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裝巨頭“大張旗鼓”進軍Micro LED市場 部分企業已實現量產
摘要:隨著LED顯示進入更高層次的技術探索階段,Mini LED及Micro LED已經成為超高清LED顯示領域發展的主要趨勢。
時下,LED業內人士一致認為,“隨著LED顯示進入更高層次的技術探索階段,Mini LED及Micro LED已經成為超高清LED顯示領域發展的主要趨勢。”
的確,傳統背光LED發展多年,技術上已經成熟,利潤也相對不高,再加上OLED顯示器的輕薄、可撓曲性等高功能性,不斷侵蝕著背光顯示市場,使得未在OLED顯示器上布局的廠商,開始積極投入在功能與成本上都極具競爭力的新產品-MiniLED/Micro LED的開發。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Micro LED被視為是新一代顯示技術,號稱次世代的顯示技術霸主,未來市場前景備受看好,但是目前在一些關鍵技術和設備上依舊未取得突破。晶臺股份技術總監邵鵬睿博士也認為,當前Micro LED面臨的主要問題還是生產效率有待提高。
面臨這一困境,LED企業選擇退而求其次,發展出制造技術相對成熟、容易實現量產的Mini LED,作為切入Micro LED的前期研發準備。
理論上來說,Mini LED確實是技術難度更低,更容易實現量產,且可以大量開發液晶顯示背光源市場,產品經濟性更佳。據業界估算,若采用Mini LED背光設計的液晶電視面板,價格約只有OLED電視面板6-8成,但亮度、畫質都與OLED相近,省電效能更高,更有助于廠商以此獲利。
如今Mini LED經過近2年的“蟄伏”后,即將與OLED展開一場正式的較量。那么,國內LED廠商究竟誰在布局MiniLED這一新興市場呢?如今又發展到什么階段呢?
據觀察,國內除了三安光電、華燦光電、乾照光電等LED芯片大廠在積極布局之外,不少LED封裝廠商也在大張旗鼓的進軍Mini LED市場,比如國星光電、兆馳股份、瑞豐光電、晶臺股份、聚飛光電等。
就國星光電來說,于2018年3月2日率先成立Micro & Mini LED研究中心。據悉,這也是國內首家LED封裝企業成立的Micro & Mini LED研究中心。某種程度而言,成立Micro & Mini LED研究中心,是國星光電對“技術高精尖化、生產規模化、市場國際化”戰略部署的貫徹落實,同時也標志著國星光電在技術創新和科研引領方面又邁向了新臺階,為下一步持續快速發展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
事實上,國星光電早在2015年就已開始布局Mini LED和Micro LED技術,目前已取得階段性研究進展,已具備量產能力。此外,高清Mini LED顯示產品具備防碰撞、寬色域、高對比度、高可靠性等優勢,現在已處于試產階段。
據國星光電總經理助理歐陽小波介紹,“新設立的Micro & Mini LED研究中心主要專注于P0.9以下顯示技術的開發,2018年可實現P0.9的量產,預計2020年可實現P0.5-P1.0 Mini LED顯示技術的規模化生產,并協同產業鏈合作伙伴加大對Micro LED顯示技術的開發。”
除了國星光電,同樣作為國內LED封裝大廠的兆馳股份也緊抓市場“風口”,積極布局mini /microLED市場。兆馳股份相關負責人透露,“兆馳及時跟蹤并掌握行業發展動態及各項先進技術,已做好技術儲備。目前,兆馳現有的設備也可以做Mini LED。”
兆馳股份董事長顧偉近日在投資者交流活動上也提出,“當下LED行業都在探索的mini LED、microLED、UV LED技術等等,未來具有很大市場空間。因此,兆馳希望到2020年,爭取有1到2個高端產品出現,比如micro和UV LED。”
其實,提到Mini LED/Micro LED,國內知名顯示封裝企業晶臺股份也已有相應布局。晶臺股份董事長龔文向高工LED表示,“晶臺將Mini LED/Micro LED作為重要的發展方向,并在這一領域做了兩年多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經成功克服COB封裝的短板及技術難點,已初步具備量產能力。”
邵鵬睿坦言,也正是基于近兩年的戰略預演和理論驗證,晶臺股份在產品的直通率、大尺寸顯示面板以及為解決色塊問題進行的表面處理等方面均獲得突破性進展,并已經對專利進行了系統的布局。
眾所周知,Micro LED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無論是在大尺寸還是小尺寸領域都有著廣闊的前景。而就目前的發展狀況而言,相比Mini-LED,Micro-LED還是一個比較遙遠的希望。因此,很多廠商都希望借助對Mini-LED的開發,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有機會介入Micro-LED領域。
而無論是Mini-LED,還是Micro-LED,從目前的技術或工藝實現角度來看,都面臨著巨量轉移這一巨大挑戰。因此,盡管大家一致看好Micro-LED市場,但還是會質疑Micro-LED是否能夠真正走向市場,走向商業化?
對此,瑞豐光電技術總監裴小明坦言,“關于巨量轉移,如今各家企業都在研發自己特有的解決方案,并將其作為*高機密。實際上,Micro-LED從技術角度來看并沒有難度,只是真正實際操作的設備是絕無僅有的。為了解決這一困難,瑞豐光電Micro LED開發著力于產品技術核心巨量轉移方式,并與國際知名機構合作,取得突破進展,目前已開展工藝小樣測試,有望在年內完成工藝開發。”
一直以來瑞豐光電的定位都是要成為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因為在LED封裝領域從規模的角度很難與木林森這樣的“巨霸”做競爭,所以選擇追求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途徑。在Mini LED應用上,瑞豐光電已與國際知名的家電客戶在電視用Mini LED背光顯示模組進行合作開發并已取得較大進展。另外,還與國際知名通信公司在手機Mini LED背光顯示模組、柔性曲面Mini LED封裝顯示技術上進行合作開發,并已實現小批量生產。
至于大家質疑Micro-LED能否進入商業化,裴小明表示, “我們正處于商業化階段的前夕,現在我們的樣品及設備工藝基本已經進入到小批量生產階段。雖然現在Micro-LED還沒有市場,但卻是未來市場非常重要的接入點,并且對今后Mini-LED的發展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
當然,大家積極布局Mini LED/Micro LED市場,除了看好其市場前景之外,還離不開政策的支持。據高工LED觀察,2018年4月8日工信部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吳勝武表示,工信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同編制了《新型顯示產業超越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近日即將發布。
未來,工信部將引導支持企業加快新型背板、超高清、柔性面板等量產技術研發,加快研究布局AMOLED微顯示、量子點、印刷OLED顯示、Micro LED顯示等前瞻性顯示技術,完成產業新技術路線的探索和布局。
相信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Mini/Micro LED技術也將正式駛入發展快車道。
來源:高工LED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