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301報告”的更新版本(2018.11.20)
摘要:繼2017年8月發起針對中國的“301調查”和2018年3月發布首份報告之后,時隔7個月,美國時間2018年11月20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又發布了301調查報告的更新版本。
一、引言
繼2017年8月發起針對中國的“301調查”和2018年3月發布首份報告之后,時隔7個月,美國時間2018年11月20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又發布了301調查報告的更新版本。
報告認為,“盡管美國一再努力與中國接觸,國際社會也對中國的技術轉讓政策發出警告,但中國沒有做出建設性的回應,也沒有采取任何實質性行動解決美國的關切。”而且,“中國還在公開聲明和政府間溝通中都明確表示,她不會對第301條的最初行動做出改變。”報告認為,中國9月份發布的《白皮書》,否認了其在涉及技術轉讓和知識產權的政策方面存在問題。
在過去的7個月中,美國仍在持續關注中國對301報告指出的“不合理行為”做出的反應,進一步對這類行為進行調查和取證。在這份新的報告中,美國認為,“中國根本沒有改變與技術轉讓、知識產權和創新相關的行為、政策和做法,這類不合理行為仍在繼續。”
報告的框架基本參照原始報告。第二部分描述中國繼續實施和支持網絡盜竊,入侵美國公司和其他國家的商業網絡的政策和做法,以及中國非法獲取信息的其他手段。它們為中國政府提供了未經授權獲取知識產權的途徑,包括商業秘密或商業機密信息,以及技術數據、談判立場以及敏感和專有的內部通訊信息。
第三部分認為,盡管中國在2018年放寬了一些外資所有權限制,并進行了一些邊際上的改革,但中國政府仍然堅持使用外資限制來要求或迫使美國公司向中國實體轉讓技術。
第四部分描述了中國的歧視性許可限制,以及美國如何要求與中國磋商,并尋求在WTO框架下解決爭端——關于保護知識產權的某些措施,但中國繼續保持這些歧視性的許可證限制。
第五部分認為,雖然中國在2018年對美國的投資明顯總下降,但中國政府繼續直接,以不公平地方式,促進對外投資和對美國公司的收購,以獲得先進技術和知識產。中國對外投資越來越多地集中在硅谷等美國科技中心的風險投資上,2018年創了新紀錄。
美國注意到,301報告發布之后,中國刻意淡化了官方媒體對《中國制造2025》政策的重視,減少了媒體的關注。美國獲取的信息顯示,6月底,中國互聯網宣傳部發布了一份口頭通知,要求各媒體“不要再使用《中國制造2025》,否則后果自負。”另外,對“產業政策”的報道和宣傳也有所淡化。但美國認為,這只是表面上的,戰略仍在實施。比如,國家戰略咨詢委員會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創新綠皮書——技術路線圖(2017)》,更新和取代2015年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下表為新老版本的對照。
二、網絡入侵竊取商業機密
自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于2018年3月發布其調查結果以來,中國針對美國的網絡盜竊行為的頻率和復雜性都有所增加。
A . 中國對美國的網絡盜竊事件不斷上升
1. 中國網絡盜竊的頻率越來越高
根據2018年6月的一份報告,網絡安全公司觀察到,從2017年年中到2018年年中,中國政府支持的實體網絡入侵的領域包括: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生物醫學、民用空間、替代能源、機器人、鐵路、農業機械和高端醫療設備等領域的企業。
一家網絡安全公司CrowdStrike觀察到,中國的國家黑客行動正在加快步伐,數量也在增加。另一家公司FireEye/Mandiant也同樣表示,此前不活躍的中國黑客組織現已被重新激活。2018年11月,網絡安全公司Carbon Black發現,“針對制造企業的攻擊”在2018年第三季度大幅上升,這種攻擊通常與中國的經濟間諜活動有關。調查還發現,在前三個月接受調查的專業人士中,68%的人認為中國是可觀察到的網絡攻擊的源頭,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
