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鴻海將如何應對?
摘要:鴻海精密工業今日召開法人說明會。在說明會上,鴻海首次公布了9名經營委員會成員。這意味著鴻海未來將走向群體決策共治的時代。
鴻海精密工業今日召開法人說明會。在說明會上,鴻海首次公布了9名經營委員會成員。這意味著鴻海未來將走向群體決策共治的時代。
鴻海所公布全新的經營委員會當中共有9個人,包括亞太電信董事長呂芳銘、京鼎董事長劉揚偉、鴻騰精密董事長盧松青、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副董事長李杰以及鴻海集團前消費電子產品事業群總經理林忠正、曾任B次集團可攜式垂直整合產品事業群總經理姜志雄、富士康科技集團執行總經理林政輝以及總財務長黃秋蓮與財務部門主管黃德才。
鴻海今天的法說會共分成5個部分,首先是劉揚偉針對面對新局勢的挑戰進行說明,接下來是李杰負責工業互聯網的契機與成長策略的題目,再來則是由劉揚偉解說產業的趨勢以及我們的承諾,最后是討論與提問。
鴻海董事候選人、京鼎董事長劉揚偉指出,中美貿易沖突形勢越來越嚴峻,而且詭譎多變。鴻海將以3大能力來應對,包括洞見未來能力、快速敏捷反應能力以及全球布局在地化生產,其中鴻海在16個國家擁有生產基地。
劉揚偉通過夏普收購案和美國投資案解析了鴻海洞見未來的能力。他指出,在外界不看好鴻海收購夏普的時候,鴻海做出了這樣的一個收購的決定,經過近兩年的發展,奠定了鴻海在日本的產業基礎。同樣,鴻海在中美貿易戰前就開始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布局,這種布局對應對中美貿易戰顯得異常重要。
在快速敏捷反應能力上,鴻海一直以執行力著稱。劉揚偉表示,他親自操刀iPad生產,從0到生產只花了90天的時間。這體現了鴻海的快速反應能力。隨著中美貿易沖突發展,鴻海可以根據需要將生產鏈搬到鴻海需要的地方。
在全球布局上,劉揚偉指出,國際化是鴻海的宗旨之一,鴻海一直朝著國際化方向邁進。經過多年的布局,鴻海在全球16個國家已經擁有生產據點。透過全球化布局,除了中國大陸以外產能足以應付美國市場的需求,而且只要外部環境變化和客戶需求的調整,鴻海可以在任何一個生產據點擴充產能。
劉揚偉強調,鴻海隨時密切關注中美貿易沖突的發展,將以最快速度采取相對應的措施。
鴻海這次的董事候選人分別專精半導體、網路運算、精密零組件以及大數據、工業互聯網。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的簡報當中,董事名單未將夏普社長戴正吳入列特別說明。
在法人提問環節,有人問:受中美貿易戰影響,蘋果供應鏈將往何處移動?劉揚偉表示,除了中國大陸以外,鴻海還有25%的能力,足以應付蘋果在美國市場的需求。如果蘋果有供應鏈轉移需求,鴻海將有能力配合調整。
責編:鄧蕊玲
來源:奧維睿沃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