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廠積極投入Mini LED研發與OLED面板一較高下
摘要:Mini LED迎戰OLED成本是關鍵。今年以來,友達及群創等臺廠積極投入Mini LED研發,盼藉此跟OLED面板一較高下,近期陸續開始出貨。研調TrendForce光電研究(Witsview)預期,明年Mini LED產品很有機會量產,但想跟OLED競爭高階電視市場,在成本上還有努力的空間。
Mini LED迎戰OLED成本是關鍵。今年以來,友達及群創等臺廠積極投入Mini LED研發,盼藉此跟OLED面板一較高下,近期陸續開始出貨。研調TrendForce光電研究(Witsview)預期,明年Mini LED產品很有機會量產,但想跟OLED競爭高階電視市場,在成本上還有努力的空間。
京東方、韓廠樂金顯示器(LGD)等國外面板廠,致力OLED面板研發,國內業者指出,OLED在智慧手機市場已有一定份額,但其在電視上的占比還不多,今年大約占整體約1%,未來幾年可能也在5%。
Mini LED產品若想跟OLED爭取高階電視市場地位,WitsView認為,其最關鍵的問題點,在于如何在規格與成本上取得平衡。WitsView舉65吋4K電視面板為例,「采Mini LED背光,LED使用顆數1.6萬顆模塊價格落在700美金,若為沖刺規格,將LED顆數拉高到4萬顆,成本可能增加到1,200美金。」
在這樣的狀況下,WitsView直言,高規Mini LED電視與同尺寸和分辨率的OLED電視相比,成本估計會超過20%,Mini LED想和OLED競爭高階電視市場,成本尚有努力空間,「如何在規格與成本上取得平衡,仍是此項技術最終能否為市場接受的關鍵。」
2019年很有機會看到搭載Mini LED背光的終端產品
Mini LED背光終端產品,明年可望看見。隨著近一年的時間醞釀,Mini LED顯示技術逐漸成熟,TrendForce預估,2019年很有機會看到搭載Mini LED背光的終端產品。
根據TrendForce光電研究(WitsView)「新型顯示技術成本分析報告」指出,經過近一年的時間醞釀,Mini LED顯示技術逐漸成熟,Mini LED打件(Die Bond)的精密度和速度(UPH)有了顯著的提升,2019年很有機會看到搭載Mini LED背光的終端產品。隨著Mini LED采用顆數的不同,整體顯示器的生產成本將增加1.2~2倍不等。
WitsView分析,Mini LED背光其實并未脫離傳統LCD的架構,主要是透過拉高LED的使用顆數來增加輝度,并在對比上接近OLED的水平,最重要的是強化動態對比(HDR)的呈現;以65吋UHD 4K電視面板為例,若采用傳統高階直下式背光搭配量子點膜(QDEF),面板模塊的成本約落在600美元左右;而采用Mini LED背光、LED使用顆數16000顆的模塊價格則在700美元。
若是為了沖刺規格,將使用顆數拉到40000顆,則成本可能將增加至1200美元,與相同尺寸和分辨率的OLED電視相比,成本高出20%,因此Mini LED若要與OLED競爭高階電視市場,在成本上還有努力的空間,如何在規格與成本上取得平衡,還是此項技術最終能否為市場接受的關鍵。
WitsView研究副理李志豪指出,Mini LED的使用顆數與整機厚度和背光所需的輝度有關,由于電子產品近來不斷要求朝向輕薄設計,隨著整機厚度降低,背光中保留的混光區勢必要縮短,然為了維持良好的光學表現,Mini LED的使用顆數也居高不下,若想維持輕薄設計但同時又要降低使用的LED顆數,打開LED出光角度就是另外一個選項,現行Mini LED的出光角度約在120~140度之間,磊晶廠則致力將出光角度提升至140~160度,透過減少Mini LED的使用顆數,進一步壓低生產成本。
來源:聯合晚報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