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LED上市公司募集資金及使用情況分析
摘要:據CSA Consulting統計,截止2012年底,LED上市公司預計募集資金160.92億元,實際募集資金凈額185.30億元,超募資金約為預計募集資金的15%(見圖1)。從資金募集方式看,僅有三安光電、德豪潤達、聯創光電三家通過定向增發方式募集資金77.19億元,其余資金主要來源于新上市公司首發募集資金,占全部募集資金的58.34%。
一、分析樣本企業說明
1.本次統計共20個樣本企業,主要包括主營LED業務的上中下游企業以及從事MO源、驅動電源及LED相關設備的配套公司。樣本企業具體介紹如表1。
2.本次數據統計時間為企業自上市以來至2012年底。但三安光電于2008年借殼上市,德豪潤達于2009年正式運營LED業務,因此本文中關于募集資金金額、經營業績、分紅派現等的計算均剔除了三安光電2008年之前和德豪潤達于2009年之前的數據。
3.本部分募集資金僅指通過首發或增發股票方式募集的資金,不包括債券融資金額。
二、LED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情況
據CSA Consulting統計,截止2012年底,LED上市公司預計募集資金160.92億元,實際募集資金凈額185.30億元,超募資金約為預計募集資金的15%(見圖1)。從資金募集方式看,僅有三安光電、德豪潤達、聯創光電三家通過定向增發方式募集資金77.19億元,其余資金主要來源于新上市公司首發募集資金,占全部募集資金的58.34%。
分析超募資金結構,發現其基本來自于首發募集資金,而LED企業密集上市期正處于2010年下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期間,此時正值LED產業火熱時期,基于節能環保概念和對其未來前景的看好,普遍獲得了比較高的估值溢價。
三、募集資金使用情況
從資金使用情況來看,據CSA Consulting統計,截止2012年底,LED上市公布的項目中計劃投入資金170億元,尚有15億元暫無投資計劃。實際累計投入資金已達123億元,占全部募集資金凈額的67%(見圖2)。
從資金投向看,在已規劃投資項目中,資金大部分流向實體項目建設,外延芯片、封裝和應用環節投資資金比例分別為49%、16%和10%(見圖3)。LED企業在經歷了快速擴張后,加之激烈競爭導致盈利水平的下降,對公司資金的流動性也產生了一定影響,據統計,單獨列出應用于補充公司流動性及歸還銀行貸款的資金約占規劃投資金額的7%。另外,尚有2%用于營銷體系的建設。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LED企業在快速擴張時期所面臨的資金壓力,同時也對LED企業具有警示意義,在中小企業面臨倒閉潮的今天,LED企業應該關注客戶的經營情況和加強對應收賬款的風險控制。
項目是否變更也是衡量一家公司募集資金使用效率的標準之一,因為項目一旦變更,則可能意味著現在環境變化使原計劃項目產生不如預期的效果,另外,變更項目會造成原計劃的后延,也影響了募集資金的使用效率。根據對LED上市公司的統計,原計劃投資項目105項,其中有6項變更,約占原項目的5.7%,變更后項目共計112項。從資金金額來看,變更項目涉及資金共約7.22億元,約占募集資金凈額的3.9%,涉及企業有聯創光電、華燦光電、奧拓電子、利亞德、洲明科技等。
從項目實施效果來看,調整后LED上市公司規劃投資項目共計112項,其中34項未達計劃進度,約占30%;已產生效益項目中有30項未達預計收益,約占27%(見圖4)。其中在以上的變更項目中,無論是變更前的項目還是變更后的項目,除了用于補充公司流動性以外,其他投資實體項目基本都存在未達計劃進度或者未達預期收益的問題。
未達預計收益項目涉及投資金額為95.31億元,從結構分布來看,外延芯片由于其投資權重較大,并且適逢近年LED芯片大降價的時期,整體投資收益不如預期,因此未達預計收益外延芯片項目占比達到69%(見圖5)。按具體投資方向來看,外延芯片和應用項目未達預計收益的比重頗高,均在70%以上,封裝環節相對較低,約44%左右,這也恰好對應了LED產業近年的演變格局(見圖6)。由于LED產業上游產能過剩導致競爭激烈,所以產品價格大幅下滑擠壓廠商利潤,而下游應用隨著市場的逐步成熟,利潤水平漸趨回歸正常水平,而中游封裝環節由于此前利潤空間就相對比較小,所以受擠壓的空間也相對有限。
