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合同禁令8月13日生效,華為海康大華等5家中企在列
摘要:2020年,對中國科技企業來說,是不容易的一年,尤其是對華為來說,年中過半的7月,顯得更加魔幻。因為7月15日,是個特殊的日子,很多人都在等一個“解釋”。
文章轉自:CPS中安網
2020年,對中國科技企業來說,是不容易的一年,尤其是對華為來說,年中過半的7月,顯得更加魔幻。因為7月15日,是個特殊的日子,很多人都在等一個“解釋”。
今年5月15日,美國加大了打擊華為的力度,美國商務部發布聲明稱,全面限制華為購買采用美國軟件和技術生產的半導體,包括那些處于美國以外,但被列為美國商務管制清單中的生產設備,要為華為和海思生產代工前,都需要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證。
由于考慮到該措施會對于晶圓代工廠帶來巨大的經濟影響,美國因此給予120天的緩沖期,以降低該規定變更帶來的沖擊。此舉將使得華為自研芯片供應鏈被完全切斷,可能會影響華為大部分業務。
不過,從5月15日算起的60天之內,還處于法規解釋期,包括臺積電、三星、中芯國際在內的所有供應商都處于與美國商務部進行法律條文解釋階段,要到7月15日后,才能判斷是否要申請出口美國許可證。
因此,很多人跟華為一起,都在等待7月15日美國對5月15日的禁令做出進一步的法規解釋,等待美國的態度。
但這個“解釋”還沒等到,等來的卻是更多更加“挑釁”的消息。
首先,在7月16日,據紐約時報報道,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全面禁止中國共產黨員及其家屬赴美旅行,擬議中的總統公告還可能授權美國政府撤銷在美中國共產黨員及其家屬的簽證。
但紐約時報承認,如此廣泛的禁令將是自2018年兩國之間的貿易戰以來美國對中國采取的最具挑釁性的行動,也將進一步毒害中美關系。紐約時報稱該計劃的細節尚未最終確定,特朗普最終也可能會拒絕該計劃。
這一消息著實讓人無語,而更多針對中國企業的措施,也是在不斷給“燙手”的中美關系添柴加火。
華為、中興、海康、大華、海能達
被美國“點名”
美國當地時間7月14日,美國國防部、總務管理局和國家航空航天局正式對外公布,將從2020年8月13日開始實施《約翰?麥凱恩國防授權法》。這一法規涵蓋了華為、中興通訊、海康威視和大華以及海能達通信公司。
該法規主要針對聯邦政府合同(2020年8月13日或之后發布的招標書以及由此產生的合同;在2020年8月13日之前發出的招標中,由此產生的合同)。
根據規定,將禁止執行機構進入,擴展或續簽與使用任何設備,系統或服務的實體簽訂合同,也禁止使用該實體的電信設備或服務作為任何系統的實質或必要組成部分,或作為任何系統的關鍵技術。
也就是說,這項聯邦合同禁令,禁止美國政府從華為、中興、海康和大華等五家中國公司購買產品或服務。與此同時,任何在日常運營中使用這五家公司設備或服務的公司,在沒有獲得美國政府豁免的情況下,將不再能夠向美國政府機構出售產品。
目前,這五家中國企業都暫未對這項禁令作出相關回應。
英美等國“封殺”持續升級
舉多國之力針對華為
同一天,英國當地時間的7月14日,英國政府正式宣布,自2020年12月31日以后,英國將禁止購買任何全新的華為 5G 設備。不僅如此,華為還將被徹底從英國的 5G 網絡中移除,最終時間是在 2027 年年底。
對此,華為英國發言人Edward Brewster表示,這個決定令人失望,對英國所有的手機用戶來說都是一個壞消息。這可能會讓英國落入數字發展的慢車道,增加消費者的通訊開支,并加深數字鴻溝。很遺憾,華為在英國的未來發展被政治化。
在同一天,或許是為了跟英國政府“表忠心”,英國石油(BP)前CEO、華為英國公司董事長布朗(John Browne)近日提前兩個月通知公司其將于9月辭職,他的原定任期是在明年三月屆滿。
其實在今年6月,有外媒就報道英國政府官員已經跟韓國三星、日本NEC和諾基亞等公司商討5G網絡設備的供應問題,試圖發展一些替代華為的通信供應商。
而在英國之前,法國、澳大利亞、意大利、新西蘭等國家,都不約而同地向美國靠齊,相繼發表聲明稱,拒絕與華為合作開發國內5G信號建設或者將華為在國內的5G建設參與度降為零。
也就是說,“五眼聯盟”(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的情報機構組成)目前只有加拿大還沒有做出表態,可想而知,加拿大現在的壓力有多大。
但也有國家不受美國慫恿,據比利時荷蘭語媒體《標準報》(De Standaard)當地時間7月14日報道,比利時國家電信部部長菲利普·德·巴克近日表示,比利時不會將中國華為公司拒之門外,相關風險評估顯示,比利時是安全的,因此沒有理由采取進一步收緊的措施。
德國聯邦經濟部 7月14 日稱,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長阿爾特邁爾日前關于該國 5G 建設不會排除華為的表態 “一如既往地”有效。其重申,德國聯邦政府選擇“持平、且對技術和生產商保持中立”的做法,不會從一開始就將特定參與者排除在外。
俄羅斯和泰國正式表態,正在考慮華為在內的四家5G核心供應商。而泰國已經開始在國內進行華為5G測試臺的建立了,不僅如此,泰國還與華為一起探討了數字創新,以及5G生態在本國發展的前景。
