流量裂變。
我想在座的各位對瑞幸咖啡都知道,其實它就是用非常簡單的,單一的媒體組合形成了這。所以先進生產力代表的先進的傳播模式,代表的驅動力已經形成,你可以看到今天可能是品牌傳播舊有的方式完全失靈,新的方式正在崛起的時代。
期待大家的品牌在新的時代贏得更大的成功,謝謝大家。
來源:雅各布專欄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