2018年8月,網絡安全公司Recorded Future發現,2018年5月的一系列網絡攻擊的IP地址來自清華大學。攻擊者似乎在對阿拉斯加州州長訪華的貿易代表團進行監視,重點關注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信息。2018年10月,隸屬于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和特拉維夫大學的專家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稱,中國電信——中國三大國有電信企業之一——可能在使用PoP服務器劫持互聯網流量,并通過中國大陸服務器將其引導,以進行可能的收集和分析。
美國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負責網絡安全的高級顧問羅伯特喬伊斯(Robert Joyce)在2018年11月表示,在過去一年里,美國政府目睹了黑客和知識產權盜竊行為的興起,這些行為的發起者是居住在中國的人,有時甚至是北京政府。
2.中國APT10對美國公司的持續威脅
從美國國土安全部(DHS)在對APT10的持續監控中獲得的信息表明,中國網絡盜竊事件的發生率正在上升。正如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最初的調查結果所指出的,一些網絡安全公司認為,APT10是一個中國網絡間諜組織,對包括美國公司在內的幾家IT管理的主要服務提供商實施了一系列網絡入侵行動。APT10的目標行業與中國的“十三五”規劃重點行業交叉,目的是為推進國內的創新目標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舉例……
3.中國的網絡盜竊行為越來越復雜
中國利用網絡竊取知識產權和敏感商業信息的行為越來越復雜。2018年6月的一份報告援引網絡安全專家的話稱,中國政府支持的黑客已經開發出了隱藏攻擊的新方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黑客們似乎在使用一些通用的“工具”,這些工具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獨特的痕跡,這就加大了追蹤的難度。在2018年11月的評估中,Carbon Black發現中國國家行為體已經改進了滲透和隱藏的方法。
B. 關于中國政府對美國航空航天和高科技公司開展經濟間諜活動的指控
自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301報告公布以來,美國司法部已經起訴了中國政府指示的12家企業企業實體(或個人),他們竊取了15家公司的商業機密,這些公司主要從事航空和高科技行業。
1.中國竊取商業性航天技術的行動
2018年10月30日,美國司法部宣布對2名中國情報官員、6名付費黑客和2名中國情報人員提起公訴,這些人被安置在一家法國航空航天公司。在至少五年的時間里,中國情報官員指示黑客和特工“協助侵入美國和海外公司的電腦”,目的是竊取航天和其他高科技行業的知識產權和機密商業信息。起訴書列出了13家受害者公司,包括馬薩諸塞州、亞利桑那州、俄勒岡州、威斯康星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航空公司,以及英國、法國和澳大利亞的公司。
起訴書說,中國情報機構的目標之一是獲取與商用噴氣客機使用的渦扇發動機相關的數據和信息。入侵活動發生時,一家中國國有航空航天公司正試圖開發自己的發動機,以用于在中國和其他地方制造商用飛機。攻擊者關注的渦扇發動機,是由一家法國航空航天公司和一家美國航空航天公司合作開發的。
根據起訴書,中國情報人員和黑客用魚叉式網絡釣魚等策略、惡意軟件、幽靈域名、或動態域名服務(DNS)賬戶注冊多個域名和頻繁變化相關的互聯網協議地址、域名劫持等方式進行網絡攻擊,或拉攏目標公司的員工獲取信息。這些行動者對目標公司發動了多次攻擊。在一次針對某家法國航空航天公司的攻擊中……(以下為情報人員的對話)
在起訴書中描述的另一個例子中,在中國情報官員的指示下操作的一名黑客創建了一個“谷歌AppEngine”賬戶,并與他的同事合作,在俄勒岡州一家航空航天供應商的網絡上安裝了惡意軟件。這家公司生產中國感興趣的渦扇發動機制造零部件。這名黑客隨后使用谷歌App Engine賬戶植入的惡意軟件,并在至少7個月的時間內竊取商業數據。在另一個例子中,一個位于加利福尼亞的公司的系統被植入了惡意軟件,黑客們利用該公司的系統對其他受害者進行進一步的攻擊。
