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科電子轉戰港交所:高端照明業務難突圍 智能車燈依賴關聯交易
摘要:近期,廣東晶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晶科電子)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中信證券為獨家保薦人。事實上,這并不是晶科電子首次登陸資本市場。在赴港股IPO前,晶科電子曾于2016年在新三板掛牌,后在2019年2月主動退市,并于當年12月向A股科創板提交IPO申請。
近期,廣東晶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晶科電子)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中信證券為獨家保薦人。
事實上,這并不是晶科電子首次登陸資本市場。在赴港股IPO前,晶科電子曾于2016年在新三板掛牌,后在2019年2月主動退市,并于當年12月向A股科創板提交IPO申請。
2020年1月,上交所向晶科電子發出首輪問詢,針對其關聯交易、采購渠道單一及客戶集中、產品毛利率低于行業平均等問題提出疑問。不過,晶科電子并未回復上交所首輪問詢,且在當年5月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
業績受創后謀轉型
在沖刺科創板之時,晶科電子是一家傳統的LED封裝器件生產商,主要產品包括LED照明器件、LED背光源器件、LED模組產品等。
不過,由于受宏觀經濟周期與LED行業小周期的雙重影響,以及海外市場不確定性的增強,
我國LED行業整體發展增速于2018年開始逐漸放緩。在此背景下,晶科電子的經營業績受到重大考驗。
2018年,晶科電子實現營收、凈利潤分別為9.23億元、0.67億元,同比增長2.22%、32.68%;而2017年營收、凈利潤增速則分別為49.53%、278.27%,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潤增速,均已出現大幅度減緩。
到了2019年上半年,其實現營業收入為4.2億元,同比下降6.68%。而凈利潤近為1690.26萬元,更是大幅度下滑。
為扭轉業績頹勢,晶科電子開始謀求轉型。
一方面,中低端產品市場競爭激烈,降本增效成為行業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將LED技術與集成電路、電子控制、軟件、傳感器及光學等相結合的LED+技術的出現正在迅速改變高端LED智能視覺行業格局。
另一方面,隨著新能源車及智能汽車的發展,智能車燈已從傳統的功能性產品過渡到智能系統,且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中國車規級LED器件的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73億元,增長至2027年的162億元,2022至2027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7.1%。
汽車LED燈憑借其較高的市場回報,可觀的發展潛力和相對理性的價格競爭等優勢,已經成為全球各路LED廠商密切關注的“藍海市場”。包括晶科電子在內的LED封裝廠商紛紛收購車燈廠商或與汽車廠商組建合資公司,與汽車主機廠及車燈廠同步開發LED車燈。
2018年10月26日,晶科電子與吉利控股共同成立領為視覺,注冊資本為1億元,其中晶科電子出資4900萬元,占比為49%。之后晶科電子收購領為視覺的控股權益,并自此將其業績合并入賬,由此正式涉足汽車智能視覺領域。
至此,晶科電子形成了汽車智能視覺、高端照明、新型顯示三大產品線。
傍上吉利,李書福之子突擊入股
轉型后的晶科電子,其經營業績也更進一步。2021年至2023年1-9月(下稱“報告期”),晶科電子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3.88億元、14.11億元、13.39億元,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7800萬元、3907.1萬元、4956.8萬元。
分業務來看,晶科電子汽車智能視覺收入從2021年的7425.1萬元增加至2022年的39967.4萬元,到了2023年前三季度,該業務收入再進一步增長至52587萬元。其收入占比也從2021年的5.3%增長至2023年前三季度的39.3%,成為公司一大業務。
其汽車智能視覺業務快速發展,主要是傍上吉利這一大客戶。據筆者查詢發現,2021年,吉利系企業尚未進入晶科電子前五大客戶名單中,而到了2022年和2023年前三季度,吉利系企業則一舉成為了晶科電子的第 一大客戶。
據筆者查詢,2022年及2023年前9個月,晶科電子向吉利系企業銷售智能車燈的收入分別為35012.9萬元、48335.1萬元,占其智能車燈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9.53%、99.72%,這也意味著晶科電子的智能車燈幾乎都是賣給了吉利系企業。
除了銷售智能車燈外,晶科電子與吉利也存在密切聯系。2018年,晶科電子與吉利控股公司合資設立了領為視覺,2020年吉利控股公司將其持有領為視覺51%股權轉讓給耀寧科技,該公司正是吉利控股集團的董事長李書福之子李星星間接持股的公司。
2023年12月,晶科電子以發行股份的方式向耀寧科技收購領為視覺全部的權益,使得領為視覺成為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上述交易完成后,耀寧科技持有晶科電子13.76%的股權,僅次于微晶先進光電,成為了晶科電子的第二大股東。
需要指出的是,晶科電子于2024年2月向港交所提交了IPO申請。這也意味著,晶科電子在IPO申報前夕深度綁定了公司的第 一大客戶。這樣做的目的到底意義何為?是否會對公司的獨立性產生較大的影響?
