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鐘燦:加快新型顯示技術自主創新,顯示產業將進一步發展
摘要:隨著我國自主研發顯示技術的發展,不同的顯示技術路線均有突破:LCD技術穩居世界第 一,柔性OLED技術快速追趕,MLED、QLED等前瞻技術與國外基本處于統一梯隊。
顯示是信息交互的重要窗口,自顯示技術誕生以來,經歷了無數次變革。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鐘燦在2023UWA Summit暨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聯盟會員大會上發表《顯示無處不在,中國新型顯示技術在崛起》主題報告時表示,多年來,中國顯示技術快速發展,顯示產業升級躍遷,功能豐富的顯示屏不斷涌現,持續為數字生活增色添彩。
從顯示技術的發展路徑來看,二十世紀初,中國顯示產業艱難起步,規模小,研發資源分散,研究基礎薄弱。在產業化方面主要以引進日韓舊產線、合資建廠為主,產業鏈建設不完善,人才短缺,技術創新力不強。
隨著我國自主研發顯示技術的發展,不同的顯示技術路線均有突破:LCD技術穩居世界第 一,柔性OLED技術快速追趕,MLED、QLED等前瞻技術與國外基本處于統一梯隊,越來越多中國顯示企業進入國內外知名品牌供應鏈,得到廣泛好評和高度認可。“這意味著我國顯示企業的技術能力和產品品質達到領先水平,也代表著我國顯示企業有能力滿足多元化、個性化、定制化等市場需求。”歐陽鐘燦分析認為。
“但同時也存在一些技術發展瓶頸”,歐陽鐘燦進一步分析稱,“如OLED藍光材料壽命較短制約產業發展、FMM蒸鍍張網下垂難以適用于大尺寸產品、Micro LED與傳統LED以及Mini LED在芯片架構、制造集成及應用都存在顯著差異、Micro LED在芯片集成和芯片結構方面要求重大技術突破,并且需要對制造基礎設施進行大幅革新、QLED發光及功能層材料、高效高穩定性器件及圖案化工藝等關鍵技術挑戰問題,由此也意味著,真正實現顯示技術的進一步突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來看,在顯示領域,中國的產學研用經歷了從無到有再到世界最大,實現了從跟進到引領的改變。“未來,隨著顯示產業的應用領域不斷深化,新的機遇將不斷顯現。在應用創新方面,顯示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具有創意。”
歐陽鐘燦表示,當前顯示產品已廣泛使用在大型文體匯演、城市視覺、創新戶外媒體、重大體育賽事直播、藝術文物展示等場景,顯示技術結合信發系統、交互技術、超高清視音頻傳播系統技術、數字渲染技術、人機工程、美學創新等。顯示與藝術完美融合,將為商用顯示應用場景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充分展示科技創新的美。
在影視文娛方面,基于新型LED影院解決方案,融合多項最 新技術正顯示出未來發展潛力。在車載領域,新型顯示產業與娛樂體驗,駕駛體驗的融合創新也將帶來未來機會。
歐陽鐘燦認為,未來幾年,LCD、OLED仍將占據大部分市場,其他新型顯示技術,如超小間距LED、量子點、光場顯示等前瞻顯示技術也將不斷升級、突破。在此基礎上,歐陽鐘燦對顯示產業發展提出兩條建議:第 一加快新型顯示技術自主創新,強化企業與高校、研究院所科研合作,重視技術源頭創新,關注基礎類原創性研究,促進技術成果向產業轉化,依托重點項目工程培養專業人才,搭建研發人才成長平臺,激發自主創新活力;第二要著重打造我國顯示全產業生態鏈,促進產業鏈協調發展,加速在OLED、Mini/Micro LED、QLED、光場等新型顯示領域實現產業鏈突破。
談及未來發展,歐陽鐘燦充滿信心。他表示,任何發展都是開頭難,加快新型顯示技術自主創新,政產學研用,相信顯示產業將迎來進一步發展。
來源:商顯世界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