四、各公司募集資金及使用情況分析
從各公司募集資金情況來看,三安光電和德豪潤達募集資金總額分別位居第*名和第二名,兩者合計募集資金占全部LED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總額的39%(見圖7)。正是由于該兩家公司募集了巨額的資金,為其后來的快速大規模擴張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
從分紅派現來看,LED上市公司累計分紅派現金額達到20億元,派現金額占募資金額的11%,遠遠低于市場平均水平,這與LED企業上市時間較短以及公司正處于擴張期急需發展資金有關。按公司來看,三安光電、乾照光電、聯創光電派現比例較高,分別為20.0%、18.7%和18.2%。德豪潤達、國星光電、勤上光電、華燦光電的分紅派現與募集資金凈額比例分別為1.9%、10.1%、1.8%、2.2%(見表2)。
從實際創造收益看,三安光電累計創造凈利潤最大,約25億元,占全部上市公司創造凈利潤的42.4%,其次為德豪潤達,約8億元,占全部上市公司凈利潤的13.5%(具體見圖8)。從各公司募集資金份額與創造凈利份額來看,三安光電和乾照光電優于市場平均水平,尤其是三安光電以23%的募集資金貢獻了42%的凈利潤。
從凈利潤與募集資金比例看,聯創光電以0.86的比例位居第*位,說明自上市以后每單位募集資金累積創造的凈利潤水平較高,這與其上市時間較早,累計經營時間較長有很大關系。第二、三名分別為三安光電和乾照光電,此數值分別為0.60和0.33。
如果以扣除政府補助后凈利潤與募集資金凈額比例考察,前三名分別為聯創光電、瑞豐光電、乾照光電,比例分別為0.72、0.29和0.28,說明瑞豐光電和乾照光電在實際生產經營方面,每單位募集資金累積創造的凈利潤水平要稍高一些。三安光電以0.21的水平位居第六名(見表3)。
從2012年企業營業收入絕對值來看,三安光電、德豪潤達、聯創光電居前三位,三者占到2012年LED上市企業全部營收的比例分別為21.6%、17.7%和8.1%。從LED業務收入絕對值來看,前三名分別為三安光電、德豪潤達和國星光電,三者占2012年LED上市企業全部LED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1.6%、8.4%和7.9%。
從每單位募集資金凈額創造的年營業收入來看,瑞豐光電、洲明科技、萬潤科技居前三甲,三者營業收入與募集資金比例分別為1.89、1.82和1.77。從每單位募集資金凈額創造的年LED業務收入來看,前三甲分別為瑞豐光電、洲明科技和萬潤科技,相應比例數值分別為1.89、1.76和1.72(見表4)。
綜上所述,LED產業受益于節能環保和新興產業概念影響,在IPO上市過程中獲得了較高的估值溢價,也相應取得了較多超募資金,這些資金有效支持了企業經營和擴張。但由于LED近兩年在政府扶持下快速擴張,尤其是上游產業環節,甚至出現了結構性產能過剩的局面,競爭環境加劇和價格下降導致LED盈利水平快速下降,這也影響了部分企業的原項目進度和收益水平,尤其是對上游和下游環節的影響相對更加嚴重。
從具體企業來看,三安光電、德豪潤達、國星光電、乾照光電等企業募集了較多的資金,這也支撐了這些企業的快速規模擴張和市場拓展,也保障了其在以后的營業收入和市場份額,奠定了以后的產業格局。三安光電成為當之無愧的龍頭,相比之下,德豪潤達在LED業務經營和利用募集資金效率方面稍顯遜色。
從具體募集資金創造效益來看,瑞豐光電在每單位募集資金創造的營業收入以及實際生產經營活動創造的凈利潤水平等方面總體優于其他公司,這與其一直注重科技研發、從事中高端產品生產的市場定位和競爭策略有很大關系,這也反映了科技和優質產品在支撐企業發展和創造盈利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文選自《半導體照明》雜志2013年第9期(總第43期)
來源:中國半導體照明網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