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大屏幕顯示業績榜 [ 業績榜首頁 - 網站地圖 ]

葉國光隨筆:70年大變局,我看中美貿易戰、臺灣半導體與MicroLED

類別:行業新聞發表于:2019-10-09 15:46
關鍵字:葉國光 中美貿易戰 MicroLED 臺灣半導體 SemicomTaiwan2019

摘要:葉國光隨筆:70年大變局,我看中美貿易戰、臺灣半導體與Micro LED

   臺灣的變與不變


   初秋的九月,學生開始新的學期,在大中華地區,香港亂局進入攤牌階段,臺灣的選舉已經吵吵鬧鬧的開始,大陸準備慶祝70周年的國慶,由于工作的關系,我回到我的故鄉臺灣參加Semicom Taiwan 2019展會。


   還是老樣子的不變,臺灣的所有問題都圍繞著政治打轉,新聞藍綠有別,各自洗腦他們的選民,連中美貿易戰也是如此,綠的媒體天天唱衰大陸,天天將香港亂局無限放大,偏藍的媒體比較低調冷靜,但也不免有點失落,因為貿易戰與香港亂局確實影響了藍軍的選情,有人說臺灣的變就是一直不變。


   從我19年前離開臺灣之后,臺獨教育史觀無所不用其極的灌輸給下一代,越年輕的臺灣人越臺獨,像我一樣年紀四十歲以上的人比較失落,有點孤臣孽子的感覺,不免也懷念起過去,懷念那時候的奮發向上,懷念那時候的經濟奇跡,對下一代有恨鐵不成鋼之憾,我們與其說是支持藍軍,還不如說是對目前臺灣現狀的不滿吧,但是又如何?


   世代對立由政治經濟延伸到選舉,臺灣就這樣內耗著,一天天流失她本來應該有的競爭力,我們也無能為力的扭轉了。

1.jpg

圖一、我在Semicom Taiwan 2019


   回到主題,這次我因為工作回到這里待了五天,開始大量吸收在大陸看不到的新聞與分析雜志,了解所有事情的另一面觀點,所以今天就用我與臺灣同胞的視角來看中美貿易戰與華為的問題,尤其是臺灣的高科技產業鏈在這個大時代洪流中,他們如何因應,他們怎么選擇。

2.jpg

圖二、我與臺灣同行的聚會,可惜少了大陸同胞,卻多了兩岸往返的臺灣同業者


   Semicom上5G的迷惘與Micro LED的熱望


   臺灣過去到現在一直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鎮,所以Semicom Taiwan有一定的底蘊,也吸引了很多世界各地的半導體從業者來到這里。


   很遺憾,跟去年相比,今年人氣有點冷,我參加的聚餐活動與產業論壇幾乎都少了大陸同胞的身影,據說是因為大陸這邊取消了自由行,連帶的影響很多大陸同業者來臺灣的意愿,很多老朋友都打趣的說,我就是大陸代表吧,說的也沒錯,三分之一的人生都在大陸的我,能在這個時間代表大陸從業者來這里參觀,也是一種榮幸吧。

3.jpg

圖三、北方華創深耕臺灣市場,可惜他們總部的高層因為時機敏感都沒有過來參加這次展會


   這次展會的主題很明顯,就是5G下的臺灣產業機遇,人工智能AI、大數據Big Data與萬物互聯IOT是臺灣在5G時代看到的機會,我參加了一個最重量級的論壇,討論著“臺灣高科技產業的下個60年“,兩鬢華發的產業大佬壯志不減高唱未來,可惜曲高和寡聽者寥寥無幾。


   臺灣市場太小了,臺灣只有代工制造這個僅有的驕傲,臺灣永遠是5G的配角,如何做一個稱職的配角,臺灣還在適應中,因為5G的未來在年輕的科技工作者,不在這些遲暮的老人身上。

4.jpg

圖四、這個論壇都是大家熟悉的大佬,而且還有臺灣地區政府經濟部年紀很大的部長參加,由這些老人講臺灣科技未來60年,感覺有點諷刺


   跟這個老人論壇強烈對比的是Micro LED技術吸引著大批的好奇者,臺灣的LCD大廠華映倒閉,友達與群創苦于大陸價格戰,OLED大輸給韓國,LED完敗大陸,臺灣顯示行業的挫敗感與苦悶心情,我可以體會,只有希望可以帶給絕望的人振奮的心情。


   李允立博士的镎創Playnitride做到了,Micro LED雖然還沒有量產,但是李博士抓準OLED與LCD做不到的特殊市場,推出透明顯示的Micro LED技術,吸引了大眾目光,也抓住了大廠的爭相投資,臺灣還是需要敢想敢沖的年輕人,給他們機會去冒險去開拓新領域,臺灣的科技產業還是大有可為。

5.jpg

圖五、李允立博士的Micro LED吸引了大批觀眾與聽眾,雖然李博士年紀跟我差不多,但是對比臺灣產業大佬,我們還是年輕太多了


   臺灣科技產業的華為困局


   今年的Semicom Taiwan大家討論的話題大部分都是中美貿易戰與華為到底能不能全身而退,11月19日,大陸這邊好像對這個日子比較不敏感,但是臺灣的科技業者卻一直關注著這個期限,主要是華為禁售令在8月19日被美國特朗普展延90天后,如果到時候沒有再度展延,這一天就正式生效,所以這一天非常重要!


