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關于提高液晶面板關稅議案分析
摘要:一年一度的“兩會”,既是聆聽政府工作報告的時刻,又是全民議政的盛典,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大代表們都會為國家和地方的發展建言獻策。“兩會”關注熱點的延續和變革,從來都是記錄著中國經濟發展前行的軌跡。目前,中國經濟正處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刺激政策“消化期”,2014年注定是中國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
一年一度的“兩會”,既是聆聽政府工作報告的時刻,又是全民議政的盛典,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大代表們都會為國家和地方的發展建言獻策。“兩會”關注熱點的延續和變革,從來都是記錄著中國經濟發展前行的軌跡。目前,中國經濟正處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刺激政策“消化期”,2014年注定是中國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
而液晶面板產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后起之秀發展迅速,國產品牌的產能和銷量也在逐年的提升。前景雖然廣闊,但是相比日韓起步較晚,產業基礎依然薄弱。因此,在今年的兩會人大提案中,筆者發現了這樣一個關于液晶面板的提案——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歐陽鐘燦提議:國家將液晶顯示面板關稅稅率從5%提高至10%,為國內面板廠贏得發展時間。無獨有偶,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也建議提高將液晶面板進口關稅率提高到8%-10%,加大對國內平板顯示企業的保護力度。這是全國兩會首次聚焦科技領域,作為中國僅次于石油、芯片、鐵礦石之后第四大進口產品的液晶面板,終于正式走上了政治的舞臺。
為國內面板廠贏得發展時間提升面板產業競爭力
液晶顯示產業關系到國家信息產業戰略,作為一種高投入、高回報、技術含量高且技術更新換代較快的項目,液晶面板的投資需要國家的強力扶持。國內新建項目比國際廠商的設備折舊費用高8%-10%,這是企業自身無法克服的困難,國家通過適當提高電視液晶面板進口關稅,讓國產面板企業獲得價格戰的競爭優勢。同時,由于目前中國液晶面板項目的設備和原材料仍依賴于進口,在這方面的減免稅則可以降低在中國建設液晶面板工廠的成本,緩解面板企業資金壓力的同時,加速國產面板廠加速崛起。因此,李東生建議調整財關稅【2012】18號免稅材料清單,延長免稅期限或增加免稅品種,并繼續執行財稅[2011]107號增值稅退還政策。
吸引海外廠家向中國聚攏提升中國面板產業全球地位
提高液晶面板進口關稅,除了能夠給國產液晶面板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和競爭優勢,其他一些關于稅務和支持等落地優惠政策,還很有可能吸引海外的液晶面板廠向中國大陸靠攏,加速全球液晶面板產能向中國加速和傾斜,提升中國面板產業的全球地位。據悉,目前,韓國三星電子、LG顯示等韓國面板廠商已經分別在蘇州、廣州建設面板工廠。
此外,盡管在2008年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后,政府啟動了一系列的液晶面板專項政策,讓國產液晶面板企業的產值和覆蓋率呈高倍爆發式增長。據數據統計,2013年,中國進口液晶面板495.77億美元,同比下降1.44%;出口358.55億美元,同比下降1.1%;貿易逆差已降至137.21億美元,比2012年減少了2.32個百分點,貿易逆差額縮小到2004年以來的最低值。華星光電和京東方等本土液晶面板企業的業績也在2013年全線飄紅。京東方北京5代線和8.5代線、成都4.5代線及合肥6代線等四條液晶面板生產線均實現滿產滿銷。但是若想保證和鞏固我國液晶面板產業的發展和地位,政府的后續政策支持的連續性也是不容忽視的關鍵。正如歐陽鐘燦在本屆“兩會”上提交的《關于鞏固我國TFT-LCD平板顯示產業發展》的提案中指出,未來大陸液晶面板產業遇到多重挑戰,包括:海外競爭對手折舊大幅減少;對新型顯示技術的研發有待進一步成熟;國際競爭環境也日趨復雜,價格戰外,知識產權戰、情報戰、人才戰、輿論戰層出不窮等。如果不能保持產業支持政策的延續性,現有成果有得而復失的風險。
來源:慧聰絲印特印網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