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了1000多家企業,高增長的有這10個特點
摘要:過去三年,我們調研了超過1000家成長企業,有的已經上市,有的正在申報IPO,有些拿到了C輪,有些成為了新晉獨角獸。在深度調研這些公司的過程中,發現能夠快速從2-3億規模成長為獨角獸的公司,普遍存在著10個特點。
過去三年,我們調研了超過1000家成長企業,有的已經上市,有的正在申報IPO,有些拿到了C輪,有些成為了新晉獨角獸。我們累計到過200個城市,覆蓋所有的省份,飛行累計百萬公里,來回穿梭于高鐵之間……
我們在深度調研這些公司的過程中,發現這些能夠快速從2-3億規模成長為獨角獸的公司,普遍存在著10個特點。
特點1:行業空間足夠大,且需求正在發生變化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中國萬億級的餐飲行業,在過去20年幾乎沒有什么大規模的企業?但為什么最近幾年,市場上接連脫穎而出百億級的瑞幸,千億級的海底撈?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能夠快速成長的企業,一定要在一個大行業。
但是我們發現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特點:這些行業不但得大,更重要的是需求能夠出現變化,且需求變化正好在拐點。
海底撈和瑞幸的崛起,本質是因為中國餐飲正在迎來新拐點,由于支付的升級、數據化的升級、連鎖管理的升級、上游配料的標準化等等,從過去絕大多數的純高端商務宴請和最低端的非正規餐廳的兩極化,逐漸走向大眾化連鎖餐飲企業崛起。一個萬億級的市場正在出現趨勢性的結構變化。
所以,要真正能夠快速成長的企業,不光要尋找行業空間足夠大的行業,更需要關注這個行業的需求是不是正好在發生趨勢性的變化,有沒有需求的拐點。
特點2:需求拐點出現后,短期內行業的供給跟不上
我們在經濟學里都學過“供求關系”,也都知道薄利多銷的道理:想賣的多,價格就要便宜。但是,真實商業環境中并不只是這樣的,在真實商業環境下,有些時候即使需求再爆發,供給也很難快速跟上。
就像茅臺,面對大量的需求增加,非但沒有降價,反而一直在漲價,這是為什么呢?
就是因為短期內需求得不到滿足,供給就這么多,就會出現“放量但不降價”的“量價齊升”現象;
所以,光有很高的天花板與需求變化,還不夠,更重要的是短期之內,行業的有效供給無法有效滿足。
如果一旦能夠快速補充供給,其實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并沒有什么戰略機會,如果一旦出現了一個以幾年為窗口的供給短缺期,則可以給這個行業里的企業帶來一個比較好的戰略窗口,即短期的供不應求。
特點3:創始人及團隊心智很成熟,決心很強
選對了行業,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創始人和執行團隊。
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到,大部分獨角獸創始團隊都很有決心,認定這個事一定要成功,甚至一定要成為行業頭部,不會因為短期的財務收獲,或者是個人財務自由,就開始存有雜念,甚至想要退休體驗生活。
所有公司的成功,背后都有一個行動力和心力超級強大的老板,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動力把這個事情做起來,而且越做越大,因為老板的心智天花板就是這個企業的天花板。
掙個3000萬凈利潤就覺得“不想再這么累了”,覺得何必再這么辛苦呢?這樣的公司一定做不大。高瓴資本的張磊說過一句話,“我的核心工作就是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那千分之一能推動人類歷史進步的人,然后給他足夠多的錢讓他去改變這個世界。”
真正牛逼的老板都是自虐狂,都是非常自律的。利潤達到多少已經不重要了,他們已經過了財務自由的階段,不是為了掙小錢去做這件事情,工作狀態天天就是5+2,白+黑,996。
特點4:產品結構簡單,單一產品能打爆單一市場
我們發現能夠快速成長的企業,產品和業務往往都非常簡單。所謂的簡單指的是兩個方面:
第*,單一產品簡單,對應的一定是普遍需求的較大市場,市場空間很大。而且能夠非常聚焦地解決用戶需求,能夠清晰地傳遞價值,化繁為簡。
第二,產品結構簡單,意味著只做單一業務(或者以單一能力為核心的業務),而不是一個產品做了一個細分市場,很快到達天花板又需要換一個市場,單一產品競爭力非常強。
產品簡單,供應鏈才能標準,才能把核心能力積累到具體的某幾個競爭力上。
特點5: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高效率低成本
大家想一想,開車的時候從0加速到100碼,*好的方式是什么?
