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或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數據分析
摘要:2月中旬以來,疫情在中國之外地區的蔓延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尤其是最近兩天,全球其他地區的新增確診病例人數連續超過中國新增人數。市場開始擔憂疫情失控,國際金融市場劇烈波動。
文章轉載自:界面新聞/作者:簡容
隨著“鉆石公主號”疫情外延至日本、新天地教會造成韓國疫情快速上升、意大利和伊朗疫情惡化,全球對疫情的恐慌開始加劇。截至2月27日,按照WHO的統計數據,新冠疫情已經在51個國家和地區出現,累計確診病例超過8.3萬人,除南極洲之外,疫情已在所有大洲出現。
雖然世界衛生組織(WHO)還未將本次疫情定性為“全球大流行病”,但是,2月中旬以來,疫情在中國之外地區的蔓延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尤其是最近兩天,全球其他地區的新增確診病例人數連續超過中國新增人數。市場開始擔憂疫情失控,國際金融市場劇烈波動。近兩周來,道指由29348連續下挫至25409,期間25000點一度失守,累計跌幅超過13%,同期在市場避險情緒的推動,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創出歷史最低水平,降至1.16%以下,國際黃金價格則升至近1690美元/盎司附近。此前中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國際金融市場相對平靜,表明當時全球市場對疫情并未過度擔憂。
新冠疫情或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數據分析新冠疫情或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數據分析新冠疫情或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數據分析新冠疫情或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數據分析
與新世紀以來前四次大的疫情相比,2020年Covid-19(新冠狀病毒肺炎)對全球經濟的負面沖擊,明顯大幅超過2003年SARS、2009年H1N1、2015年MERS和2019年Ebola。
截至目前,Covid-19已對全球產生了連續兩波沖擊,未來是否還會有第三波、第四波乃至更多、更大的沖擊,以及沖擊波的形式是什么,尚存很多不確定性因素,但僅就已經發生的兩波沖擊,全球經濟受到的影響已接近致命打擊的程度。
首輪沖擊波
自1月中旬開始,Covid-19病毒導致的新冠疫情首先在中國湖北開始爆發,又因為中國農歷春節人員的密集流動,快速蔓延至全國范圍。為了盡快遏制疫情蔓延勢頭,中國政府被迫在境內采取大范圍“隔離+封鎖”的應對措施,即“休克療法”,由此給中國經濟自身造成嚴重短期影響的同時,還從供給、需求和投資三個方面對全球產生直接影響。
在供給層面,伴隨中國供給能力大幅下滑,直接削弱了中國所承載的全球供應鏈功能,包括美國、日本、韓國、德國等在內與中國供應鏈密切相關的國家受到嚴重影響,尤其是汽車及零部件、機電設備、化工、手機及零陪件以及藥物等行業均受到嚴重沖擊。
新冠疫情或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數據分析新冠疫情或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數據分析新冠疫情或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數據分析
在需求層面,鑒于Covid-19病毒傳染性極強,中國內部限制人員流動,很多國家也暫停了多條往返中國的航班,兩方面疊加下,在疫情被完全遏制之前,中國居民境外旅游以及消費等相關活動驟降至零,旅游、航空、餐飲、住宿以及奢侈品銷售等均受到重創,亞洲、歐洲、澳洲等地區受到嚴重影響。
在海外投資層面,也因為Covid-19病毒極強的傳染性而受到直接影響,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非洲、拉美等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
第二輪沖擊波
2月中旬以來,疫情通過不同渠道逐漸在全球蔓延,且不完全都是輸入型。截至目前,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包括日本、韓國、伊朗和意大利,最終Covid-19病毒的污染范圍會有多大,尚不確定,但按照WHO的說法,前景十分不樂觀。因此,Covid-19第二輪沖擊波的影響更復雜和更難評估,不過,有兩點直接影響是明確的。
其一,WHO在調查中國北京、廣東、四川和湖北四地之后,隨即建議全球出現疫情的國家和區域采取類似中國的“隔離”措施,并警告疫情爆發處于臨界點,若不迅速行動恐會失控。目前,各國雖然對疫情集中的局部地區采取較為嚴格的隔離措施,但尚未像中國一樣大范圍的“隔離+封鎖”。如果未來各國也采取大范圍“隔離”措施,那么對全球而言,無疑是一次范圍更廣、程度更深的“休克療法”,相應的,全球供應鏈必定會出現范圍更廣和程度更深的斷裂。
其二,如果各國始終無法采取“休克療法”,那么就目前人類對Covid-19病毒的認知,從病理上克服該病毒需要很長時間,那么疫情就有可能還會在全球蔓延,最終不排除疫情嚴重區域的居民采取自發式“隔離”的防護,全球恐慌情緒必然驟增,結果依然是全球供應鏈出現范圍更廣和程度更深的斷裂。
初步結論
在以上兩波沖擊下,特別是中、日、韓三國受疫情影響,全球供應鏈中斷(中日韓三國GDP合計占全球24%,工業增加值占全球33%)。疫情恐慌情緒對歐美金融市場的沖擊,已對全球經濟形成致命打擊。如果后期供應鏈上的企業現金流出現枯竭,再疊加融資環境巨變,那么第三波沖擊一定會引發全球范圍內較為嚴重的信用危機。至于情況如果進一步惡化、產生第四波沖擊,又會給全球帶來什么,還難以預測。
現在可以得出的初步結論如下:
一、短期內(今年),全球經濟可能因Covid-19的連續沖擊大幅降速(甚至是衰退),尤其是對那些醫療能力弱、產業結構單一、外需依賴程度高、金融脆弱性強的國家,Covid-19連續沖擊造成的傷害會更大。
二、由于疫情最早在中國爆發,中國政府采取的措施也是有史以來最為嚴厲的,而且連續出臺宏觀逆周期政策,以保證復工復產已在有序開展,加之中國擁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和供給保障體系,因而中國經濟雖然會大幅降速,但不會陷入衰退。
美國經濟也不會陷入衰退,大選背景下,特朗普政府一定會格外重視,日前他已宣布由副總統彭斯直接領導美國防疫工作。
即便如此,本次疫情的短期沖擊依然會將全球拉入衰退困境,疫情過后,在政策對沖下,全球經濟增長也不會出現“V”型強反彈。至于說未來經濟恢復是“U”型還是“L”型,則取決于疫情蔓延情況、供應鏈斷裂程度、各國應對政策等多方面因素。
三、長期而言,除了全球供應鏈加速深度調整之外,因疫情而改變的社會行事方式對全球治理結構、社會結構的影響將更為深遠,也更為復雜,并最終會反映到每個人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的變化上,而這種變化對目前經濟運行模式究竟會產生什么影響,是好還是壞,并不明確。
來源:界面新聞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