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場館改造圍繞硬件和軟件展開,顯示系統面臨很大機遇
摘要:體育場館改造圍繞硬件和軟件升級兩大展開,場地設施、安保系統、音響系統與顯示系統,賽事信息化與場館智能化領域都將面臨很大機遇。
隨著體育產業的迅速崛起,體育場館和體育小鎮吸引了許多目光。眼下,PPP模式已在國內大型公共基礎設施的新建、改建、擴建等領域廣泛推廣應用,眾多企業正在體育場館方面發力,搶灘這片商業藍海。
中體多元化經營模式
中體在體育場館上采用了“多元化”運營模式,以多元化經營模式破解體育場館利用率低、開放程度不足的問題;并將品牌賽事演出、打造智慧綜合體、開展公益活動、挖掘商業價值、創立文旅產品、打造自主品牌等功能合而為一,打造集休閑、娛樂、餐飲、文化、健康、運動、商務為一體的家庭體驗式文化體育服務綜合體。并從可控化、可量化、自動化、可視化四個角度打造智能化體育場館。充分發揮互聯網功能、以場館為核心,帶動體育電商、體育旅游、體育會展、體育科技、體育醫療、體育傳媒、體育培訓與賽事活動。
場館建設處于上升周期,智能化、綜合化將是未來方向
從全民健身及健康中國戰略層面到各省市地區數據調研均顯示,我國人均體育鍛煉場地的面積、相關場館設施等仍不到位,場館建設在未來有很大的上升周期。但在發展中應該快中求穩,重點關注如場館建成后續如何使用,大型場館的轉換升級如何發揮最大能效值等相關問題。
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從三個方面對場館的建設和運營進行了深度解讀。首先是場館運營方面的發展趨勢,她指出要吸引更多不同的社會力量參與到場館的建設和運營中,盡可能減輕運營方和政府部門的壓力,發揮場館功能最大化。第二,將場館運作者引入到前期咨詢環節中。經營內容、外延的擴大,經營者角色的延伸,會幫助經營者在前期場館設計和建設過程當中更好地契合未來運營的需求。第三,場館建設中怎樣融入未來智能相關裝備的無縫的銜接,對場館運營者而言,也是一個考驗。
互聯網與體育場館的結合是未來大勢所趨
互聯網時代下,小型化、社交化、智能化將是未來體育場館運營的主要方向。目前在國內來看,6000—8000座的小型體育場館資源最為緊缺。從美國的經驗看,一些場館正在將收入較少的觀眾席改成一個公開的社交區域,以滿足觀眾在場館消遣社交的需求。在縮減觀眾席的同時,最優化地利用場館面積創造更多的收入。減少的這部分門票收入球隊會通過提供更加豐厚的優質產品,以吸引消費能力較強的客戶來實現彌補。
同時,體育場館作為賽事的呈現者,將很大程度上影響賽事現場的精彩程度,現代化、智慧化的體育場館應不斷滿足球迷的觀賽體驗、球員的參賽體驗、贊助商的贊助利益、轉播方的轉播利益。如何以絕佳的現場體驗來緩沖電視與互聯網等新媒體直播對門票收入造成的稀釋這個問題,也擺在了場館運營方面前。
目前國內國內場館改造領域尚未被充分開發,能達到國際水平、能承辦國際頂級賽事,滿足賽事、演藝等各種活動需求的場館屈指可數。體育場館改造圍繞硬件和軟件升級兩大展開。場地設施、安保系統、音響系統與顯示系統,賽事信息化與場館智能化領域都將面臨很大機遇。
責編:樹懶
來源:體育大生意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