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OLED顯示屏驅動IC發展趨勢淺析
摘要:AMOLED顯示屏成長迅速,尤其是柔性AMOLED,這也推動著驅動芯片的快速發展。中國臺灣以及大陸地區的顯示驅動芯片業者開始進入AMOLED驅動芯片供應鏈。
AMOLED顯示屏成長迅速,尤其是柔性AMOLED,這也推動著驅動芯片的快速發展。中國臺灣以及大陸地區的顯示驅動芯片業者開始進入AMOLED驅動芯片供應鏈。
繼中國臺灣之后,大陸的驅動芯片設計公司也開始量產AMOLED驅動芯片
智能手機應用領域,AMOLED顯示屏正在快速發展,根據IHS Markit的預測,未來AMOLED的成長將主要來自于柔性AMOLED的快速增長。
目前,三星顯示主導著AMOLED顯示屏的供應,但是它不允許它的驅動芯片供應商三星半導體和MagnaChip釋放AMOLED驅動芯片給其他面板廠。因此隨著中國AMOLED面板產能成長,非韓系的驅動芯片廠商開始成長。瑞鼎,新思,聯詠是中國AMOLED面板廠主要的驅動芯片供應商。例如,2018年開始,BOE搭載新思的驅動芯片供應華為Mate20 pro機型,今年一季度,BOE搭載聯詠的驅動芯片供應華為P30 pro機型。而瑞鼎則一直在和輝以及維信諾占據很高的比重。
這個月,Nubia發布了Z20機型,雙面柔性屏,均由BOE供應,分別為6.42”FHD+和5.1”HD+。其中6.42”FHD+采用了ESWIN的驅動芯片,5.1”HD+采用的是瑞鼎的驅動芯片。ESWIN是一家中國大陸驅動芯片設計公司,BOE參與策略投資,它的核心業務聚焦于半導體以及材料。
除了ESWIN以外,中國大陸還有其他的驅動芯片設計公司也在發展AMOLED的驅動芯片,具有代表性的有集創北方,芯穎,新相微以及云英谷。
從技術的角度出發,AMOLED驅動芯片的發展也很迅速。
從2020起,COP將成為柔性AMOLED的主流規格
顯示面板上驅動芯片連接的主要技術有COG(Chip on Glass),COF(Chip on film)和COP(Chip on Plastic) ,其中COP應用于柔性顯示面板。
從2017年開始,三星Galaxy系列開始采用COP連接方式的柔性AMOLED顯示屏。驅動芯片連接綁定的制程需要高溫,COP連接的雙方是硬的驅動芯片對軟的柔性PI基板,PI在高溫下會發生翹曲,接觸到硬的驅動芯片邊緣,容易導致PI基板刮傷以及線路損傷等問題,良率面臨挑戰。但是長期來看,COP的優勢是不言而喻的,COP設計可以節省COF載帶并減少連接點,當良率達到穩定水平,成本優勢便會體現出來,同時供應鏈管理也變得更加簡單。面板廠和驅動芯片廠都在致力精進設計提高良率,今年其他面板廠也開始量產COP連接的柔性AMOLED產品,COP正在成為柔性AMOLED的主流連接方式。
今年,蘋果新的機型預期仍然采用COF設計,2020年蘋果預計將導入COP設計,這將大幅提高柔性AMOLED中COP的比重。據此,IHS Markit預計,2020年采用COP連接的柔性AMOLED顯示屏需求將達到2億片,同比增長超過80%。
智能手機應用領域,柔性AMOLED搭載TDDI方案將得以實現
TDDI方案已廣泛應用于液晶顯示屏。對于AMOLED來講,智能手表以及類似應用的小尺寸AMOLED也開始采用TDDI方案。其觸控功能要求簡單,觸控層走線比較少和有限,因此incell設計不會對AMOLED的電極結構形成大的影響。目前AUO搭配瑞鼎主導這部分應用的趨勢。
但是對于智能手機應用,其需要良好優質的觸控功能,為了避免觸控層線路對AMOLED的電極造成干擾,觸控層不能直接整合成incell設計。由于柔性AMOLED的封裝層非常薄,面板廠以及驅動芯片廠開始開發觸控層仍保留oncell設計,把觸控走線延伸至下層PI基板的外線路區(OLB area:Outer Leading Bonding area),從而實現顯示屏驅動芯片和觸控芯片整合的TDDI方案,這一方案預計在2020年得以面市。
其他趨勢
高幀率正成為部分高端智能手機產品的一種趨勢,而AMOLED顯示屏正占領高端智能手機份額。因此AMOLED顯示屏搭配高幀率可能將成為標配,90Hz幀率差不多是必需的,120Hz的必要性還有待考量。
從晶圓制程來看,起初AMOLED驅動芯片設計于80nm制程,現在40nm成為主流。而且對于韓系驅動芯片廠商,MagnaChip已經在今年4月開發出28nm AMOLED驅動芯片。28nm是目前最先進的制造AMOLED驅動芯片的制程,相比40nm制程,MagnaChip這顆新的28nm AMOLED驅動芯片可以實現尺寸縮小20%。
來源:OLEDindustry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