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建筑與演藝科技的融合及夜景燈光秀的發展
摘要:由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演藝科技傳媒主辦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演藝科技論壇以“夜間旅游,市場潛力與演藝科技”為主題,針對當下文旅領域特別是夜間旅游中藝術創意、演藝科技與裝備的需求和變化,通過主題演講、話題研討,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為業界帶來了市場分析、新的理念、技術及實戰經驗。在話題研討中,圍繞“夜游文化活動的需求、創意與呈現”和“光影秀等夜游活動中的藝與技”兩項議題進行探討。
由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演藝科技傳媒主辦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演藝科技論壇以“夜間旅游,市場潛力與演藝科技”為主題,針對當下文旅領域特別是夜間旅游中藝術創意、演藝科技與裝備的需求和變化,通過主題演講、話題研討,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為業界帶來了市場分析、新的理念、技術及實戰經驗。在話題研討中,圍繞“夜游文化活動的需求、創意與呈現”和“光影秀等夜游活動中的藝與技”兩項議題進行探討。
今天為大家摘錄中央美術學院視覺藝術高精尖創新中心研究員葉軍先生關于媒體建筑與演藝科技的融合及夜景燈光秀的發展等內容。
主持人:光影秀的載體是有一定特點的,但這些特點更加注重城市的特征性,并輔以聲光電的方式來展現文化內涵,使其成為城市會客廳、城市名片。媒體建筑,是光影秀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在喜慶節事、在大型活動中,一場場的城市光影秀令人印象深刻。請葉軍老師談談媒體建筑的相關發展情況。
葉軍:我是從事城市亮化的,過去稱城市燈光,但現在和城市建設、舞美設計產生了交集。媒體建筑是一種新型夜景表現形式,在幾十甚至數百棟建筑表面安裝LED發光裝置或投影裝置,通過統一控制手段,組成畫幅遼闊、規模宏偉的幕布群,可單獨播放主題畫面或配合實景演出,這就需要從頂端進行設計。比如2018年青島上合峰會燈光秀就是與沙曉嵐老師有交集,燈光焰火藝術表演和整個舞美是由沙老師設計。這座城市依海灣聳立,城市燈光如何配合中心會場的表演,要求城市背景要與玻璃屏上的節目同步。城市建筑的媒體表現是異體屏,需要把內容提前植入,根據節目程序同步展示。
主持人:葉軍老師,在媒體建筑中,有哪些核心的技術來源于演藝科技的領域?未來,應該如何提高媒體建筑與演藝科技的融合度?
葉軍:不管叫城市亮化,還是城市舞臺、城市屏幕,近三年幾乎各個城市都在做,如二青會期間的太原市將900棟樓連動,在廈門是2000棟樓連動。在這種迅猛發展的趨勢下,內容變得非常重要,當大型活動過后,又如何表現城市主題,要有針對性的設計,呈現出不同的主題。另一個要面對的問題是,這一領域沒有燈光師、導演,對于從事照明行業的設計師,沒有舞臺藝術方面的訓練,基本是就是燈亮,相當于政府買了個大電機,沒有內容可言。特別希望演藝行業盡早介入。還有就是大量的技術問題要解決,城市是真實的空間,所有的界面是立體化的,所以叫媒體立面或媒體建筑,各式各樣,各建筑之間的關系復雜,給呈現帶來諸多問題,如顯示在樓的哪一面,還是四面顯示;如航拍視覺中心被切斷,視角發生變化等。面對這么多問題,需要影視、舞美行業的介入。我們有一項課題,實景化動畫的呈現。過去動畫是一個平面設計,最多設計樓的兩面,如此多的樓,要能從不同角度看,還要讓人介入交互光環境,我們設計了視頻服務器、實景仿真平臺,根據樓體的建筑特性來解決一系列的問題。
主持人:夜間旅游不應該只有燈光亮化、實景演出等傳統項目,更要深度挖掘市場需求。面對居民與游客的多元化需求,中國夜間旅游文化活動的產品類型、舞臺技術與藝術融合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葉軍老師既有實踐經驗,又專門從事媒體建筑研究,請您談談夜景燈光秀的發展趨勢?
葉軍:今天談的是夜景旅游,需要考慮的就更多了,在我們參與樂山旅游區域的設計時,設計師需要用做運營、做ID的概念去設計。在城市亮化的過程中,會把開放的街區、公園納到燈光亮化之中,并對燈光裝置進行造型。但在做媒體表現時,希望再推進一步,能否與百姓產生交互關系,我們稱之為交互光環境設計,結合互聯網的第三屏,也是做了一些實際的案例。如2016年在青島的唐島灣,街區、小廣場上裝有燈光裝置,對面是媒體建筑的表現,它們在同一空間中,當人進入后,用手機H5的方式介入,在空間中就會綻放一些禮花、造型等;小廣場上還安裝聲控等設備,形成交互的界面。
來源:演藝科技傳媒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