簡而言之,起訴書指出,中國進行了系統和徹底的網絡攻擊,目的是竊取有價值的知識產權,以推進其產業政策。
2. 中國情報項目對美國的經濟間諜活動
中國的網絡入侵和網絡盜竊行為與知識產權的盜竊行為密切相關,很多時候都是利用內部人士。一種常見的模式——在2008年10月公布的一份起訴書中顯示——似乎是在目標公司招聘雇員,這些雇員從雇主那里獲取商業敏感信息,并將其轉交給中國政府機構。2018年9月發生的另一起刑事案件也表明,中國情報機構試圖從美國合作伙伴那里收集有關潛在招募人員的信息。
根據2018年10月公布的起訴書,中國高級情報官員“Xu Yanjun”試圖竊取歐美航空公司的商業機密。他特別針對的是美國飛機引擎供應商的技術,該技術涉及“風扇葉片和風扇葉片外殼中某些類型的復合材料的設計和使用,這些材料可提供更大的發動機耐久性、減輕重量和降低成本”。據估計,該公司花了“數十億美元的研發投資”來開發這些技術,時間長達幾十年。這種飛機發動機技術使公司“在同行業中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起訴書說,Xu Yanjun與隸屬于政府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NUAA)的一名官員合作。NUAA由中國工信部(MIIT)管理。起訴書的話說,工信部“對中國航空業有著重大影響”。Xu和公司的一名員工建立了關系。他向這位員工謊報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并假扮成科技協會的一名官員。根據起訴書,Xu與NUAA合作,邀請該員工就受害者公司的“標志性材料設計和制造技術”進行演示。作為回報,NUAA將支付所有費用并支付津貼。
據起訴書稱,Xu的計劃在其在比利時被逮捕后才被叫停。據起訴書稱,在收到該員工電腦的電腦文件目錄后,Xu安排與該員工會面,并獲取該員工公司的電腦。Xu證實,該員工公司電腦的內容可以被導出到一個便攜式硬盤上。相反,美國和比利時的執法部門進行了干預,Xu被引渡到美國。
其他案例……
3.中國從美國竊取半導體技術的行動
美國司法部2018年11月公布的另一項起訴書則討論了中國竊取美國計算機技術的行為。在涵蓋2016年至2020年的“十三五”規劃中,中國優先發展集成電路設備,包括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DRAM可用于尖端計算、消費者、網絡、汽車、工業、嵌入式和移動產品。中國正在尋求建立自己生產DRAM的能力,這將減少其對美國制造商的依賴。中國*高政府機構國務院將DRAM產業的建設視為“國家經濟優先事項”。
根據起訴書,中國政府成立了福建晉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簡稱“晉華”),以幫助實現其DRAM生產目標。晉華的“唯*目的”就是創造和制造DRAM。中國政府以50多億美元的資本創辦了晉華。2016年前后,晉華與臺灣聯合微電子公司(UMC)簽訂了技術合作協議,試圖開發DRAM技術。晉華資助UMC,UMC承諾“發展DRAM技術,將技術轉讓給晉華,由晉華批量生產”。
在這起案件中,美國的受害者是總部位于波士頓的美光科技公司(MicronTechnology, Inc.),該公司是“唯*一家生產DRAM的美國公司”。它是半導體行業的領導者,“提供了全球大約20-25%的DRAM生產”。根據起訴書,晉華非法獲取美光的商業機密,其中包括“用于設計和制造先進DRAM技術的高效制造流程的詳細、機密信息”。
起訴書稱,晉華在美光臺灣子公司——美光記憶臺灣有限公司(Micron MemoryTaiwan Co., Ltd.,MMT)招募員工竊取DRAM技術商業機密。首先,UMC聘請了MMT的前總裁“陳正坤”。陳正坤接著招募了在MMT有12年工作經驗的J.T.Ho,他從MMT那里獲取了機密信息,并將其用于UMC和晉華的合作項目——DRAM技術設計。Ho還招募了MMT的前員工“王永明”,“他接手了900多份MMT文件,其中一些文件包含了MMT機密和專有信息,可用于公司當前和未來幾代還處于研發階段的DRAM技術的設計。
根據起訴書,被竊取的商業秘密價值高達87.5億美元。UMC和晉華已經申請了多項專利,這些專利所包含的信息“與美光的(商業機密)技術相同或非常相似”。隨后,UMC利用中國法律阻止美光在中國銷售其DRAM產品,聲稱美光侵犯了它的專利。
