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穿戴設備2015年將突破百億
摘要:目前我國可穿戴設備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但未來的市場增量空間巨大。艾媒咨詢發布的《2013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達到6.1億元,預計到2015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將超過100億元,達到114.9億元。
10月8日發布的《實施2013年移動互聯網及4G產業化專項的通知》對4G等熱點領域提出多項提振措施,一個鮮明的亮點是對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提及。分析人士認為,作為智能終端的下一個熱點,隨著移動互聯網基礎條件的不斷成熟,未來可穿戴設備的應用將更加廣闊。而隨著4G時代的來臨,可穿戴設備有望在更多的領域實現應用,這將給智能終端產業鏈注入更多的題材。
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
根據發改委的相關通知,要求加強面向移動互聯網應用,研制可規模商用的多類型可穿戴設備,重點支持研發低功耗的可穿戴設備系統設計技術、面向可穿戴設備的新型人機交互技術及新型傳感技術、可穿戴設備與智能終端的互聯共享技術、可穿戴設備應用程序及配套的支撐系統技術,實現可穿戴設備產品產業化。
在智能手機的創新空間逐步收窄和市場增量接近飽和的情況下,智能可穿戴設備作為智能終端產業下一個熱點已被市場廣泛認同。前期包括奮達科技、九安醫療等公司的推出可穿戴設備均引起市場的強烈反響,而近期消費電子巨頭三星推出智能手表GEAR,預示著智能可穿戴設備進入到新的階段。
日前韓國兩大電子巨頭三星和LG公司雙雙宣布將推出搭載柔性OLED面板的智能手機產品,而這項技術有望擴大至穿戴式裝置等應用上。據悉,在三星之后蘋果方面也在跟進智能可穿戴設備,不排除在未來發布類似iWatch的可穿戴電子產品。
目前我國可穿戴設備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但未來的市場增量空間巨大。艾媒咨詢發布的《2013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達到6.1億元,預計到2015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將超過100億元,達到114.9億元。
但相比市場對可穿戴設備概念的熱捧,用戶真正能體驗到的可穿戴設備屈指可數,大多停留在概念階段。
健身醫療大數據成熱點
分析人士認為,當前看好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理由主要基于幾個方面,首先是產業鏈逐步完善,當前硬件技術的發展已經能滿足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普及。隨著三星、蘋果等巨頭相繼進入市場,整個供應鏈的生態將得到極大的提升;另外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將給智能可穿戴設備帶來良好的用戶體驗,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完善,消費者能夠更加接受此類產品;再者當前消費者已經不再滿足于智能終端的電話和視頻功能,更多領域的應用將更加契合智能可穿戴設備;此外,當前PAD電腦化、手機PAD化的趨勢明顯,未來接聽電話、收發郵件等相對簡單的功能有望獨立出來,而智能可穿戴設備的便攜性較佳,用戶完全可以通過此類終端實現以上功能。
在細分領域上,健身醫療等初級領域仍然被研究機構看好。艾媒咨詢的報告顯示,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健身和醫療是當前最被看好的細分領域。另外可穿戴設備將帶來海量的實時大數據,這將為應用云計算企業帶來機遇。
目前市場上主要的可穿戴產品形態各異,主要包括:智能眼鏡、智能手表、智能腕帶、智能跑鞋、智能戒指、智能臂環、智能腰帶、智能頭盔、智能紐扣等。分析人士認為,醫療衛生、信息娛樂、運動健康是熱點;產品功能方面,互聯(NFC、Wifi、藍牙、無線)、人機接口(語音、體感)、傳感(骨傳感、人臉識別、地理定位、各類傳感器)將是該類產品必不可少的功能,蘇州固锝、漢威電子、共達電聲等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發改委的相關通知提出了產業技術方向,如低功耗、人機交互、系統設計等,這幾點分別可對應芯片、電池、面部識別等。上市公司中,北京君正主要從事可穿戴設備的芯片研發,漢王科技的人臉識別技術將是可穿戴設備未來熱門的應用之一。電池方面和智能手機產業鏈差別甚小,德賽電池和欣旺達是潛在的受益標的。
來源:中國證券報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