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思陳必壽:50歲創(chuàng)業(yè) 最大的挑戰(zhàn)還是自己
摘要:2019年12月21日,由上海市浙江商會主辦的“2019世界浙商上海論壇暨上海市浙江商會年會”在上海舉行。上海三思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陳必壽出席并演講。
2019年12月21日,由上海市浙江商會主辦的“2019世界浙商上海論壇暨上海市浙江商會年會”在上海舉行。上海三思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陳必壽出席并演講。
以下為對話全文:
陳蓉:現在,我們要請出的是一個團隊,我介紹一下這個團隊當中的領導者,企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的故事。他原來是交通部上海船舶研究所的所長,他在這個研究所里一工作就是20多年,當時他已經榮獲了國務院特殊津貼。在50歲的時候,他選擇離開研究所,正式開始他的創(chuàng)業(yè)。
在他的名片上依然有兩重身份,一個是董事長,一個是研究員,他也一直把自己定位成“我是一名搞技術的人”。而且他不斷的跟自己的團隊說這樣一句話,我們不能停止思考,思考的重要性在于提高對事物的認識,也是在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接下來,我們要請上的就是上海三思創(chuàng)始人、領導者陳必壽,讓我們掌聲歡迎他們。
我想問一下陳必壽董事長您今年高壽?
陳必壽:我今年76歲。
陳蓉:您今天依然天天堅持上班嗎?
陳必壽:每天上班。
陳蓉:您工作時間大概每天多少?
陳必壽:一般10個小時以上。
陳蓉:太讓人欽佩了,我們已經感受到了三思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除了這個“新”字您還想說什么?
陳必壽:當時離開研究所后就創(chuàng)業(yè)辦了公司,開始我們要求不高,前面這20年還是挺順利的。到了2010年以后,大家想說的好聽是打工,說的不好聽是幫手,對于浙江商會來講,我們是小企業(yè),我們也感受到市場是很嚴峻的,我們必須繼續(xù)努力,不進則退,我們想到這里,在內部反復說不如改變自己。
正好這個時候,上海市浙江商會出現了,連續(xù)幾次活動使得我們有了比較多的接觸。當時秘書長非常明確的跟我們講,首先你不要改變做技術開發(fā),做好自己的事。但做產品是不能變的,這是第*條。
第二條他很坦率,說你們是要改,要改變不夠開放的保守思想。
第三條,要走出公司。商會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使我們聽得到各個會長的聲音,各個老大哥企業(yè)的聲音。如何改變自己,如何做好產品,把自己的事做好。不要浮夸,不要整天想怎么發(fā)財,一定要做好自己的事才能活下去,對我們的觸動非常大。
從這以后,我們也沒有用革命性的轉變,而是用比較緩和的方面,但是改變是很徹底的。從產品、從銷售的方式、生產的方式,我們都在逐步逐步的改變。正好這時候發(fā)揮了一些作用,我們自己明顯感覺到了市場對我們的接受,整個形勢也很好。一些老大哥企業(yè)告訴我們,有一些訣竅,我也問他們?yōu)槭裁丛敢獍言E竅告訴我們,他說我們是兄弟,不希望你們走彎路。所以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們會做的越來越好。
陳蓉:謝謝陳總的分享,商會給予了企業(yè)無私的幫助和支持。
接下來我們也來一個命題作文,我們看一下大屏幕,我們給三思企業(yè)出的是一個命題作文,直接出現了“奮斗·新”,圍繞這個“新”字介紹一下他們的經歷和體會。剛才陳總已經介紹了一些看法。
從陳總的個人人生來講,也會不斷歸零重新出發(fā),特別想問您,在您人生50歲的時候,作為一名知名學者、科學家、專家,應該有非常好的社會地位和榮譽,您怎么會選擇毅然決然的離開研究所,出來創(chuàng)業(yè)呢?
陳必壽:這個時候大家對我的年齡議論不大,當時很多人說的客氣說我是“書生氣”,說的不客氣是說我“書呆子”,說“書呆子”下海了。
我自己想做原來我喜歡的事很重要,當時在體制里也是做兩個課題:縱向課題、橫向課題。體制內如果出來后能夠成立公司的話,還是能夠這樣做,所以我心里不是很慌,風險可能有一些。但是如果辦企業(yè)的話,對國家、集體、個人都是非常好的事,根本談不上風險,當時就這么做了。
做了以后前面一些年確實比較順利,以后我們要自己加強學習,取得社會的幫助,相信在大家的幫助下帶著小集體會發(fā)展的更快。
陳蓉:用您的話來說,讀書人做企業(yè)很多人看不懂,專家做企業(yè)您遇到最大的挑戰(zhàn)是什么?