在中國經濟間諜事件中,美國做出了強烈回應。本月早些時候,美國司法部公布了對晉華、UMC和MMT前雇員的起訴書。美國商務部最近采取行動,限制向晉華出口技術。由于半導體技術的重要性,商務部認定“晉華面臨著與美國國家安全利益相抵觸的重大風險”。
4.中國在其他國家開展的間諜活動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于2018年3月發布了《301條款報告》后,澳大利亞、日本、歐盟和韓國都發布了關于中國政府支持的商業網絡入侵和網絡盜竊的報道。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報告”)在2018年9月的一份報告中發現,中國沒有履行對澳大利亞的承諾,該聲明旨在避免商業網絡間諜活動。經國家安全部門證實,該情報強調了華為在網絡間諜活動中的作用。澳大利亞國家安全局(nationalsecurity source)證實,該情報突顯出華為和中國另一家主要電信設備供應商中興(ZTE)參與了澳大利亞5G網絡的建設。
日本:根據2018年8月的一份報告,日本正在考慮將中國電信公司華為和中興排除在信息系統建設公共合同競標之外。日本《產經新聞》(Sankei Shimbun) 8月26日報道稱,日本政府正在考慮出臺這一禁令,目的是防止網絡攻擊和機密信息泄露,并與美國和澳大利亞最近對兩家中國科技公司的限制保持一致。該報發表的這份報告稱,政府已開始討論具體措施,其中將包括一套嚴格的標準,企業需要滿足這些標準,才能有資格參與信息系統的公共采購。
歐盟:本月早些時候,德國公共廣播公司Deutsche Welle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間諜涉嫌竊取德國工業支柱》的文章。這篇文章指出,近年來,德國符騰堡州的企業“越來越頻繁地成為中國經濟間諜活動的目標,作為當地支柱產業的汽車行業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符騰堡州內政部在回答州議會的提問時證實了這一消息。此外,上述報告還指出,德國戴姆勒公司(Daimler AG)也成為了清華大學的目標。
韓國:2018年6月,水原區檢察院起訴一個中國人在韓國試圖非法使用一個外部硬盤轉移與可折疊的OLED技術相關的商業機密,該技術主要是用于電視、智能手機和其他電子設備。
三、不公平的技術轉讓制度
中國實施技術轉讓的兩種主要方法是:外國所有權限制和行政許可和批準制度。這兩個方面因中國外商投資審批制度的不透明和自由裁量權而進一步深化,中國官員可以通過口頭溝通和非正式行政指導來迫使外國公司轉讓技術。
盡管中國在2018年放寬了一些外資所有權限制,并做出了一些邊際上的改變,但中國在強制技術轉讓方面的行動、政策和實踐仍在繼續。以下是案例:
上海美國商會(AmCham Shanghai)發布的《2018年中國商業報告》稱,21%的會員企業感到了轉移技術以換取市場準入的壓力,高科技企業感受尤為明顯;44%的航空航天公司和41%的化學公司報告說面臨“顯著”的技術轉讓壓力。
2018年9月,美國中國-美國商會(USCBC)發布了2018年年度會員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超過58%的受訪者稱“許可和監管批準”,34%的受訪者稱“外國投資壁壘”,27%的受訪者稱“政府施壓偏袒中國企業”是中國保護主義的特征。對歐洲企業的調查結果類似。
西方國家指責的行為包括:“許可證獲取”、“市場準入壁壘”、“不平等和不公平待遇”以及“復雜和冗長的行政程序”。
中國只對外國投資限制做了邊際上的改變,比如博鰲論壇上公布的對外國所有權限制的改變。但報告指出,汽車行業是中國繼續使用外國投資限制的一個例證。有幾個因素表明,非中國汽車制造商將繼續面臨與中國合作伙伴分享技術的巨大壓力。
中國正在考慮對汽車投資實施新的限制,這將對非中國實體造成更大的負擔。2018年5月發布的《汽車行業投資管理條例草案》將禁止對新的燃料汽車制造工廠進行某些投資,并將使現有燃料汽車制造企業面臨與現有汽車生產、汽車出口和新能源汽車產量相關的新要求。條例草案還規定新成立的純電動汽車制造企業以及尋求擴大電動汽車生產能力的燃料汽車制造企業必須滿足一些繁重的要求。外國汽車制造商試圖在沒有中國合資伙伴的情況下建立新的制造設施,它們會發現,要滿足這些要求特別困難。
