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納入SDR 對我國外貿出口會產生什么影響
摘要:人民幣之所以要納入SDR,問題就在于如何來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人民幣的國際化就得讓人民幣成了國際市場認可的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及儲備貨幣。人民幣加入SDR,其實就是IMF為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背書,增加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及信用。這當然對人民幣國際化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國領導人到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終于讓美國對中國爭取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表示支持的態度。在“奧習會”后所發表的中美聯合聲明中,美國表態支持人民幣加入SDR,這與早些時候美國堅持要求中國要進行金融改革,才會支持人民幣加入SDR有很大不同。這也是這次中國領導人訪問美國的重大成果之一。
在美國對人民幣納入SDR做出支持的表態后,人民幣加入SDR的勝算將大幅提高?,F在是,只要IMF對人民幣納入SDR的技術性評估標準達到,那么人民幣就很大可能成為IMF所認可的全球儲備貨幣或SDR。如果人民幣納入SDR也意味著國際市場對當前中國領導人推動更具有市場導向政策的努力提供背書,也為中國2016年主辦20國集團會議之際提升了其國際地位。
實際上,無論是中國國際貿易中的成交額,還是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的交易量都是全球市場占有數一數二的地位。這是世界上許多貨幣根本不可比擬的。在這些方面也遠遠能夠滿足IMF的評估要求。特別是從這次中國央行“新匯改”,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只要在3%左右的情況下,立即引發全球市場強烈反映來看,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作用及影響力是許多貨幣根本不可比擬的。即使是一些已經納入SDR的貨幣也是如此。因為,作為對世界市場影響如此巨大的人民幣來說,納入IMF的SDR應該是名至實歸的事情。早些時候,估計人民幣本身或中國經濟本身是有問題,但同時美國因素不能不是重要考量。這次既然美國已經有意愿支持,只要中國政府再努力一把,也人民幣納入SDR應該是順風順水了。
可以說,中國政府對此是十分努力的。比如,這次“新匯改”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調整當前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校正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與現匯價之間的偏離,目的就是要滿足IMF人民幣納入SDR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但這樣做,中國央行根本就沒有想到會引發全球市場如此強烈的反映。
其實,人民幣之所以要納入SDR,問題就在于如何來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人民幣的國際化就得讓人民幣成了國際市場認可的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及儲備貨幣。人民幣加入SDR,其實就是IMF為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背書,增加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及信用。這當然對人民幣國際化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民幣國際化:外貿增長新動力
人民幣的國際化從貿易結算起步,到直接投資、金融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特別是隨著人民幣貿易融資品種和范圍的擴大,將成為推動我國貿易進一步發展的新動力。
如果說貿易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那么金融就是貿易的助推器。中國對外貿易的快速增長除了抓住全球化的歷史機遇、實施鼓勵出口政策、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外,金融在支持對外貿易增長方面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歐美經濟發展史來看,貿易和金融形成了相互依賴、共同發展的關系,并出現了貿易金融(TradeFinance)的概念。國際貿易商從早期開展易貨貿易到開始用貨幣作媒介進行貿易,縮短了交易鏈條、節約了交易時間、提高了交易效率,但同時也產生了相應的國別風險、法律風險、信用風險、匯率風險等。為了規避相關風險,銀行信用開始介入國際貿易中的各個環節,貿易商利用銀行的匯款、托收、信用證三大支付工具收付清償國際間債權債務,為貿易雙方降低了國家和企業的信用風險,提高了資金效率和安全性,國際結算也隨之成為國際性商業銀行的基礎業務。
另外,央行已將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業務的暫行規則下發至部分中外資銀行。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一期即將在國慶假期之后正式上線,共有19家銀行獲得了直接接入CIPS的資格。CIPS的上線有助于人民幣國際化的加快,但從根本上講,人民幣實現國際化的進度仍要看資本項目開放的進度;只有在人民幣實現可自由兌換之后,這個系統才能真正發揮全部的功能。
人民幣國際地位顯著上升
全球80%以上的貿易融資是通過美元進行的,雷曼兄弟破產后,金融市場美元流動性大幅度緊縮,貿易融資利率大幅上升,企業難以承受,同時,金融機構之間因缺乏互信而收縮信用,減少對企業貿易融資的支持。據世界銀行估計,自2008年11月以來全球貿易的流動性缺口已由250億美元增至近3000億美元,這在歷次金融危機中是較為罕見的。
為了盡快恢復和促進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2009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頒布《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當年銀行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僅為35.8億元。2013年,我國跨境人民幣結算量達5.16萬億元,占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1.7%,人民幣成為我國對外貿易中使用的第二大結算貨幣。
從人民幣的境外使用地域來看,截至2013年年末,與中國發生人民幣實際收付業務的國家和地區已經超過222個。從產品覆蓋上看,由最初的跨境貿易結算逐步拓展至存款、貸款、擔保、清算、資金交易、理財、現金管理、債券承銷等各類銀行資產、負債和中間業務,產品門類更加齊全,品種更為豐富。
跨境人民幣業務快速發展帶動了人民幣國際地位的顯著上升。國際清算銀行(BIS)報告顯示,人民幣已躍居全球外匯市場交易最活躍的十大貨幣之列,交易地位從2010年的全球第17位躍升至第9位,日均成交額增長2.5倍。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3年12月,在國際支付中,人民幣所占比重為1.13%,較年初的0.63%增長近1倍,排名也從年初的13位上升到第8位。與此同時,中國和有關國家、地區的貨幣合作不斷深化,已經與23個國家和地區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總規模超過2.5萬億元。此外,東南亞、東歐以及非洲的一些國家,已經或正在考慮將人民幣作為官方的儲備貨幣。
來源:互聯網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