陳必壽: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zhàn)還是自己,主要是有各個角度。經驗有一些,但是每一方面都是挑戰(zhàn),自己的經驗不夠、能力不夠、學習不夠,所以現在我仍然在朝這方面努力。盡量自己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取得經驗,盡量謹慎。決定路線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如果路線不對的話可能幾十年都一事無成,路線對的話后面會很有成績。
但是另一方面也是很容易的事,我們天天在做這樣的事,一年360天完全在想這個事,學也學這個事,做也做這個事,考慮也考慮這個事。盡管外面有的時候有些專家、行業(yè)里的人講的對不對我們都在判斷,往往容易判斷出來。因為不止我一個人,我們有400多人,其中有幾十個骨干在這個領域里的各個方面,光學、電子、硬件、軟件、結構、設計、材料,都有不同的人分兵把守,所以信心很足。
陳蓉:決策重要,技術領先才是制勝的關鍵。
接下來請三思團隊的朋友給大家進行分享,特別介紹一下陳鳴總,是陳必壽先生的兒子,也在三思團隊任職。您說說看父親對您最大的影響是什么?
陳鳴:在中國,像我父親這樣的科研人員有非常強烈的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我父親50歲創(chuàng)業(yè)時,最大的理想就是把他幾十年的科研成果和經驗轉換成好的產品回報社會和個人。
在公司發(fā)展二十年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父親全身心的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研發(fā)和創(chuàng)新中,幾十年如一日,就是為了實現他的理想。最讓我感動的是,父親動了小手術,縫了十幾針,醫(yī)生建議至少要休息兩個星期,我們私下說怎么也要勸我父親休息一個星期,沒想到他三天就上班了,就去搞研發(fā)了。我們同事都說敬業(yè)大師,研發(fā)的榜樣。
我父親是典型的科研人員,他對別人的關心不善于用言語表達,但其實他對別人的關愛是非常細心、細致入微的。所以公司同事、家人、朋友,時間越久越能體會到我父親的關愛,大家對他非常尊重,非常敬愛。
受我父親的影響,我本人也是理工科學習背景和職業(yè)背景,現在在三思和*秀團隊一起不斷學習、創(chuàng)新,不斷完善自己,同時我非常真心和感恩和父親一起在公司交流的機會、學習的機會。同時想祝在座領導和企業(yè)家以及我父親,身體健康。
謝謝!
陳蓉:這也是大家共同的祝愿,企業(yè)家們都非常關心教育的問題,如何教自己的二代,想問一下陳鳴總,您父親在您的成長過程中花的教育方面的經歷多不多?是慈父還是嚴父?
陳鳴:相對來說我父親對我的教育沒有那么多,因為我母親對我的細節(jié)比較關注,父親對我的影響是大方向。和公司一樣,我父親往往是指大方向,他的大分向就是定三年和五年。
對我來說需要一定的精力來理解我父親的大方向,把他的大方向落實到細節(jié)。我現在年齡比較大,越來越能體會到,同時會把我父親好的以及理解的大方向傳遞到小孩,多給小孩兒進行引導。
陳蓉:自我品質影響孩子,自己的大方向可能對孩子有一定的借鑒,相信這也是很多工作繁忙的企業(yè)家們認同的教育方式、理念。
接下來問問三位三思團隊的人員,科研專家做領導者給企業(yè)帶來的最大財富是什么?
三思團隊:董事長給公司帶來了最大的財富就是他的精神和思想。他二十六年如一日,在產品開發(fā)上是刻苦鉆研的匠心精神。其次活到老學到老,在科研探索上勇立潮頭的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他對人生、企業(yè)、社會的底層思考逐漸形成三思一整套文化。正是這樣的精神和思想不斷凝聚發(fā)展三思團隊,所以董事長帶給三思最大的財富就是精神和思想。
三思團隊:我是負責研發(fā)的,董事長對我影響最深的是做什么事情,開發(fā)什么產品都要從基礎研究。我們研發(fā)團隊里有最基礎的材料研究、提煉數學模型,甚至做了一些陶瓷技術都是獨一無二的,連陶瓷配方都是我們自己建窯開發(fā)出來的。對我們影響最大的是做任何事情都從細節(jié)入手、從基礎研究入手,這樣才能做的踏實。
陳蓉:扎扎實實做產品。
三思團隊:我們董事長給我的最大啟發(fā)想用八個字,也是三思的價值觀:“誠信”、“創(chuàng)新”、“求真”、“適度”,所有話都在這八個字里,謝謝!
陳蓉:也感謝三思團隊,特別感謝陳必壽先生今天來到現場分享,希望三思的精神、力量、創(chuàng)新能夠成為大家共同學習的目標,謝謝大家!
來源:新浪財經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fā)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