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大屏幕顯示業績榜 [ 業績榜首頁 - 網站地圖 ]

化解LED知識產權危機:主動出擊 分層布局

類別:行業新聞發表于:2014-09-23 10:02
關鍵字:LED知識產權 億光 日亞 專利

摘要:由于同我國臺灣廠商在發展歷程和發展模式上的相近性,“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研究我國臺灣廠商與LED巨頭之間的專利糾紛,對我國大陸LED企業應對知識產權問題大有裨益。

LED產業巨頭日本日亞化學工業株式會社與我國臺灣封裝龍頭億光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之間的專利糾紛自1999年起已持續了10余年,訴訟地涉及美國、日本、歐洲、中國大陸等全球主要LED市場。擁有多項基礎專利和強大專利實力的日亞首先對億光及其客戶宣戰,專利戰初期雙方多以和解告終。2011年,日亞在對億光的專利訴訟中首嘗敗績,此后,億光開始在全球范圍對日亞的專利展開無效行動。雙方的專利糾紛在起訴對方侵權和反訴對方專利無效中循環往復,直至今日尚未落幕。研究分析日亞和億光之間的專利糾紛、應對策略、雙方專利實力對比等,得到將起訴侵權、無效專利、媒體宣傳相結合,重視開放創新和按技術領域、目標地分層次布局專利等啟示,為我國LED企業提供參考借鑒。


2013年11月6日,日本LED巨頭日亞與我國臺灣LED封裝龍頭億光分別針對YAG專利爭議發出“針鋒相對”的新聞稿,雙方的專利戰被選為2013年度LED照明十大新聞之一,再度引起LED業界對專利訴訟的關注。由于同我國臺灣廠商在發展歷程和發展模式上的相近性,“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研究我國臺灣廠商與LED巨頭之間的專利糾紛,對我國大陸LED企業應對知識產權問題大有裨益。


億光逐步“反守為攻”


專利US6653215涉及LED金屬化制程技術,億光積極應訴,逐步“反守為攻”。


日亞和億光之間的專利糾紛最早可溯及1999年,一直纏訟至今。糾紛地點也從日本、我國臺灣擴至美國、德國、我國大陸等地。日亞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成功并生產藍光和白光LED的公司,營業收入位列全球LED廠商之首。億光是臺灣LED封裝龍頭,營業收入位列全球LED廠商第九位,可以說是日亞的競爭對手之一。日亞在熒光粉、芯片激發熒光粉、藍寶石襯底等重要技術上擁有基礎專利和領先優勢,頻頻利用知識產權作為利器為競爭對手設置壁壘屏障。雖然在2002年前后與Cree、豐田合成的專利訴訟接連失利,日亞轉變了“獨霸”白光LED領域的專利策略,與其他LED巨頭簽訂了專利交叉許可協議,但日亞對待LED產業后進者(如我國臺灣企業),態度依然強硬,用億光起訴書中的話來說,即“日亞對億光及其客戶的專利訴訟是系統性的,并且是咄咄逼人的”。雙方的交鋒已從法院、海關、專利局延伸到各自的官網。


初期,專利糾紛均為日亞挑起,在日本、我國臺灣的法院對億光或其客戶提起專利侵權訴訟,大多在億光客戶作出“尊重日亞的知識產權、不再使用億光產品”的承諾后達成和解。雙方專利戰爭的轉折點發生在2011年。2011年11月,臺灣“*高法院”判決日亞起訴億光專利侵權案件(涉訴專利為TW089036),億光勝訴,駁回日亞的上訴。這是我國臺灣LED廠商與國際大廠之間多次專利交鋒中的首次勝利。該案件始于2006年,億光曾三度遭到挫敗,被判賠償日亞新臺幣8000萬元,然而經過億光持續上訴,2010年臺灣“智慧財產法院”認定日亞的專利無效,之后日亞也展開了上訴,將案件上訴至“*高行政法院”,最終判決結果為億光勝訴。


