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視再懟丨華為會退出安防,BTW別總拿芯片嚇唬我!
摘要:安防龍頭海康威視雖然佛系,但每年秋季都會“放飛自我”一次—懟華為。華為安防每每強調“狼來了”,海康就會趕緊跟著說“狼會走的”。
近日“海康威視調研紀要”,透露了不少信息。
Q:華為智能安防增速400%+,雖然基數低,AI芯片價格真降很低會不會是華為的機會?
A:觀點沒變,華為會退出安防市場。
(1)460%,沒有意義,沒頭沒尾,海康人均產出波動這么大也就是140-160w,友商*高也愛160w,華為去年7000億銷售額,人均350w,這個行業華為做的再好也不可能翻倍,華為安平還是1000人左右,25億一年就很多了,華為想做高利潤的安防做不起來,只能做低利潤才能更接地氣,其實沒那么容易做,還是看華為最后有多少人,這個是最關鍵的。
(2)holosens:做的很不錯,設備做的很強,有點像保時捷版mate30,芯片16t性能很強,是一個SDC,用軟件去降級攝像機,這種產品做的越炫,就說明這個產品做的越差,沒有場景需要用到這么炫的攝像機,華為的holosens也一樣。
(3)海思:海思作為華為下面獨立的實體,它的經營目標是與安霸競爭,此外安霸、地平線、寒武紀追得也很快,海思保持競爭優勢唯*的方法就是大量的芯片出貨,然后快速迭代。在安防市場中,我們每年買海思芯片差不多是幾千萬片,然后華為安防去年攝像機銷量可能在10萬臺的級別,和公司是兩個數量級。華為內部高層也表示不會影響和公司的合作,*新芯片一定會供應給公司。這個問題可以對比前一段時間阿里投資千方科技,千方科技下面有宇視科技。但這件事不要站在宇視的角度,而要站在阿里的角度,阿里是要與華為安平事業部和騰訊2B事業部爭奪市場。從阿里的角度,是要給華為的安全事業部與騰訊畢業和分手前,唯*的方法就是做大系統,需要市場上*秀的硬件供應商來支持。宇視作為國內第三,體量是大華1/6,是公司1/12,從阿里的視角不會特別扶持宇視去與海康大華競爭。
Q:華為退出的邏輯?
A:考核周期是三年,如果不發生毛衣戰,老板可能會支持他們更長時間,但現在在毛衣戰背景下要另當別論了。
Q:海思芯片對AI進程的加速,公司AI產品的定價的改變?
A:公司之前預期海思芯片到10-20美金,2020-2021年可能會看到AI市場比較快的進展,是17/18/19年積累下來的客戶的經驗,2021年逐漸到收獲期,材料肯定比之前好,海思3559芯片已經比之前芯片下降了70%左右,成本端還是很不錯,但距離之前老芯片5美金還有差距,現在還在迭代,后面地平線、寒武紀都在追趕,2019年年底出來后,到2020年年底再迭代,可能能到10美金以下,這樣的話三年后全換成AI也沒問題。芯片的性價比還是目前推進的一個主要瓶頸,還有比較AI和替換掉的人工成本的比較。算法端,人工成本在大幅下降,用公司AI開放平臺只需要小量樣本就能成型。所以現在的瓶頸就是硬件端,硬件端現在的成本是固定的,下降到十幾美金時會釋放很多需求。
以上藍色內容來自:安防知識網 “海康威視調研紀要:華為會退出安防市場”一文,
http://security.asmag.com.cn/news/201909/100723.html
安防龍頭海康威視雖然佛系,但每年秋季都會“放飛自我”一次—懟華為。華為安防每每強調“狼來了”,海康就會趕緊跟著說“狼會走的”。
本次的“調研紀要”,反映了幾個問題:
一、華為之前官宣其2019年上半年智能安防爆發式增長,攝像機出貨量增長460%。海康則和吃瓜群眾一樣,希望知道基數和實數是多少。海康基于自身、友商及華為的“人均產值”進行估算,估算出華為安防目前也就在25億的水平。小編認為,華為目前智能安防產品線及安平系統部合計人員1500左右,與安防緊密相關的Cloud&AI研發人員15000人(但只有少數投入在安防監控),據此估計,華為安防目前的水平應該在30億水平,但如果保持高增速(相比top企業20%水平),華為安防未來還是可期的。