   因為它關系到華為、蘋果與三星這三大高科技公司勢力范圍的消長,牽動范圍從電信設備、企業網路設備與服務器、手機、平板與筆電等零組件供應鏈的重新洗牌。


   臺灣的專長就是代工,上中下游都是硬體制造的代工產業鏈,如果華為禁售令沒有改變,華為困局將牽動著臺灣產業鏈的悲與喜,短期內可能是悲喜參半,但是長期而言可能悲大于喜。


   美國封殺華為有三大利器,我把它稱為三大沖擊波,第*波打擊是電信設備,尤其是基站需要的射頻芯片(RF),可程序邏輯芯片(FPGA)與資料轉換芯片(Data Converter chip),幾乎美商處于寡占地位,這一波打擊大約占了華為40%的銷售業績,但是華為有日本廠商村田與海思的ASIC芯片可以替代,所以第*波打擊對華為傷害較小,短期有效,但是長期看美國廠商損失也不小。


   第二波是針對企業網通服務器里面的英特爾微處理器芯片與微軟作業系統的禁售,這一波打擊雖然只占了華為10%的銷售業績,但是短期內華為還沒有備用取代方案,所以這一波打擊有點打到要害處,所幸這一部分的營收比例不高,算是小傷。


   第三波打擊是禁止授權谷歌與微軟的作業系統,華為的手機、平板與筆電受傷最深,這部分占了華為至少45%的營收比重,雖然華為有鴻蒙系統做應對,但是華為的海外市場會因為這一波而一瀉千里,原因無它,在海外沒有人會買一只沒有安卓系統,不能看youtube沒有臉書與谷歌地圖的手機,沒有window系統,平板與筆電估計也是乏人問津,這一波是最致命的一波,也是臺灣廠商最怕的沖擊波,因為對臺灣供應鏈的沖擊最大。

6.jpg

圖六、所有的專業經濟雜志都在討論華為,但是大家都沒有同情美國對華為的打壓,而是討論如何躲過這一波沖擊,臺灣人對大陸已經少了感情,多了利益


   為什么對臺灣產業鏈沖擊這么大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安卓系統的手機目前就是三星與華為之間的競爭,三星已經完全放棄中國大陸的市場,但是在海外市場所向披靡,華為是三星的最大競爭對手,沒有之一,對臺灣科技廠商而言,華為是朋友,三星是敵人。


   我們看一下數字就可以一目了然,三星幾乎是一條龍生產,除非做不出來,否則絕對不會采購臺灣的零組件,而華為今年估計對臺灣的采購就會高達150億美元,如果華為擋不住第三波沖擊,臺灣的廠商也不會有好日子過。

7.jpg

圖七、聯發科深耕大陸,估計也會是貿易戰最大受惠者之一


   所以對臺灣廠商而言,心里是很矛盾的,不敢得罪美國,又不希望華為被美國制裁,這就是臺灣的困局,而臺灣政府又猛在火上澆油,對美國制裁華為大聲叫好,對即將到來的沖擊裝作沒看見,臺灣廠商只能焦慮的看著即將到來的大限之日而自求多福了。


   臺灣科技產業在中美貿易戰下的利與不利


   表一是臺灣幾個典型高科技行業在華為大限之日所受的影響,從表上來看,這些臺灣廠商短期內有好有壞,但是從長期來看除了臺積電與聯發科,我看不到這些廠商的未來。


   我舉一個大家熟悉的三五族化合物半導體公司穩懋來說吧,受惠于華為射頻器件自制化需要一個穩定的代工廠,穩懋一直是華為的*佳供應商之一,華為受傷,穩懋受影響不小,但是因為三星也是它的客戶,所以整體而言,穩懋短期內不會有多大的震動。


   但是,很多人說中美貿易戰至少會持續十年以上,甚至會打三十年,所以針對這樣的局勢,華為與中國大陸高科技產業正在快馬加鞭的加快研發力度,第*階段是加速技術自主與零組件供應的“去美國化”,第二階段是“自制化“。


   在這樣的趨勢下,臺灣除了臺積電深厚的技術底蘊與聯發科積極的融入大陸市場,可以從容的渡過第二階段,其它廠商估計兇多吉少,光伏、LCD與LED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臺灣幾乎躲不過大陸這些產業崛起被沖擊的命運,LED之后,中國大陸目前來勢洶洶的發展第三代半導體,這樣的大潮,穩懋能安然入睡嗎?


