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映管破產,持有華映科技1.53億股股份將被公開拍賣
摘要:華映科技發布公告稱,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將于2019年12月24日10時至2019年12月25日10時止,公開拍賣公司第一大股東中華映管(百慕大)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公司1.53億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5.53%。
華映科技(SZ.000536)發布公告稱,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將于2019年12月24日10時至2019年12月25日10時止,公開拍賣公司第*大股東中華映管(百慕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映百慕大”)持有的公司1.53億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5.53%。
截至本公告日,法院(包括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及福建省寧德市中級人民法院)已裁定拍賣(變賣)華映百慕大持有的華映科技股票合計3.25億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1.74%。其中,本次華映百慕大將被司法拍賣的股份數量合計1.53億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5.53%。若本次拍賣最終成交,華映百慕大持有華映科技股份數量將從7.29億股減少為5.76億股,持股比例將由26.37%下降至20.83%。
據了解,華映百慕大持有的華映科技1.53億股股票,經核實,該執行標的涉及渤海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渤海信托”)二期的債權。
華映科技于2019年5月8日披露了《關于公司股東部分股權可能被強制執行的提示性公告》,華映百慕大將所持有的華映科技股權進行質押借款,因債務到期未履行支付義務,渤海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渤海信托”)一期的債權提交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立案。
近日,申請執行人渤海信托與被執行人深圳市華映光電有限公司、華映百慕大合同糾紛一案,北京市中信公證處出具的編號(2019)京中信執字00369號執行證書已發生法律效力。經進一步核實,該案涉及渤海信托二期的債權,執行標的為本金人民幣4.12億元及相應利息、違約金等。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已受理該案,并作出《執行裁定書》((2019)閩01執963號之一)。
根據《執行裁定書》,福州中院經查福建高院凍結了華映百慕大持有的華映科技7.29億股股票,遂發函商請福建高院將該案質押物(華映百慕大持有華映科技股票中的1.53億股)移送福州中院執行,并已獲福建高院同意。福州中院已裁定拍賣(變賣)被執行人華映百慕大持有的華映科技股票1.53億股,并凍結華映百慕大在華融證券公司的資產賬戶350100016019;上述1.53億股股票原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分公司辦理的不可售凍結變更為可售凍結。
拍賣公司第*大股東華映百慕大所持有公司股權,主要系因其將所持有的華映科技股權進行質押借款,因債務到期未履行支付義務,遭到債權方起訴。公司表示,華映百慕大是公司第*大股東,其所持公司股份變動將對公司股權結構造成一定影響。
截至本公告日,華映百慕大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為7.29億股,占公司總股份的26.37%;華映百慕大用于質押的股份累計為 6.22億股(其中累計質押給渤海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4.42億股,質押給中鐵信托有限責任公司1.81億股),質押股份數占公司總股份數的22.50%,占華映百慕大持有公司股份數的85.34%。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已于2019年1月29日對華映百慕大所持公司7.29億股采取司法凍結,凍結期限至2022年1月28日。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只拍賣二期的1.53億股,而且還分成了7000萬股和8300萬股兩份,要求拍賣股權還款是渤海信托向法院提起的,中華映管總共連本帶利欠渤海信托9個多億,而這1.53億的股權顯然不夠還渤海信托的欠債,而且d專門在公告掛拍前公示價為近5日均價2.5,以20日均價作為實際起拍價,有理由相信交易各方可以有一定又贏協議,拍賣交易標的基本是內定,或許還有配合二級市場短線交易之嫌。
在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凍結了中華映管旗下公司華映百慕大持有的華映科技股股份后,中華映管在2019年2月,撤走了派駐在華映科技的董事、監事,中華映管也聲稱喪失了華映科技的控制權,不再承認雙方的關系。
而業界分析認為,華映科技的問題,不在資金,而在于業務模式的崩塌。華映科技的業務,是訂單、銷售兩頭在外的代工模式。以2018年為例,其營業收入中,代工、進料加工收入32.47億元,在營業收入中占比達77%左右;2015年、2016年則達到61%、85%以上。
而代工、進料加工業務,又主要依靠實際控制人。根據當初方案,從 2010年起,華映科技每個會計年度內的關聯交易金額,占同期同類交易金額的比例,須降至 30%以下(不含 30%),但直至中華映管撒手而去,這一問題仍未解決。
公開數據顯示, 2015年至2017年,華映科技向中華映管銷售收入32.6億元、22.5億元、27.2億元,在營收中占比高達60.34%、51.07%、55.65%。此外,2016年、2017年,向中華映管進行的采購,占比也達到26.47%、15.42%。
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華映科技與中華映管及其相關方發生的日常經營中,涉及的原材料采購關聯交易金額占同期同類交易金額的30.92%,銷售商品及提供勞務關聯交易金額,占同期同類交易金額的比例為53.25%。
正是因為如此,在中華映管陷入困境,并宣布脫離“父子關系后”,華映科技的營業收入一落千丈。2019年上半年,華映科技公司合并營業收入7.74億元,同比下降66.17%;合并凈利潤虧損7.1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虧損4.4億元,同比下降162.34%。
而在昨天,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大同子公司中華映管(簡稱華映),日前宣布破產。臺勞動部門負責人近日表示,華映拖欠1800多名員工三個月的工資,總金額達到12億元新臺幣,合人民幣近3億元。拖欠的部分工資,將先由臺勞動部門墊償基金給付新臺幣約8億元。不論是墊償人數還是金額,都創新高,預計將在農歷新年前完成。
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71年5月,是世界最重要的顯示器制造廠和島內“面板五虎”之一。它是臺灣早期研發視訊產品關鍵零組件顯像管的重要廠商,其顯示器產量曾為全球前三,并因此將臺灣推向“顯示器王國”的世界舞臺。
2018年,中華映管年度財務報告顯示其凈值為負數。由于在財務面操控的失誤,今年3月,華映宣布裁員2500人,占全廠4500名勞工的一半以上,是臺灣面板業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裁員行動,在島內引起震動。今年9月,華映的土地、廠房、機器設備各項資產均遭法院查封,無法繼續運營生產,因此申請破產。
來源:光電與顯示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