雖然8000萬元的損害賠償是一筆不菲的開支,但對億光來說并不是完全無法承受的(億光2007年的營業收入為98.67億元,稅后純益達22.1億元),不過億光仍然選擇積極應訴,在初期遭遇失利后仍不斷堅持上訴,直到獲得終局勝利為止。這可能因為一旦被判專利侵權,則意味著不能再生產、銷售該技術領域的產品,相當于這一領域的市場被完全阻斷,并且會使下游客戶對侵權公司失去信心,這兩方面的損失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贏得勝訴之后億光乘勝反擊,于2011年12月1日向日本東京地方法院起訴日亞散布不實侵權指控、進行不公平競爭行為,請求損害賠償。從此,億光開始展開對日亞的全力反擊,陸續在日本、美國、歐洲、中國大陸對日亞提起專利無效訴訟,更于2012年4月19日與Emcore向美國密歇根州地方法院對日亞提起專利侵權訴訟,請求法院禁止日亞在美國制造、使用、銷售、許諾銷售或進口涉嫌侵權產品,并請求損害賠償,系爭專利US6653215涉及LED金屬化制程技術,專利權人為Emcore,億光為該專利在美國的排他被許可人。至此,億光在與日亞的專利戰爭中逐步實現了“反守為攻”。


專利“無效”戰果


億光請求宣告無效專利,如果該起訴被判屬實,訴訟結果將對整個LED業界產生深遠影響。


截至2014年1月,億光已在我國臺灣、日本、美國、歐洲、我國大陸對日亞的20余件專利發起無效宣告請求,其中2011年1月,我國臺灣專利TW089036被判定無效;2012年5月8日,日本專利JP3503139的權利要求1被判定無效;2013年8月22日,日本專利JP2780691被判定全部無效;2013年10月,我國專利CN97196762.8和CN03159595.2在限縮范圍后被判定有效。其中專利CN97196762.8將原權利要求9的附加技術特征并入權利要求1,將原權利要求22的附加技術特征并入權利要求14;刪除原權利要求1、14中的元素La、Sm以及In;刪除原從屬權利要求3、4、9、16、17、22;將原權利要求6、20中的元素Sm的含量r限定為r=0;刪除原權利要求7、20中的元素La。專利CN03159595.2刪除權利要求原1、15中的元素Lu、Sc、La、Gd、Sm以及In,保留了Y和Gd;刪除原從屬權利要求3、4、9、13、17、18、23;將原權利要求6、20中元素Sm的含量r限定為r=0;刪除原權利要求7、21中的元素La。


在已披露的億光請求宣告無效專利中,CN97196762.8、CN03159595.2、JP3503139、US5998925、US7531960和EP936682為INPADOC同族專利,其中US5998925是涉及用于制造白光LED的鈰激活石榴石類型熒光粉組成成分的基礎專利。2012年4月19日,億光針對US5998925提起訴訟,指責日亞利用虛構的實驗結果,企圖故意誤導美國專利商標局。鑒于US5998925專利的基礎性,可以推斷該專利可能已包含在日亞和諸多競爭對手簽訂的專利交叉許可協議中。如果億光的起訴被判屬實,則US5998925專利將被裁定全部無效和不可執行,該訴訟結果將對整個LED業界產生深遠影響。


將“戰火”從法院、海關一直燃燒到專利局、官網新聞的日亞和億光,雙方的專利實力對比如何呢?


從專利布局來看,截止到2014年1月17日,采用LexisNexis TotalPatent全球專利數據庫檢索,日亞共申請專利7494件,億光共申請專利2234件。億光申請專利比日亞晚了17年,但申請趨勢相似,申請量均在經過拐點后迅速增長;2004~2011年,日亞專利申請量進入平臺期,此時億光專利申請量正進入快速增長期,2011年的申請量甚至超過了日亞。總體來看,日亞經過多年的專利儲備,專利數量多于億光,不過從近年的申請趨勢看,億光專利申請量增幅明顯,二者的差距將逐步縮小。億光在封裝、驅動領域與日亞的差距最小,可能和億光處于LED產業鏈下游有關。日亞在日本、美國和歐洲的專利申請量遙遙領先于億光,而億光在我國臺灣和大陸處于領先。億光的銷售區域主要為亞洲市場,看來億光需進一步加強其在日本的專利申請。


從專利授權來分析,除了自身積極進行專利布局外,從外部獲得專利授權也是增強專利實力的重要途徑。日亞和Cree、歐司朗、飛利浦、豐田合成等LED巨頭已先后達成專利交叉許可協議,實質上形成了一個聯合對外的“專利聯盟”。億光分別于2003年和2009年獲得了歐司朗的白光LED專利授權,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億光在上、中游專利布局上的劣勢。此外,億光積極引入“外援”,獲得了Emcore的排他許可,并據此對日亞發起專利侵權訴訟,扭轉了億光一直“被動應戰”的局面,可以說是從外部獲取知識產權并效益最大化的成功范例。


