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大屏幕顯示業績榜 [ 業績榜首頁 - 網站地圖 ]

技術分享丨Mini/Micro LED驅動技術大揭秘

類別:技術與產品發表于:2023-12-25 13:57

摘要:隨著LED顯示產品像素密度越來越高,LED顯示的應用邊界不斷拓展,人們對高畫質的需求日益提升。近年來Mini/Micro LED成為顯示行業的高頻詞匯,被稱為下一代顯示技術,各大廠商紛紛加大Mini/Micro LED技術研究投入,布局Mini/Micro LED顯示產品。

   隨著LED顯示產品像素密度越來越高,LED顯示的應用邊界不斷拓展,人們對高畫質的需求日益提升。近年來Mini/Micro LED成為顯示行業的高頻詞匯,被稱為下一代顯示技術,各大廠商紛紛加大Mini/Micro LED技術研究投入,布局Mini/Micro LED顯示產品。


   LED顯示行業在中國發展30余年,戶內小間距產品也已發展10余年,那Mini/Micro LED與以前的小間距LED顯示到底有何差異?從應用層面來講,Mini/Micro LED顯示產品所用到的發光體比常規小間距LED顯示產品的發光體更小,意味著Mini/Micro LED顯示產品單位面積的解析度越來越高,這已經對整個產業鏈(如驅動方案、基板、轉移設備等)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也促進了整個行業向更高階的顯示技術及產品方向發展,勢必會大幅拓展LED顯示應用場景,主要有三大應用領域:


   1.大尺寸顯示應用。Micro LED發展潛力巨大,逐步向戶外超高清顯示應用拓展,如戶外高清大屏、高端展覽展示、高端會議以及大尺寸Micro LED TV,將會大幅提升傳統大尺寸LED顯示的質量;


   2.中尺寸消費類應用。Micro LED將會逐步替代LCD, 是OLED的下一代先進顯示技術,將會應用在可穿戴、PC顯示器、高端TV等;


   3.小尺寸微顯示應用。如AR、VR及MR。隨著Micro LED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成熟,進入大顯示時代,LED顯示市場容量有望達到萬億級規模。


   雖然前景一片光明,但在技術及產品上的挑戰也不容小覷。首先,Micro LED芯片非常小,要實現巨量轉移,真正做到大規模量產并商用,需要產業上下游共同努力;其次,Micro LED在尺寸顯示應用方面當前主要采用PCB基板,在大尺寸顯示方面,PCB基板工藝技術成熟,可以大規模量產及商用,但在中小尺寸顯示應用方面,由于像素密度大幅提升,PCB的線寬及翹曲等精度不能滿足需求,當前玻璃基板發展如火如荼,行業內也有樣品展示,但仍未達到能夠成熟大規模量產并商用這一步,主要還是受技術、成本的限制。


   除了上述兩個方面,Micro LED要實現在中小尺寸顯示上的大規模應用,驅動技術也至關重要,常規的LED小間距驅動方案目前尚無法滿足Micro LED在更高解析度的中小尺寸應用。當前主要有三種驅動方案應用在Mini/Micro LED 顯示產品上,讓我們一探究竟。


PM驅動


   PM驅動把LED顯示陣列中每一列LED的陽極(P-electrode)連接到列掃描線(Data Current Source)上,同時把每一行LED的陰極(N-electrode)連接到行掃描線(Scan Line)上。當某一特定的第Y列掃描線和第X行掃描線被選通的時候,其交叉點(X,Y)的LED就會被點亮。整個LED屏幕就是以這種方式進行高速逐點掃描點亮,避開了人眼的視覺暫留,最終即可實現顯示畫面,如圖1所示。


   這種PM逐點掃描方式,較容易實現,PCB設計布線比較繁瑣,并且LED是循環高速掃描點亮,點亮時間非常短,所以亮度效率低,其次由于大量的掃描電路的設計,采用了大量的阻容器件,導致LED像素間串擾明顯,對掃描信號的頻率要求很高,這其實對驅動技術也提出了挑戰,已經不能滿足Micro LED在中小尺寸高解析度屏幕的應用。

2.png

圖1


   像素密度在Mini/Micro LED顯示產品上較傳統小間距產品得到了大幅提升,LED發光器件數量大量增加,如何才能將更多的LED發光器件控制好?當前多數采用的是大掃描,多通道的高度集成驅動IC方案來解決,如掃描方式從16掃、32掃、64掃甚至96掃, 如果僅僅是增大掃描數,可能還不夠,這樣面積有限的基板上很難布下太多的驅動IC, 這時候超16通道的驅動IC就陸續上市,以支持行業做更高清的LED顯示產品。


   目前PM高掃描,多通道的小間距LED驅動方案仍然不能完美的解決暗亮、低灰不均勻、高對比下的耦合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主要是受寄生電容的影響,在PCB設計的階段,可以做Layout線路調整降低寄生電容大小,同時像素間距越來越小,PCB線路越來越密集,寄生電容影響越明顯,目前看驅動方案很重要,同時PCB設計也不容忽視,見圖2。

3.png

圖2


AM驅動


   AM驅動方式基本是隨著Micro LED的出現開始深入研究,因為Micro LED能實現更高PPI的顯示產品,PM驅動難以滿足需求,當前在COG上嘗試應用。與PM驅動相比,AM驅動就像是動車組,每節車廂都自帶動力,能夠將Micro LED的亮度利用率做到更高,PM驅動就像是綠皮火車,僅僅車頭有動力,最終采用的是車頭傳遞動力到后續車廂的,就好比是PM的逐點掃描點亮一樣,LED是高速循環點亮的,所以PM驅動的屏亮度有效率較低,由于高速掃描,顯示圖像也不穩定,這對中小尺寸Micro LED用于消費級市場是不匹配的。


   綜合來看,AM主要有以下優勢:能較好實現更高PPI的Micro LED顯示產品,實現更高亮度、更低功耗、亮度更均勻、更高對比度以及更穩定的圖像顯示,可以預見AM驅動未來將成為Micro LED在中小尺寸大規模量產并商業化的較好的驅動方案。


“半有源”驅動


   半有源驅動采用單晶體管作為Micro LED像素的驅動電路,可以避免像素間的串擾現象。這種驅動方案其實是PM與AM中的中間方案,能將PM與AM優勢都發揮出來,當前在LED顯示上應用較少,但隨著行業內上下游對Micro LED的商業化應用的研究逐步深入,“半有源”驅動未來或許也有用武之地。


   以上便是對當前Mini/Micro LED顯示應用的思考,以及Micro LED常用的三種驅動方案及優劣勢,行業內會針對大、中、小尺寸的應用,基于技術、量產以及價格的成熟度來選擇應用,但基于Mini/Micro LED顯示技術及產品高速發展的現狀,更高清、更高畫質、更低能耗,是超高清發展的趨勢,我們認為將來AM驅動可能成為Mini/Micro LED顯示在中小尺寸顯示用的主要驅動技術方向。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歡迎投稿

電話:186-8291-8669;029-89525942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

行業資訊項目信息
案例欣賞

精彩案例推薦
更多>>
首頁|案例|行業資訊|視頻演示|實用工具|關于我們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業績榜http://www.xpjqr.com.cn 備案許可證號:陜ICP備11000217號-8

陜公網安備 610190020004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