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大屏幕顯示業績榜 [ 業績榜首頁 - 網站地圖 ]

美商務部發文將全面切斷華為全球晶圓代工來源,中方將強力反擊

類別:行業新聞發表于:2020-05-16 14:12
關鍵字:中美貿易 華為 商務部

摘要:2020 年 5 月 15 日美國商務部宣布更改出口管制條例(EAR)的公告,華為和海思使用美國商務管制清單 CCL(Commerce Control List)內的軟件和技術所設計生產的產品,都將納入管制。對于位處美國以外,但被列為美國商務管制清單中的生產設備,要為華為和海思生產代工前,都需要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證,這包含出口、再出口,跟轉運給華為和海思。

文章轉載自:DeepTech深科技


美國究竟會對華為如何下手,在2020年5月15日這一天,距離華為被列入美國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剛剛好滿一周年之際,終于揭曉答案。


并非如外界揣測,美國并沒有卡住臺積電的先進制程,不讓其為華為生產代工。


真實的版本是,美國限制了全世界所有的半導體廠(包括晶圓代工、IDM廠),只要有使用到美國軟件和設備,在為華為生產芯片之前,就需要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證。


1.png

圖:美國商務部最 新的新聞發布(來源: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這荒謬之處在于,無論華為生產的是大芯片、小芯片、手機芯片、服務器芯片、電源管理芯片、機頂盒芯片;是采用最先進7nm工藝,或是很成熟的0.18微米所生產的芯片;是12寸廠或是8寸廠生產的芯片,通通都要被美國管制。


換句話說,未來華為生產的每一顆芯片都需要經過美國政府的核準,這等同是美國以科技實力全面封鎖華為。


然而,在整個事件中,華為會是唯 一的受害者嗎?試想,如果今天美國可以用科技強國的技術實力來全面封鎖華為,那明天,美國就能以同等的手法,來封鎖任何一家中國的科技公司。


整個事件的始末是這樣的。


2020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網站出現一則商務部產業與安全局 BIS(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宣布更改出口管制條例(EAR)的公告,涵蓋兩點:


一,華為和海思使用美國商務管制清單 CCL(Commerce Control List)內的軟件和技術所設計生產的產品,都將納入管制。


第二,對于位處美國以外,但被列為美國商務管制清單中的生產設備,要為華為和海思生產代工前,都需要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證,這包含出口、再出口,跟轉運給華為和海思(美國境內的設備在2019年就已經被限制了)。


再者,由于考慮到該措施會對于晶圓代工廠帶來巨大的經濟影響,因此給予120天的緩沖期來出貨給華為,以降低該規定變更帶來的沖擊。


業界認為,這120天緩沖期是考慮芯片的生產周期,包括后端封裝測試等,將所有流程時間都考慮進去。


雖然美國以外的國家也是有半導體設備,例如日本的Tokyo Electron,但全世界沒有一顆芯片是可以完全不使用美國設備或軟件技術而被生產制造出來。


業界對于這則出口管制條例的變更內容都非常震驚。因為,這不是外傳將使用美國技術含金量從25%下修到10%,以卡住臺積電的部分制程技術,使其不能為華為代工這么簡單,這是限制所有美國境內和境外的晶圓代工廠。


或許你會認為,只要獲得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證,半導體廠就可繼續幫華為生產芯片;基本上,這種“機會財”可以不需考慮,美國會如此規范,就是鐵了心不打算批準了。


為什么美國商務部會突然宣布如此毫不留情的出口管制政策?


美國商務部表示,自從2019年華為和114個海外相關企業被列入實體清單以來,華為仍在持續使用美國軟件,以及通過海外晶圓代工廠(使用美國設備)來生產半導體產品,此舉已破壞國家安全與外交政策。


在這樣的規范轉彎下,有人提出,那華為是否可以向紫光展銳、聯發科、三星采購芯片,來取代海思自己設計和生產芯片?