二、對于華為智能安防啟動的新品牌“HoloSens”,海康則一點面子沒給。潛臺詞是安防攝像機不是智能手機,你Mate30酷炫強大很成功,不代表能移植到安防行業,中看不中用的SDC并不適合場景化的安防行業。對于“全息”這個新品牌,小編其實也不感冒,“全息”本質就是“多維”;但是對于SDC,小編認為還是有前途的,前提是芯片算力上來。
三、關于華為安防的“核威懾”,海思芯片,海康認為“華為安防動輒以芯片優勢進行暗示,但華為高層不會針對海康這個大客戶有任何“厚此薄彼”的傾向。”這一點,海康應該是對的,海康不會因為海思跟華為安防的關系而擔心芯片問題,但海康會因為海思一家獨大的問題及川普問題而均衡考量替代和平衡以減低風險。
四、沒錯,阿里的角度看,重點在于數據,希望多維數據匯集到他那兒,發掘數據的價值。智慧交通、城市大腦、交通小腦等,更多傾向做平臺、讓別人在上面開發應用,至于硬件,不會特別傾向。
再重點說說芯片,經常有人打比方說索尼的CCD/CMOS芯片如此強悍,但視頻監控業務一塌糊涂,所以不能因為華為芯片的強大就認為華為做安防有優勢。其實CCD/CMOS這類“功能單一、純粹硬件”的芯片,跟AI芯片這類“算法融合、快速迭代”的芯片差異很大。
實際上,傳統安防企業已意識到算法和芯片的密切關系,并也紛紛開始了自研AI芯片(AI芯片必須達到一定規模才能體現成本優勢,海大宇已然有此優勢),海康與大華,已分別于2017與2018年啟動AI芯片開發項目;隨后,宇視也透露了相應計劃。截至目前,僅有大華自研芯片被運用于經濟型人臉攝像機的消息;海康表示視頻監控芯片種類過多,實現全系列與規模化覆蓋,依舊是難點。
自研長路漫漫,渠道供應上,海康一直強調自己從全球選擇合適的芯片做產品,并考慮自己產品的競爭力和風險。SoC方面,過去用Ambarella、飛利浦、TI、Intel,現在國產占80%以上。隨著TI退出,Ambarella是海思在視頻監控領域的頭號競爭對手,Ambarella2019年Q1營收為4720萬美元,聚焦視頻監控與車載視覺領域。雖然體量與海思相距甚遠,但在技術方面,Ambarella近期在視覺感光、人臉與車牌識別等方面加大投入,發力高端攝像機市場。
但是隨著貿易爭端,很多企業加入“去海思”的陣營以規避風險, Ambarella一心想抓住這個機會搶奪海思全球市場。例如韓華安防(Hanwah)約25%的網絡攝像機使用海思芯片 ,但其已開始轉投Ambarella與自研的芯片平臺。其中,90+%的相機在2019年底完成替換,其他將于明年Q1完成。在Ambarella第*季度財報中,該公司總裁12次提到海思,稱海思被禁是對其公司的利好。部分中國客戶擔心海思芯片供應鏈出問題,轉而開始囤積Ambarella的視頻監控芯片。隨后,中國安防TOP廠商也加入去海思陣營。
結論:不管海康每年不變的表態,不管華為這一波到底多大決心,能堅持多久,不管華為海思是否會扶持自家的“智慧安防”業務,或者海康大華自研AI芯片是否如期到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攝像機的AI化大潮來勢洶洶。據艾瑞咨詢預測,到2025年我國監控攝像頭數量約達到12.59億個,假設隨著AI攝像頭的普及,價格降低到1000元左右,滲透率分別達到25%/20%/16%來算,那么2021-2025年AI攝像頭帶來的市場增量分別為2170.94/1691.68/1212.42億元,AI給安防帶來的整體增量分別為2412.16/1879.64/1347.13億元。中性估計下,AI安防市場增量總計為1879.64億元,給2021-2025年安防市場帶來的增量約為19.28%。如果考慮到如上數據及帶動效應,估計華為安防不會輕易退出,海康將與狼共舞。
來源:安天下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