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下的戶外模式創新
摘要:7月18日,分眾傳媒發布公告,阿里巴巴集團及其關聯方將以約150億元人民幣戰略入股分眾。雙方將共同探索新零售大趨勢下數字營銷的模式創新。
7月18日,分眾傳媒發布公告,阿里巴巴集團及其關聯方將以約150億元人民幣戰略入股分眾。雙方將共同探索新零售大趨勢下數字營銷的模式創新。
分眾的這條新聞,想必大家都已知曉,其中原委亦無可多說,借此機會,本期與大家聊聊新零售下的戶外模式創新這一主題。
新零售之下是一個線上的世界
之前冒起過很多概念,從O2O到互聯網+,再到現在新零售,世界物聯網化是繼互聯網時代之后的最大可能也是最后一波商業浪潮。
世界不應該再有線上線下之分,因為我們已經可以做到24小時在線。
用戶的24小時在線狀態是世界線上化的最終動力。
戶外廣告,不管是傳統海報還是數字媒體,都可以看到往線上轉移的趨勢。
首先,線上的品牌越來越多。這些天生具有互聯網基因的品牌到了戶外做廣告,往往比傳統品牌更具話題性,他們希望通過戶外與用戶進行連接,只要將品牌成功植入人腦海,用戶使用手機來與品牌建立連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其次,智慧城市是隨時在線的城市。在線點餐、購物、出行、娛樂,娃娃機可以微信支付,充電寶可以支付寶借還,沒有什么生活問題是一部手機解決不了的了,智慧城市的功能是手機的放大,本質是滿足人隨時在線的生活需求。
這些,都在促進行業作業往線上轉型。手機的出現讓戶外的上刊與監測線上化成為可能,基于安全的前提下,行業越來越多的作業流程將可以被軟硬件所取代,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將是對諸如播控、交易等關鍵性節點的管控。
再看戶外模式的創新
戶外的初心是銷售導向的品牌曝光。
比方說,曾經熱鬧一時的無人貨架,以為是對戶外媒體的沖擊,事實上他們的結局恐怕就是無人問津,戶外只能配合解決部分產品的銷售,它主要的功能還將是品牌的曝光。
阿里入股分眾,也改變不了這樣的事實,如果大家留心的話,阿里逢年過節的廣告也不是赤裸裸的賣貨,品牌的曝光仍然是主流。
但是,這里面潛藏著很多新的玩法。
其一,客戶大增。媒體主一直心心念的客戶,大多在馬云那里,如果馬云開放一部分客戶來在合作媒體上投放廣告,就足夠這個媒體生存了,比如分眾的媒體專門為阿里設置一個時段,或者閑置時間全部歸屬于阿里,然后阿里的客戶通過競價來獲得在分眾這些時段上播放廣告的權利,各方各取所需,不亦樂乎。
其二,精準廣告。對阿里而言,用戶的消費習慣早已是了如指掌,這些實實在在的購物記錄比單純的興趣愛好標簽要靠譜得多,那么,基于這些數據來做相對精準的廣告推送,就可以讓戶外效果得以優化,當然,這里面涉及對分眾傳統模式的挑戰,畢竟動利益比動靈魂還要難,具體如何操作還有待觀察。
其三,國際擴張。分眾的國際化擴張在路上,馬云在這方面也是不遺余力,兩家結合就是線上線下的攻城略地,但要考慮分眾模式在國外尤其是歐美的政策風險性,但至少在這方面兩家是有相輔相成的點,阿里的國際化擴張怎能少的了廣告。
其四,占位之戰。線下的空間和資源是有限的,你占了別人的機會就少了或沒了。品牌或平臺收購、入股優質的戶外資產絕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接下來京東或騰訊是否有類似動作?購買線上流量的費用拿部分來買戶外,保本增值扛通脹!
最終戶外模式猜想
上面這些只是冰山一角。新零售下的戶外模式,現在還沒出現。
為大家勾勒一個這種模式的遠景。
當我們走到電梯屏幕的面前,屏幕通過刷臉就可以直接知道我們是誰,注意,不是知道某個ID,而是知道我們這個人,當一個人在等電梯的時候,廣告的推送完全可以做到個性定制,然后根據你頭腦中對廣告的反應,屏幕可以隨時做出合理應對,如要購買產品,簡單的很,只要你同意,刷臉支付然后產品直接送到家里去了。
技術上這個已經不是問題,戶外模式在曝光的基礎上會變得更為高效,尤其是電梯媒體這種精眾的廣告是可以在戶外模式上有更多嘗試的,未來如何演變,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責編:鄧蕊玲
來源:渤思戶外觀察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