核心觀點:提前應對新一輪專利戰


通過研究日亞和億光之間的專利戰爭,我們得出3點啟示。


第*,起訴侵權、無效專利、媒體宣傳相結合,起訴競爭對手及其客戶相結合。


日亞和億光10余年間的專利糾紛均在一方起訴對方侵權,被告再反訴原告專利無效中循環往復。例如在圍繞日亞起訴億光侵犯其TW089036的專利訴訟中,億光接連敗訴3次,仍堅持上訴,最終該件專利被判無效。雖然日亞曾開發出世界第*顆藍光LED,擁有多項基礎專利,但日亞專利的穩定性是不是均不可置疑?億光近兩年發起的專利無效行動可以證明事實并非如此。不過,請求宣告專利無效需要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無效宣告程序冗長復雜,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要求企業具備相當的實力。日亞和億光在專利糾紛中還開辟了媒體宣傳這一新戰場,雙方在各自的官網針對訴訟的發起、經過及最終判決即時發布不同立場的新聞稿。針對同一訴訟,雙方甚至會同時發布認為自身贏得了訴訟的宣傳文章。專利訴訟的目的之一即為威懾競爭對手客戶的信心,把握輿論導向,重視對專利糾紛過程的媒體宣傳策略值得參考借鑒。此外,日亞有時并不直接起訴億光侵權,而是通過起訴億光下游客戶的策略達到搶奪市場的目的。


第二,爭取基礎專利授權,通過開放創新掌握專利競爭主動權。


在億光對日亞提起的20余件專利無效宣告請求中,YAG基礎專利JP2927279、電極專利JP2778349和退火專利JP2540791等多件專利均被日本專利局確認有效,看來對于產業后進者,不可避免地需要爭取一些基礎專利的授權。目前LED巨頭中歐司朗、Cree、飛利浦等對于收取權利金較為積極。作為下游封裝廠的億光通過與歐司朗簽訂專利授權協議,以支付權利金的方式取得了白光LED制造技術專利的使用權。此外,億光將從Emcore獲得排他許可的專利US6653215作為攻擊日亞的“炮彈”。可見,爭取專利授權不僅可以規避專利侵權風險,還可以作為攻擊競爭對手的有力武器。


第三,重視專利積累,按技術領域、目標地分層次布局。


一方面,日亞憑借其擁有的藍寶石襯底外延生長、藍光LED、白光LED、熒光粉等領域的多項基礎專利及在產業鏈逐步建立起的強大專利組合,多次發動專利侵權訴訟,專利積累成為日亞參與市場競爭的有力武器;另一方面,億光在專利布局方面起步相對較晚,但申請量增幅明顯,在封裝、驅動等領域與日亞的差距正在縮小。在億光與歐司朗2009年3月簽訂的延長專利授權許可協議中,雙方已從歐司朗單向授權轉變為交叉授權,歐司朗也可使用億光的封裝專利,可以推斷億光繳納的權利金會有一定程度的減少。可見積極申請專利,既可以保護自己的發明成果,將來還可以作為與競爭對手進行專利交叉許可的籌碼,從該角度看專利積累可為企業帶來不菲的收益。此外,日亞和億光的專利戰波及美國、日本、歐洲、中國大陸,雙方在上述主要LED市場均選擇性地進行了專利布局。


目前LED平均售價急劇下降已經侵蝕了大多數制造商此前享有的利潤。以日亞為代表的全球LED第*陣營廠商出于商業目的,紛紛采用專利訴訟手段阻礙競爭對手跨入白光LED市場。可以預見,一旦固態照明市場開始起飛,擁有基礎專利的這些LED大廠為保護自己的利潤空間,必將發動新一輪的“專利戰爭”。我國企業應未雨綢繆,提前作好應對準備。

來源:中國電子報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歡迎投稿

電話:186-8291-8669;029-89525942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

行業資訊項目信息
案例欣賞

精彩案例推薦
更多>>
首頁|案例|行業資訊|視頻演示|實用工具|關于我們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業績榜http://www.xpjqr.com.cn 備案許可證號:陜ICP備11000217號-8

陜公網安備 610190020004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