高端照明業務難以突圍
相較于汽車智能視覺的也快速發展,晶科電子的高端照明業務依然難以走出陰霾。
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晶科電子高端照明業務收入分別為6.7億元、5.43億元,分別同比下降35.2%、5.4%,占總營收比重由2021年的74.5%下降至2023年前三季的38.3%。
對于收入下降的原因,晶科電子表示,2022年是因為客戶此前囤積了LED器件和模塊,2022年優先消耗存貨;2023年前三季是因為市場競爭加劇導致照明器件和模塊的單價整體下降及海外訂單減少。
從海外市場來看,晶科電子主要在亞洲、歐洲及北美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產品。2021年至2023年前三個季度,晶科電子海外銷售收入分別為3.3億元、2.75億元、2.17億元,分別占公司同期總收入的23.7%、19.5%、16.2%。
晶科電子稱,截至2022年,高端照明內資廠商占中國高端照明市場超過50%的市場份額,在行業中占據重要地位,而五大內資廠商合共占37.3%的市場份額(以2022年的收入計)。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高端照明收入分別為6.7億元及5.13億元,均在行業中排名第三。
從市場地位及給定的資料調查,公司F為鴻利智匯,公司G為福建天電光電,公司H為瑞豐光電、公司I為木林森,其中,晶科電子披露木林森用于高端照明的LED封裝器件收入僅為6億元,占比為5.2%,低于晶科電子的5.8%。
但據筆者查詢發現,木林森2022年LED封裝(LED材料)業務收入達到49.76億元,但并未披露應用領域收入構成,而晶科電子是如何劃分木林森的業務構成呢?劃分標準如何得來的?
而在液晶電視背光顯示市場,截至2022年,內資廠商占中國液晶電視背光顯示市場超過70%的市場份額,在行業中占據重要地位,而其中五大內資廠商合共占64.0%的市場份額。其中,2022年及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晶科電子的液晶電視背光顯示收入分別為3.41億元及2.99億元,分別在行業中排名第五和第四。
根據市場地位及給定資料調查,2022年,液晶電視背光顯示業務排在晶科電子前面的分別為公司J(聚飛光電)、公司K(兆馳光元)、公司H(鴻利智匯)、公司L(芯瑞達)。
除了上述企業之外,國內LED封裝器件廠商還有國星光電、晶臺股份、萬潤科技、廈門信達、光莆股份、福日電子、廠方集團等眾多廠商,其中不乏一些廠商的LED封裝業務收入高于晶科電子,為何不把上述公司的數據列出來,是否涉及到數據虛假問題呢?
整體來看,受全球宏觀經濟恢復減緩等復雜因素影響,市場需求略有下滑。加之國內LED封裝廠商眾多,無論是照明還是背光從技術及產業鏈已經非常成熟,其產品的技術創新點及利潤增長點都非常有限,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從凈利潤率來看,2021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晶科電子凈利率分別為5.62%、2.76%、3.73%,盈利微薄也凸顯了公司所處LED行業的競爭之激烈。
晶科電子也坦承,與公司相比,行業競爭對手可能具有更長的運營歷史、更高的品牌知名度、更好的供應商關系、更大的客戶群,并擁有更先進的設施或設備,開發更先進或更高效的技術,獲取更多客戶,可提供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價格。若公司無法保持競爭力,或會面臨市場份額及銷量下降,并可能不得不降低價格,進而對公司的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來源:集微網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