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大屏幕顯示業績榜 [ 業績榜首頁 - 網站地圖 ]

三安建首條Micro-LED外延芯片生產線,這個傳言可靠嗎?

類別:行業新聞發表于:2018-09-06 10:48
關鍵字:三安

摘要:9月3日,有媒體傳出,三安光電將在2019年第一季度建立首條Micro-LED外延片和芯片生產線。

9月3日,有媒體傳出,三安光電將在2019年第*季度建立首條Micro-LED外延片和芯片生產線。


該消息稱,三安已經開發出了直徑為20微米的Micro LED產品,并且還消息還表示,除此之外,三安還將生產4μm LED和10μm的LED倒裝芯片。


那么這個消息到底有多可靠呢?


今天,我們一起看看這個消息的準確性邏輯。


Micro-LED商業化存太多不確定性,現在建線似乎太早


消息稱2019年Q1建Micro-LED外延生產線,這里如果講的是量產線,那么請問這個芯片出給誰。相信關注過Micro-LED的業內人士都了解,目前真正將Micro-LED商業化的產品市場并沒有,就算是蘋果喊了多年依然未推出。反而是MiniLED的商業化進程會加快。


據消息透露,三星電子幾乎訂購了中國LED外延片和芯片制造商三安光電位于廈門的Mini LED產能,以確保其將在2018年第三季度推出的大尺寸高端液晶電視背光芯片供應。消息人士稱,三星已經為此次芯片供應預付了1683萬美元。由此可以看見,實際上三安的miniLED芯片被三星包了,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家上市企業更應當加大投入miniLED的產能不應該轉向投入目前都還未商業化的產品量產線。


另外,對于大多數關鍵的顯示性能,Micro-LED已經能夠達到或超過OLED。然而,Micro-LED也是一種固有的復雜技術,如果制造一塊4K分辨率Micro-LED顯示屏,則意味著需要沒有一點失誤地組裝并連接2500萬個僅為大細菌尺寸的Micro-LED芯片,且安裝精度需要達到1 um或以下。


拿目前組裝技術*高的水平99.9999%的良率來算,一個4K屏,2500w顆LED芯片,理想狀態下轉移一塊4k屏,屏上就有2500W*(1-99.9999%)=25顆壞點,這意味著每個屏要進行25個壞點修復,簡單點說就算每塊屏都是不良品。我想僅這一項挑戰就令人望而卻步。


如果是試驗線,我想三安應該早就有了,所以MicroDisplay認為這個消息不太符合當前的市場邏輯。


降成本的技術發展還需沉淀,規模制造仍待時機


關于Micro-LED轉移目前市場上開發了數十種技術。它們的成本和復雜性范圍很大。但是,有一些基本因素可以錨定所有工藝流程。例如,對準決定了裝配周期時間,芯片尺寸不能無限小,外延成本已經在成本降低曲線上經歷了20多年。因此,成本分析可以使廠商將工藝參數優化到更經濟更實際的窗口,并確定有效的降成本策略。


MicroLED廠商必須了解每種應用的成本目標,并向后選擇工藝,以及每一步的開發,以使其符合成本要求。無法提供合理經濟性的工藝將會被拋棄。如果沒有工藝技術能夠提供合適的經濟性,那機遇將永遠不會落地。Micro-LED正在進入技術開發與工業化和商業化之間的死亡之谷。


1.jpg

直接轉移 vs. 中介層


隨著技術的進步,Micro-LED有了可靠的成本降低途徑,以在各類應用的高端市場競爭,例如電視、增強和虛擬現實(AR/VR)以及可穿戴設備。采用合適的組裝方案,或能為降成本做出一定的貢獻。


不過,對于智能手機應用,接近OLED成本意味著可能需要將Micro-LED推向芯片尺寸的技術極限。要取得成功,Micro-LED必須依靠一定程度的價格彈性。它必須能夠提供其他顯示技術無法提供的性能和功能,而且,需要消費者認可其性能和功能具有高度的差異性。


繼智能手表之后,AR和抬頭顯示(HUD)微顯示屏或將是其首款商業化應用。電視和智能手機應用可能還需要再等3~5年。但是目前手表還未應用,所以我們認為還早。


三安的有芯片能力,但是市場沒有Micro-LED商業化能力


拋開市場整個屏的各個環節原因,單獨就三安來說,還是具有量產Micro-LED外延芯片的能力。據消息人士稱,綠光和藍光Micro-LED芯片的亮度已達到電視所需的標準,而紅光Micro LED芯片的亮度則低于標準,但這一狀況預計到2018年9月將有所改善。此外,三安目前也已經成為了三星電子大尺寸顯示器Mini-LED的首選供應商。


據資料顯示,三安目前已申請27項Micro LED專利,并計劃在2019年年底前開始生產用于智能可穿戴設備、100英寸以上大尺寸面板和汽車尾燈等小尺寸面板的Micro-LED產品。這里面只能說明三安有生產芯片的能力,并不能說明市場有量產Micro-LED顯示屏的能力,目前市場看到很多都是樣品,沒有任何一家量產了Micro-LED顯示屏,所以盡管Micro-LED芯片能力有,但是Micro-LED最終的消費型態是屏,所以這個最終市場商業化還是要看系統成品。

責編:鄧蕊玲

來源:MicroDisplay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歡迎投稿

電話:186-8291-8669;029-89525942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

行業資訊項目信息
案例欣賞

精彩案例推薦
更多>>
首頁|案例|行業資訊|視頻演示|實用工具|關于我們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業績榜http://www.xpjqr.com.cn 備案許可證號:陜ICP備11000217號-8

陜公網安備 610190020004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