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奢令”下 3D技術創新引發舞美制作轉型
摘要:國內很多大型演出習慣以LED屏幕來營造氣氛,但如果使用了低像素的LED屏幕,是難以營造真實感。其次,最致命的問題是過亮的LED屏幕應用在舞臺上,所有的舞臺燈光都會受到影響,直接導致整體感被破壞,真實感盡失。
以3D為代表的視覺技術如今已不再是影院的專屬賣點。在業內人士看來,3D技術從電影走向實景、并進入演藝領域的前景非常廣闊,這場技術革命將破解演出行業的高成本難題,甚至引發全行業的新裂變。
據了解,近年隨著國內演出“禁奢令”的推行,舞臺美術方面的耗資一直頗受非議。曾有媒體報道,某年某春晚主持人一套裙子價值30萬元,而舞臺置景動輒投入幾千萬甚至上億元人民幣。舉辦一場專場演唱會同樣耗資巨大。很多數字舞美裝置不能模塊化、標準化重復使用,結果造成極大浪費。
“在商業演出活動中,必要的數字舞美投入能夠吸引更多觀眾,促進文化消費,并且商業化劇目演出的數字舞美投入往往是可以多次使用的。通過商業良性循環,能夠一定程度上促進文化消費。因此,應當鼓勵商業演出,引進西方劇場模式,杜絕表演及數字舞美設計趨同化,提倡數字舞美多元化且量力而行地投入,鼓勵主題性演出。”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副會長、中國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主任李威表示,曾經國內演出很大部分是節慶晚會,數字舞美布置是一次性的,造成了很大的浪費。中國戲曲學院教授、中國舞臺美術學會會長曹林也認為,數字舞美設計發展到今天,勢必會出現越來越多的非實物影像材料,來替代傳統數字舞美置景的手法。其目的之一也在于減少制作物料的浪費。
“利用燈光和投影代替物料的布景就是未來。”著*的捷克舞臺設計家約·斯沃博達在上世紀50年代初的這個預言,正在舞臺綜合創造中全方位地得到兌現。從一個視角說,科技的魅力,越來越展示自己創造的生命力,越來越成為藝術創造不可或缺的伙伴。
“小而精的數字舞美制作,其實有更大的可開發空間。”*深數字舞美師陶雷認為,“市場基礎擺在那兒,就看創意如何發揮了。”有數據顯示,經過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演藝設備市場規模放大效果凸顯,2015年,我國演藝設備市場將達2200多億元。逐年上升的演出場次和越來越受到關注的舞臺藝術文化消費,為市場提供了必要的消化力。
“近年的演出市場環境并不理想,需要演出制作方拿出更賣座的產品。如果演出方要降低成本,就要更多依靠可重復使用且方便巡演運輸的燈光、影像等技術。不能再將大量資金用在置景和道具上,也就是說錢必須用在刀刃上。”3D魔幻舞臺秀《卡爾瑪》出品方大唐云博總經理洪偉表示,“從國際演出市場看,數字舞美是舞臺藝術和舞臺技術的*佳融合點,是推動舞臺藝術創新的重要方面。融合越來越多現代高新技術的數字舞美制作,是激發舞臺藝術感染力、影響力,甚至是創新舞臺敘事方式的爆發點。數字技術、智能技術、空間技術的舞臺應用,都會催生嶄新的舞臺表演形式和表演方式。”
“國內很多大型演出習慣以高亮的LED屏幕來營造氣氛,但如果使用了低像素的LED屏幕,是難以營造真實感。其次,最致命的問題,過亮的LED屏幕應用在舞臺上,所有的舞臺燈光都會受到影響,直接導致整體感被破壞,真實感盡失。這也是大屏的使用在國內舞臺上廣為詬病的原因之一。”《卡爾瑪》中方舞美說。使用高清細膩,亮度柔和的LED屏幕,配合投影展現立體空間感,3D立體影像可以直接地投射到舞臺上,視覺效果可謂達到極致,觀眾可以體驗到小鳥在周圍飛舞、花瓣從天空散落、被火焰包圍等不同感受。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