這些投資限制草案還有助于說明,外國汽車制造商與中國各領域的外國公司一樣,繼續受到中國技術轉讓制度中使用的行政審查和許可程序的制約。
四、對外投資
根據中國2017年官方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報告,2017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為1582.9億美元,同比下降19.3%。,榮鼎集團和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的數據同樣顯示了2017年和2018年的下降趨勢。榮鼎的一份報告稱,在2018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完成的并購和綠地投資只有18億美元發生在美國——同比跌幅超過90%,七年來的最低水平。中國2017年官方數據也顯示,中國在美對外直接投資同比下降。
中國整體對外投資的減少并不奇怪,也不表明中國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高科技收購的行為、政策和做法。有許多因素在起作用:首先,美國既強調了對中國對外投資政策和做法的長期關切,也越來越多地采取直接行動加以解決;其次,中國一直在通過抑制房地產等行業的收購來減少整體對外直接投資。
報告指出,盡管總體對外直接投資減少,但中國有針對性的技術和知識產權收購仍在繼續。特別是近幾個月來,中國對硅谷等美國科技中心的風投加大了力度。中國還沒有解決其對外投資體制帶來的問題。事實上,這種投資制度似乎基本上沒有改變。
根據榮鼎咨詢集團(Rhodium Group)的數據,從2018年1月到5月,中國在美國的風險投資接近24億美元,比以前的記錄2015年的全年還要多。
同樣,彭博社編制的投資數據顯示,2018年,與至少有一名在中國注冊的投資者進行的風險投資規模有所上升,到2018年11月15日達到創紀錄高點。
中國風投投資者在美國風投界越來越活躍。分析人士估計,在2015年至2017年期間,中國投資者參與了美國所有風險交易的10-16%。根據彭博社的數據,截至2018年11月15日,中國風投投資者共參與了151筆交易,大致相當于2017年中國投資者參與167筆交易的歷史*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風險投資在美國投資的重點行業與中國政府繼續通過對外投資和國際合作獲取新技術的目標是一致的。中國在美國的風險投資從2014年就開始了,并且一直專注于信息和通信技術(ICT)領域。盡管對信息通信技術領域的投資依然強勁,但在美國的中國VC投資者對中國政府產業政策和計劃確定的戰略性優先領域表現出越來越濃厚的興趣。這些行業包括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AI),還有生物技術。近年來中國在美國的風險投資活動增加,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生物技術。
學術研究表明,風險投資公司與技術擴散有關,因為風險投資公司經常鼓勵他們的投資標的公司共同研究。它們還促進技術人員的流動。研究人員估計,風險投資約占美國創新活動的14%。
五、作者簡評
關于中美當前的糾紛,唯*樂觀的理由是:外部壓力倒逼改革。
實際上,美國對中國的指責,在國際上多多少少也算是“潛規則”了,哪個國家還沒有點間諜行為啊。但是美國指責的,是商業領域的間諜行為。這方面,只有相對落后的國家,相對落后的行業,盜竊相對發達國家、先進行業的技術和知識產權的道理。即使這類商業性質的間諜行為在國際間也屬“常態”,一個合理的推測是,相對落后國家更為頻繁。
毋庸置疑,它不利于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我們不清楚地是,中國在很多領域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美國是否也開展過類似行為。如果有,中國是否可以用類似的官方報告的形式予以回應,意義多大?還是說,真如人民日報說的,“不屑于”與美國糾纏了?
Anyway,等G20峰會“習特會”的時候再看看吧!
來源:修昔底德的回聲/ 博士陳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