在西方多國表態之后,特朗普在7月14日就承認自己曾經親自勸說很多國家禁用華為,似乎就怕全世界不知道,這一切都是他干的。
美國當地時間7月15日,多家外媒指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布,美國將對華為部分員工實施制裁,他還宣稱,華盛頓15日晚些時候將宣布對華為這樣的科技公司實施新的簽證限制。
此前,蓬佩奧宣稱美方對英國禁用華為表示“歡迎”,他在7月15日的新表態中宣稱,英國此舉有利于保衛跨大西洋的安全。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7月15日表示,這再次證明有關禁用華為的決定與國家安全無關,而是高度政治化的操弄。也再次讓世人看清,到處恐嚇、威脅、挑撥威逼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
對此,華為在7月16日回應稱:“華為的運營獨立于中國政府。我們是一家私營、由員工所有的公司。我們對這種限制我們員工簽證的不公平且武斷的行動感到失望,正是他們(這些員工)持續地為美國與世界各地的技術創新做出貢獻。”
華為上交半年成績單
任你興風作浪,我自乘風破浪
在7月這一系列的別國“作妖”戲碼之前,華為早已備好“糧草彈藥”,用實力低調地“秀一下肌肉”。
華為改變以往在7月底發布上半年財報的習慣,在7月13日的晚上11點,發布2020年上半年財報。聽說,這也是為了配合歐美的時間,讓他們在白天看到華為的實力。
2020?年上半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4,54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1%,凈利潤率9.2%。其中,運營商業務收入為1,596億元人民幣,企業業務收入為363億元人民幣,消費者業務收入為2,558億元人民幣,繼續占穩了55%左右的半壁江山。
在美國持續打壓了一年之后,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華為面對如此嚴峻的挑戰,能取得如此成績實屬不易,業績“可圈可點”。
2019年,在制裁清單下,華為首次公開每個季度的成績,用實力消除外界的質疑,穩定內部的軍心,增強各方的信心。
在全國疫情之下,數字化的進程飛速前進,線上生活和工作獲得大眾認可,對遠程通信、辦公設備需求增加,華為在今年二季度的營收達到了一年多以來新的高峰。
華為三大核心業務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從2019年開始就出現在半年報內容里,如下圖所示,收入支柱消費者業務同比增長了15.85%;增速第二是企業業務,14.87%;增速稍緩的是運營商業務,為8.94%。
從數據看,消費者業務挑起了營收“大梁”,消費者業務在華為總收入的比重,從去年底的53%提升到了56%,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公司營收“火車頭”。
雖然華為上半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隨著美國第二次禁令將在下半年正式實施,華為的下半年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
但華為在博弈中早就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也做好了準備,自救應變+開拓業務。
從5月15日到7月14日兩個月的緩沖期內,有媒體報道,華為向臺積電緊急追加7億美元大單;與聯發科、紫光展銳等芯片供應商談判,以期簽署新的采購協議等等,華為芯片部門海思正在推動建設28納米去美化芯片生產線,以及自建EDA軟件研發團隊。
更加注重生態建設,構建生態型產業,推動更多新業務,比如安檢、汽車、機器人等業務,成立第四大BG:Cloud & AI,這是繼運營商BG、企業BG和消費者BG外,華為的第四大BG,其前身是一個側重研發的部門。
在這部分業務包含的華為云、計算、存儲和機器視覺幾條業務,都屬于華為戰略型業務,如從底層芯片和板卡做起的國產化鯤鵬生態,涉及華為的計算大戰略,但也是受美國新一輪制裁影響較大的業務。
從目前來看,外界的復雜形勢不明朗,會帶來諸多的不確定性因素,而現在華為培養的新業務體量還在成長當中,華為以一家企業的實力,面對的是多國施加的壓力,可想而知,未來華為的乘風破浪之路不易。
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5月18日華為公司第十七屆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表達了華為的態度:“面向未來,華為將持續對聯接、計算和終端三個方面投入和創新,并通過在供應鏈、標準和人才等領域開放合作、包容發展,與客戶、伙伴、標準組織和同行一起推動整個產業的進步,共同探索未來。”
來源:CPS中安網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