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政策紅包,你們都收到了嗎?
摘要:3月13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閉幕,標志著2019年全國“兩會”接近尾聲。對于大家來說,最關心的莫過于政策紅包了。
3月13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閉幕,標志著2019年全國“兩會”接近尾聲。對于大家來說,最關心的莫過于政策紅包了。兩會給包括LED行業在內的大中小微企業,都帶來了哪些政策大紅包呢?
一、企業減稅減負
·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并舉,重點降低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
·深化增值稅改革,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
·將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
·服務業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但通過采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繼續向推進稅率三檔并兩檔、稅制簡化方向邁進;
·對招用農村貧困人口、城鎮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的各類企業,三年內給予定額稅費減免
·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
·各地在征收體制改革過程中不得采取增加小微企業實際繳費負擔的做法,不得自行對歷史欠費進行集中清繳;
·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
二、降低公共事業費用
·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再降低10%。
·兩年內基本取消全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實現不停車快捷收費,減少擁堵、便利群眾。
·取消或降低一批鐵路、港口收費。
三、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
·加大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力度,釋放的資金全部用于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
·支持大型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增強信貸投放能力,鼓勵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
·今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
四、簡審批優服務便利投資興業
·要進一步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
·審批事項應減盡減,確需審批的要簡化流程和環節,讓企業多用時間跑市場、少費功夫跑審批。
·今年,要對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證照分離”改革,使企業更便捷拿到營業執照并盡快正常運營,堅決克服“準入不準營”的現象;在全國推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使全流程審批時間大幅縮短。
·推行網上審批和服務,加快實現一網通辦、異地可辦,使更多事項不見面辦理,確需到現場辦的要“一窗受理、限時辦結”“最多跑一次”。
五、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
·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將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優惠政策擴大至全部制造業領域;
·強化質量基礎支撐,推動標準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接。
六、優化民營經濟環境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按照競爭中性原則,在要素獲取、準入許可、經營運行、政府采購和招投標等方面,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對待。
·激發企業家精神,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升級。
·保護產權必須堅定不移,對侵權行為要依法懲處,對錯案冤案要有錯必糾。
·要努力打造良好營商環境,讓企業家安心搞經營、放心辦企業。
七、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
·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
·堅持包容審慎監管,支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成長。
·加快在各行業各領域推進“互聯網+”。
八、推動共建“一帶一路”
·堅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場原則和國際通行規則,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
·辦好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推動對外投資合作健康有序發展。
兩會期間,企業家聲音
盡快完成《證券法》修訂
在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東生看來,過去幾年,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領先其他國家,但股票市場卻一直表現欠佳,與同期經濟發展相悖。這里面既有宏觀經濟和企業基本面的影響,也有中國股票市場相關制度體系和機制不健全的影響。
李東生建議,盡快完成對《證券法》的修訂工作,建立健全符合現階段資本市場要求的法律制度體系,要尊重證券市場規律,市場參與主體都要依法辦事,在解決證券市場問題時,法律法規要超越情理成唯*標準,還要強化對中介機構的問題追責,對上市公司虛構利潤、大股東挪用資金以及違規擔保等違法行為,要依法追究相應機構和當事人的責任。
“要公平、平等維護市場參與主體的利益。對市場主體的行為,以法律為依據判斷,穩定各市場主體的預期,公平對待所有投資者,證券市場才能健康發展。”李東生說。
巧合的是,中泰證券董事長李瑋提交了一份名為“關于盡快修訂《證券法》推動資本市場更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其中明確提到“改革股票發行制度”“取消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第三方存管”“取消禁止證券公司接受全權委托的規定”等建議。
此外,李東生透露,計劃在未來3年投資800億元布局幾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半導體顯示、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智能制造領域。他表示,中國制造業正努力從低端邁向中高端,這是產業轉型升級的趨勢,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就要靠技術創新驅動,靠高端制造能力的提升。
“在我國制造業中,不少核心關鍵零部件及裝備仍需進口。但攻堅關鍵核心技術,中國有很大的機遇。就以半導體顯示來說,這個領域投資大,技術門檻高。這樣投資于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中國家做不了,發達國家做不起,這就是比較優勢。”李東生說。
加大力度支持國產芯片的研發推廣
江蘇綜藝集團董事長昝圣達建議,希望政府加大力度支持國產芯片的研發推廣和融資。“關鍵性的核心技術,直接關乎信息產業乃至整個產業的安全。為了確保我國信息安全乃至產業安全,國家相關部門應將加大力度支持真正自主可控國產芯片(指芯片的設計、流片、封裝測試所有環節都在中國人手里完成,無漏洞,無后門)的研發推廣作為頭等重要大事。”昝圣達表示。
加快推進制造業的智能化改造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認為,目前產業界對智能產業與生產要素、生產效率之間的關系認知不足,重視程度不夠;我國智能產業基礎研究能力不足,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仍有待突破。此外,傳統行業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的動力仍舊不足。他建議,其一加大對“效率紅利”的理論論證和探索,樹立明確的政策導向。
針對制造業面臨的發展困境,楊元慶提出“大力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他認為,可以通過加快推進我國制造業全價值鏈環節的智能化改造、制定和完善高標準的質量監管體系、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品牌等方式提升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水平。
來源:GDLED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