一定是走直線,只需要踩油門就行了,而不是來回轉彎,這樣速度永遠起不來。
做企業也是,業務簡單還不夠,一定要能夠持續、反復地聚焦這件事,能夠持續用一個模式或者一個產品反復賺錢。
真正好的模式應該簡單不斷地重復一件事情,提高效率,而不是東做做西做做,每個業務形態和產品都嘗試一下,這種狀態最沒效率。
特點6:業務增加不依賴于人力增加
很多傳統生意,做到1億收入可能需要100人,而做到2億收入要300人,做到5億收入可能需要800人,從管理角度看,這就不是很好的模式。一個業務的增長是否會依賴管理的增長或者人力的增長,是一個企業能否快速增長的關鍵。
我們認為的好模式是,1億收入可能需要100人,而5億收入人力增加并不多,能夠有明顯的組織張力,人力資源半徑不受業務半徑的變化而調整。
舉一個薄荷閱讀的例子,薄荷閱讀以前是做百詞斬的團隊,后來找到了一個好的盈利模式,“讀英文原著”教你背單詞,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變現場景。
整個過程都是系統和產品在與用戶交互,所以管理張力非常明顯,一個團隊服務2萬人和服務10萬人,基本上邊際成本不用增加。這就是非常好的模式。
特點7:資本市場風口助力,連續多輪融資
幾乎所有快速成長的公司,背后都有資本市場能夠源源不斷地提供支持,*好的情況是這個行業正好就在資本市場的風口上,能夠在某個時間段,得到一個階段性高估值的窗口,進行連續多輪持續融資。
這種持續的資本投入,其實本身也是行業快速成長的前提,幾乎所有快速成長的企業基本都是正好處在資本的特定窗口,連續進行多輪融資,推動數據持續成長。
特點8:戰略無重大失誤
企業做對十件事情,不如少做錯一件事情。有的時候多做對一件事,收入只可能增加5%,而一旦做錯一件事,收入可能直接縮水50%。寧愿少掙錢也不要虧大錢,不要出現重大戰略失誤。
典型的反面代表就是小黃車,而且還是連續失誤,一旦連續失誤就很容易錯失戰略機會。
一個企業想要成長得快,首先應該考慮的問題并不是如何加速,而是如何少犯錯誤,不犯重大錯誤。慢即是快,少即是多。
特點9:專注、聚焦、復利
快速成長的公司,都面臨各種誘惑,所以需要戰略上有足夠的定力,碰到困難不會搖擺,決心很強,持續找機會反超;碰到誘惑不會心動,不要今天炒股票掙錢就去炒股票,明天炒房子掙錢就去炒房子。
能夠圍繞著戰略方向,長期在一個大賽道上,把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專、做深、做到壁壘足夠強,做到能夠獲得復利性的收益。這是所有成功企業的共性。
特點10:關鍵節點上,運氣比較好
這一點說起來好像有點搞笑,但其實好運氣是成功者必備的要素,我每年大量調研企業,我幾乎都會問每一個老板一個問題:“你第*桶金怎么掙來的?”
95%的企業家給我的回答,并不是那種有思路、有規劃、直指目標地把錢掙下來的,反而95%的人的答案是:當時莫名其妙、稀里糊涂、陰差陽錯地就把這錢掙回來了。
但是掙了第*桶金之后,老板并沒有因為掙到了錢就停下來了,而是持續在這個賽道中努力。但運氣好仍然很重要,能夠把成長中關鍵的坎給邁過去。
我十年工作中見了千余家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他們90%都有上面這些特點。
周期對、方向對、方法對、運氣好、特努力,這些都是我們在做咨詢、做投資過程中,收獲的方法論。帶著這些方法論,我們再源源不斷地去識別我們的“下一家企業”。
當前經濟環境還有機會嗎?
2019年,經過了市場下行、需求萎靡、資金緊張、信貸收縮等等各種狀況,我們發現很多企業都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成長失速,尤其是中小成長性企業,幾乎是被按在地上來回摩擦,好不容易產品出來了但市場不在了,好不容易業務有起色但資金卡住了,好不容易融資到位了但產業環境又變了。
未來幾年,等待我們的可能會是一個過去不曾面對的經濟環境,經濟低速增長,增量機會不多,粗放發展不再。但是在尋找下一輪獨角獸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覺得未來幾年,結合這十個共性,成長性企業應該做好幾件事:
1、尋找下一個成長性的細分市場
不要戀戰,不要貪大求全,不要理想化,不要臆想需求,尋找到你的用戶,垂直垂直再垂直,在垂直的過程中,不斷地回答三個問題:
1)我的產品到底是什么?
2)我的客戶到底是什么?
3)我和同行到底有什么不同?
2、整合資源,聯合作戰
開放式地重組你的團隊能力,開放式地重組你的股東結構,開放式地整合業務資源,聯合有能力、有資源、有實力的人才、股東與合作方,切忌單打獨斗。
存量經濟下,產業機會稍縱即逝,與其錯過,不如擁抱。
3、懂得如何借力資本市場
未來三年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關鍵性窗口,我們未來面對的可能是一個過去不曾面對的資本市場:VC/PE、新三板、精選層、創業板注冊制、科創板等等等。
未來中國的科技創業力量必然與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支持密不可分,如何懂得、利用、借力,是每一個成長企業都必須思考的問題。
4、自我成長,持續進化
這一輪經濟結構調整,宏觀上看是一批產業倒下,一批企業崛起,微觀上則是一批企業家被淘汰,一批新的創業者在崛起。
新的環境需要新的企業經營能力,需要新的知識結構,創業者要立于不敗,能做的唯有持續進化,持續迭代,建立一套符合當前新經濟環境的企業持續經營能力。
新的經濟時代,呼喚新一代企業經營者;新一代經營者,必然有全新升級的知識結構與經營思想。
所以我們再看,當前經濟環境真的沒機會了嗎?
我們認為,其實并不是創業沒機會了,而是創業機會、生意機會正在快速向更加具備經營能力與格局視野的創業者和企業家靠攏,存量經濟時代,機會跟著能力走!
2020必然是中國經濟的轉折點,機會從增量擴張向存量博弈轉變,把握住趨勢變化,練好經營內功,算好資本細賬,做出比較優勢。
持續、專注、不斷成長,然后走向成功。
作 者:曾喬 君為科技董事長
來 源:曾老師的創業筆記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