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1與1010之亂,小間距是否會讓封裝再迎擴產潮?
摘要:眾所周知,LED顯示屏被廣泛應用于廣告媒體、體院場館、舞臺背景、市政工程等領域,成為LED應用領域最為成熟的一個細分市場。小間距LED顯示屏憑借高分辨率受到了市場的歡迎,尤其在室內市場,正在加速替換P2.5以上的LED顯示屏及DLP市場。
2017年芯片缺貨誰的鍋?
2017年上半年芯片的缺貨情況依然記憶猶新,有人說主要原因是因為落后產能被淘汰,也有人說是因為小間距的崛起導致芯片供不應求,還有人則說是由于中游封裝廠恐慌性地備庫存造成的。
以上原因可能都有,但我個人更傾向于在行家說上看到的來自天電光電萬喜紅的觀點:“造成2017年上半年芯片缺貨的最大原因實際上還是在照明,2015~2016年中,整個產業鏈的價格被腰斬,這催生了照明行業產品光效的大幅提升,大幅度的光效提升訴求無法通過同樣面積芯片亮度提升來完成,導致單顆LED產品的芯片面積變大或者是成品使用的數量增加。”考慮到天電光電的產值和三安的緊密程度,這個參考價值大家可以自己想象。
這時候,可能會有人跳出來說,怎么能忽視當紅炸子雞小間距崛起帶來的拉動呢?不要急,從2017年小間距的消耗量來看,總共才幾萬KK,這并不能對上游芯片造成如此嚴重的缺貨,但是,或許在2018年和2019年,小間距崛起才要開始真正釋放出它(對產業鏈影響)的能量。
主流的2121和小眾的1010
眾所周知,LED顯示屏被廣泛應用于廣告媒體、體院場館、舞臺背景、市政工程等領域,成為LED應用領域最為成熟的一個細分市場。小間距LED顯示屏憑借高分辨率受到了市場的歡迎,尤其在室內市場,正在加速替換P2.5以上的LED顯示屏及DLP市場。
目前P1.7~P2.5占據了小間距LED總銷售額占據了半壁江山,由于2121的性價比優勢也讓其成為了小間距LED燈珠的主力規格,而1010則由于價格問題還有種被束之高閣的樣子,二者還有十幾塊的價差。
(來源于網絡)
乘數效應
好吧,關鍵點來了!業界和產業研究界的共識就是:小間距會逐步加大在室內LED顯示屏的滲透率,有研究機構提出:未來幾年小間距LED顯示屏的復合增長率將超過40%。如果把這個當成是一個加速度,即每年由于小間距LED滲透率的提升也會擴大對LED封裝產能的需求。
小間距面積成長示意概念圖
這里有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在小間距提升市場滲透率的時候,同樣面積的小間距是否會使用更多的燈珠——即Pitch越做越小?隨著消費升級以及對室內應用對視覺效果的追求,我想這個答案是顯然的!只是,到底會有多快?對于LED封裝和芯片廠又意味著什么?
目前1010燈珠能覆蓋P1.2~P1.8的市場,但由于價格較高,成本還沒有降低下來,如果以中間值P1.5計算,同樣面積P1.5(使用1010)是P2.5(使用2121)使用的燈珠數的近2.8倍,所以最終就落到了價格問題上。而LED燈珠的使用顆數增長將涉及小間距滲透、Pitch縮小兩個維度的乘數效應。
如果從上述兩個維度(小間距顯示屏出貨面積成長率與間距Pitch之間轉換遷移率)進行情景分析,對于燈珠的消耗量的增長幅度分析如下:
來源:SNOW Intelligence
決定上面這兩個比率就是性價比和高端市場切入點了,說句題外話,在中國市場,最不缺的或許就是價格彈性不敏感的政府采購了。
誰將受益?
無須懷疑的是,隨著芯片進入一輪的降價通道、材料及技術的提升,1010性價比將越來越高,一旦達到臨界點就有可能進行規模化的取代。所以只要這道口子被打開,中國LED顯示屏用封裝器件或將面臨新一輪的供不應求,進而引發新一輪的擴產潮,只是之前受益的核心是照明用封裝器件,而這輪或許是顯示屏用封裝器件廠,如國星、木林森、東山精密、晶臺等。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在2121、1515和1010器件上,芯片尺寸通用很有可能成為主流,封裝擴產,對應的芯片需求也同步增加,考慮RGB配對芯片廠也趨于自主配對,上游有直接生產藍綠光和紅黃光的包括三安、華燦和乾照。
就在前段時間,木林森說首推1212燈珠,進一步提升P1.4上的小間距產品性價比,如果木林森來做了,價格高還會是問題嗎?1010受不受擠壓不重要,重要的是會加快乘數效應。
來源:SNOW智庫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