   臺灣夾在兩大之間,有可能左右逢源,但是最怕就是左右為難之后的零和毀滅,臺灣能一直左右逢源下去嗎?恐怕這需要大智慧的人來解開這個局吧,可惜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有這樣的人出現。

8.jpg

華為臺灣供應鏈短中長期趨勢


   臺灣人在大變局下的焦慮與彷徨


   華為對臺灣廠商的沖擊凸顯了臺灣最深層次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臺灣已經無法用理性與專業來分析中國大陸與美國的貿易戰問題,臺灣的政治藍綠問題讓臺灣人失去了理性客觀討論問題的空間,政治就不用說了,它更滲透到了影視文化、能源政策與經濟發展。


   在貿易戰,香港亂局,臺灣大選的交互作用下,我看到了臺灣島內老百姓的彷徨與焦慮,幾個月前國民黨臺灣領導人初選,出現了經濟藍與知識藍這個族群,這批人是比較清醒的臺灣精英,可惜他們的聲音很微弱。


   郭臺銘初選落敗就是這股力量發不出聲音的*好例證,他們曾經創造出臺灣電子業的輝煌,這批精英中的年輕人,有的選擇出走海外,有的認命的等著大佬退休接班,但是已經垂垂老矣的大佬不放心不肯交班,他們還在談未來臺灣科技60年,他們跟文科生的政府官員談AI談Big Data談IOT,而這批官員只想著如何討好選民繼續當官,對這些專有名詞就不懂裝懂的應付一下,不要說未來十年二十年,未來五年他們都沒有心思去想臺灣的未來。


   我覺得政府像一個舵手,一個沒有方向的舵手,這艄船里面的人能不焦慮不彷徨嗎?大陸有“中國夢“,美國有”再次讓美國偉大“,臺灣有什么?臺灣老百姓已經不敢想甚至覺得不能想了!


   甘當配角,也許是臺灣最后的機會


   臺灣的未來,變數實在太多,綠的主張鐵了心倒向美國,等待大陸崩潰,從李登輝開始,他們幾乎等了三十年,結果大陸越來越好,國力越來越強大,臺灣與大陸經濟體量差距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密切。藍的主張跟美國與大陸保持一樣的友好,再慢慢的融入大中華經濟圈,避談政治問題,只想偏安一隅過日子,統一問題讓下一代去談,有點鴕鳥但也無可奈何,因為這批人太不自信了。


   所以中美貿易戰在臺灣也出現了兩種主流看法,一種是繼續跟著美國對抗大陸,只報臺灣廠商回臺灣投資的喜,不報臺灣產業鏈受到沖擊的憂,他們會因為臺商回流投資的數字而沾沾自喜,對跟大陸往來廠商的損失冷嘲熱諷,鐵了心要在政治上與經濟上遠離大陸,這個路線如果持續下去,臺灣會被迫進入零和游戲,最后只能在中美對撞下遍體鱗傷,甚至滅頂。


   一種是保持偏安,試著改善跟大陸的關系,但是如果持續這樣耗著,無法建立兩岸之間的信任,臺灣的未來短中期也許無憂,但是長期這樣下去,大陸會加速本土自制化,臺灣產業會越來越空洞化,最后地位跟現在的海南島一樣,無足輕重,甚至更邊緣。


   這是我看到臺灣的兩種宿命,因為臺灣精英眼光的局限,最終大概只能得到這兩個結果,如果有第三種,大概就是我自己的看法吧,也許日本是一面很好的鏡子,我的看法是5G的主角一定是大陸,不管是AI,Big Data還是IOT,大陸一定是最強的玩家,這也是美國為什么那么懼怕大陸崛起的原因,日本甘于做配角,而且是跟主角平起平坐的配角!


   日本值得臺灣來借鏡,精確的定位自己,不搶主角風采,悶聲發大財,沉潛的勤練技術內功,就算美國威脅你,你也不怕跟大陸做生意,當然最重要的是放下成見跟自己不喜歡的人交朋友也很重要,所以我們看到日本最近一直努力跟大陸改善關系,產業合作也非常熱絡。


   雖然臺灣還沒有精確定位自己,也沒有日本這么強的技術功底,跟大陸的關系也不是很好,但是只要臺灣能往這個方向走,慢慢建立兩岸政治與經濟的信任,加上兩岸中國人之間最重要的民族感情,我想我們可以比日本做的更好,5G將會是我們趕超歐美最大的機會,主角已經坐定位了,*佳配角不要再猶豫了,這是臺灣最后的機會,能不能把握,就看臺灣自己了!


   最后我想說:

   少一點政治,多一點文化、科技與經濟,臺灣會更美好!

   我一直認為臺灣好,大陸老百姓才會更好!

   臺灣的產業強,大陸的科技實力才會更強!

   謹以本文獻給中國!

來源:葉國光,行家說Talk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歡迎投稿

電話:186-8291-8669;029-89525942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

行業資訊項目信息
案例欣賞

精彩案例推薦
更多>>
首頁|案例|行業資訊|視頻演示|實用工具|關于我們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業績榜http://www.xpjqr.com.cn 備案許可證號:陜ICP備11000217號-8

陜公網安備 610190020004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