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大屏幕顯示業績榜 [ 業績榜首頁 - 網站地圖 ]

等離子彩電漸行漸遠 OLED短期難成氣候

類別:行業新聞發表于:2014-11-24 09:29
關鍵字:等離子 OLED

摘要:隨著最后一位堅守者的退出,等離子電視的命運走到了盡頭,而被業界稱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的OLED,現在看來短期內還難成氣候,液晶依然是彩電市場的王者。

     隨著最后一位堅守者的退出,等離子電視的命運走到了盡頭,而被業界稱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的OLED,現在看來短期內還難成氣候,液晶依然是彩電市場的王者。


  等離子漸行漸遠


  日前,四川長虹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協議轉讓的方式向綿陽達坤投資有限公司轉讓持有的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61.48%股權,交易價格為6420萬元,而四川虹歐正是長虹旗下負責等離子電視業務的主力公司。


  針對此次股權的轉讓,四川長虹表示,近年來等離子產業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市場規模不斷縮小,前端配套供應鏈資源短缺,等離子屏及模組產品成本上漲,導致虹歐公司虧損嚴重,希望通過轉讓股權,將等離子業務及資產進行剝離,進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長虹曾對等離子業務寄予厚望。2006年長虹就開始上馬等離子面板生產線,當時計劃總投資超過20億美元。隨后的2008年,長虹又增持10億 元成為虹歐的控股股東,并不斷投資和建設等離子屏和模組項目。然而,如此大的投入并未給長虹帶來相應的回報,反而成為其業績的巨大拖累。四川長虹連續兩年 的財報顯示,虹歐顯示2012年虧損7.38億元,2013年虧損3.47億元,今年上半年,四川長虹整體虧損1.81億元,其中虹歐顯示的虧損就高達 1.3億元。


  事實上,在等離子陣營,長虹是最后一個離開者。而在這之前,韓國三星、LG也先后向外界證實,將停止等離子電視和等離子面板的生產,其停產的時間節點正是上月末。


  相比之下,最先催生等離子技術的日本企業則早早退出了等離子電視行業。2005年東芝宣布停止等離子電視研發,2006年索尼宣布退出等離子電 視,2007年富士通宣布停產等離子電視,2008年先鋒表示停產等離子電視,到了2013年,等離子電視行業領導者松下,也最終選擇了退出等離子電視。


  這些企業的相繼退出主要是因為行業的不景氣。據第三方市場調研機構數據顯示,2014年1-8月,等離子電視在彩電市場中的市場份額僅為1.32%。業內人士預測,未來3-5年,等離子電視將徹底退出民用市場。


  OLED遠未成氣候


  等離子電視將逐漸淡出市場,誰將挑戰液晶電視的霸主地位?有業界人士給出的答案是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


  作為革命性的顯示技術,OLED提供的畫面質量,不僅超越了傳統的LED電視,甚至能與當年以畫質見長的等離子電視相媲美。而等離子電視的退場對OLED電視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不過,從市場表現來看,OLED還遠未形成氣候。全球著*的咨詢公司IHS近來在一份報告中分析稱,到2019年,OLED電視全球年出貨規模 可能難以超越910萬臺,該機構預測,這期間,全球電視總出貨量會在2億5600萬臺和2億4710萬臺之間。而國內的一家咨詢機構奧維咨詢近日發布的監 測數據也顯示,2014年OLED全年銷量為3萬臺。


  奧維咨詢黑電事業部總經理董敏表示,OLED受制于一些關鍵技術、成本及良品率偏低等因素影響,面板規模性應用及大尺寸產業化尚有至少三年以上的較長一段進程,短期內OLED還無法替代液晶電視。


  更值得注意的是,當年主推OLED的多家日韓企業2014年在OLED的推廣上裹足不前,甚至一些企業暫停了OLED項目。


  日本企業是OLED技術的發源地,早在2012年索尼和松下兩大日系電視品牌就宣布成立OLED電視聯盟,分享彼此的OLED相關技術。然而有 報道稱,松下原計劃2015財年實現OLED面板量產,現在計劃卻要推遲到2016財年或者更晚。索尼也宣布凍結OLED電視研發工作,把重點轉移到4K 上。


  在韓國,世界兩大彩電巨頭除了LG在繼續堅守OLED外,三星也已明確暫緩在OLED方面的計劃。


  目前有消息稱,三星和LG正計劃將量子點技術應用到下一代電視機產品中。分析人士稱,與三星并未全力關注OLED不同,LG在OLED上一直表 現積極。“如果LG關注量子點技術,這就等同于對外發送了一個信號,那就是OLED電視機在近期內很難受到大眾市場的普遍歡迎。”


  技術不是決勝市場的唯*因素


  在業界人士看來,等離子的退出頗令人惋惜。作為彩電行業里程碑式的產物,等離子和液晶都各有各的優缺點。事實上,直到2006年,不管是畫質還是價格,等離子電視仍更具競爭優勢,因而多來年業界都流傳著“外行看液晶,內行看等離子”的說法。


  然而,好技術從來都不是決定市場勝負的充要條件。絕對的技術優勢并未給等離子電視帶來多少好處,相反,以松下等日系廠商為首的等離子聯盟反而固步自封,錯失了發展良機。


  在等離子發展的初期,松下、三星、LG、日立、先鋒等廠商牢牢把控技術優勢以及上游的等離子面板制造資源,并且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完全不向其他廠商開放整個產業鏈。


  對此,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執行會長洪仕斌表示,正是等離子陣營的固步自封給了液晶陣營趕超的機會。以松下為主的等離子陣營在發展過程當中采取了保守戰略,使得行業沒有跟進者,而液晶產業相對比較開放,技術共享,使得整個行業越來越強大。


  有意思的是,OLED現今的情形與等離子極其相似。目前,LG是OLED電視市場的絕對領導者,其全球交流負責人Ken Hong表示,LG在OLED制造技術上領先其它廠商最少十年。


  “其它公司紛紛暫停OLED技術的研發,主要是因為他們在這方面的收益看起來非常可憐。”Ken Hong聲稱,LG目前擁有OLED市場80%的收益。


  但在業界看來,僅從技術層面考量的話,OLED無疑是一項先進的技術,不過僅憑一家公司,無法從根本上推動OLED的發展,等離子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來源:家電中國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歡迎投稿

電話:186-8291-8669;029-89525942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

行業資訊項目信息
案例欣賞

精彩案例推薦
更多>>
首頁|案例|行業資訊|視頻演示|實用工具|關于我們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業績榜http://www.xpjqr.com.cn 備案許可證號:陜ICP備11000217號-8

陜公網安備 610190020004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