這可能還需要進一步確認限制范圍,但根據字面上的意思,業界多數人認為,這一條路可能也是會被美國封住。


然而,這牽涉到的不只是紫光展銳、聯發科、三星所能供應的手機芯片;華為需要的其他芯片還有涵蓋5G基站、人工智能、服務器、安防等,整個影響層面非常廣。


中方“不可靠實體清單”傳蘋果入列


該消息出來的當晚,《環球時報》即指出中方將強力反擊,可能會將蘋果、高通、思科等美科技企業列入中方“不可靠實體清單”,甚至是暫停采購波音公司飛機等。


2019年中方“不可靠實體清單”的概念已經出爐,主要是針對不遵守市場規則、背離契約精神、出于非商業目的對中國企業實施封鎖或斷供、嚴重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的外國企業、組織或個人,將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整個中美糾紛的戲碼發展至此,雙方沖突已經非常劇烈。


但從美國商務部的發言可以窺知,美國對于華為持續采用美國境外的晶圓代工廠,來生產芯片一事,顯得非常生氣。


根據當初的限制,美國以為華為將無法從海外進口美國技術含量高于25%的產品,但沒想到的是,最關鍵的臺積電代工部分,居然成功合法合規地避開了這25%的限制。


因此,之后才會不停傳出要把25%降低至10%的說法。


業界也曾推測,即使把美國技術含量降到10%,很有可能臺積電的部分制程技術仍是可以“低空飛過”,甚至臺積電最 新的7nm、5nm 制程都可能躲過美國這個規定。


或因如此,美國換個方式來封鎖華為,直接要求所有為華為代工的半導體廠都需要經過美國政府的批準。


但這招太狠,卡住的不單單是臺積電,是卡住了全世界所有半導體廠,使其不幫華為生產代工。


從這個限制來看,半導體設備確實是美國手上最重要的一張牌。


疫情籠罩下的特朗普政府陰晴不定


近期,美國對科技產業的政策有點讓人摸不著頭緒。


先是要求所有美國國家安全管制的科技產業在出口至中國之前,都要求要有許可證,并且廢除一些例外條款,將影響到軍工芯片和軍民融合的芯片,此項政策將在2020年6月29日正式實施。


在發布對華為全面封鎖當日,臺積電剛宣布要到美國亞利桑那州設立12寸廠。


業界認為這是臺積電可以繼續為華為代工的交換條件,畢竟赴美設廠這件事,完全不符合生產成本、供應鏈管理、員工招募等方面的考量,這個決策是一個“政治決定”,而非“商業決定”。


但在同一天,美國就毫不留情地宣布封鎖包含臺積電在內的所有半導體廠為華為代工。


同樣在5月15日,美國針對華為又宣布另一件事,就是把華為通信產業的臨時許可證(Temporary General License)再度展期90天,但聲明是最后一次展延。


由于特朗普政府正面臨美國嚴重的新冠疫情蔓延,以及失業率攀升,重挫美國當地的經濟。在此時間點上仍是緊緊掐住華為,并且祭出如此步步緊逼的命令,可能是為了凝聚民心而刻意將焦點從國內轉至國際上。


針對美國下如此重手,幾乎國內所有半導體廠都無法置身于外。各家半導體廠當務之急,是要厘清明確的影響范圍,這方面需要尋求法律層面的進一步解讀。


如同之前提到,華為不會是美國科技霸權施壓下的唯 一受害者,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今日美國可以全面封鎖華為,不讓全世界任何一家半導體廠為華為生產代工芯片;明日,美國可以用同樣的手段對付中國的任何一家企業。


美國此舉不是對華為開戰,而是在更高層面引發爭端,該如何收拾這局面,恐怕還是要仰賴國家層面的協商。


不然這個管制命令若是徹底執行下去,不只華為受傷,全球所有的半導體廠都會中箭落馬,這影響范圍將一層層擴大至產業鏈每一個環節,最終是一場沒有贏家的爭端。

來源:DeepTech深科技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歡迎投稿

電話:186-8291-8669;029-89525942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

行業資訊項目信息
案例欣賞

精彩案例推薦
更多>>
首頁|案例|行業資訊|視頻演示|實用工具|關于我們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業績榜http://www.xpjqr.com.cn 備案許可證號:陜ICP備11000217號-8

陜公網安備 610190020004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