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VR,AR,MR,傻傻分不清?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摘要:VR,AR和MR這三個詞目前在互聯網上非常紅,但它們究竟是什么意義?它們之間的異同點是什么?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在互聯網上已經有N個版本,眾說紛紜,加上一些公司不斷拋出新概念,大家已經被弄得相當糊涂了,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科普下。
VR,AR和MR這三個詞目前在互聯網上非常紅,但它們究竟是什么意義?它們之間的異同點是什么?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在互聯網上已經有N個版本,眾說紛紜,加上一些公司不斷拋出新概念,大家已經被弄得相當糊涂了,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科普下。
這是知名度*高的概念,也是最先在2016年迎來市場起飛的行業。行業中最著*的企業是Oculus VR、Sony、HTC,它們都在2016年發售自己的VR設備,包括頭顯和VR專用交互設備。
VR目前最重要標志的是:用戶需要佩戴“頭戴式顯示器(Head Mounted Display)”,簡稱“頭顯(HMD)”。顯示的內容可來自個人電腦、游戲機或手機。
VR與之前所有的顯示設備(如電視、顯示器、iMax屏幕)相比,最大的突破就是“沉浸感”,因此目前的VR技術也被稱為:沉浸式虛擬現實技術。用戶戴上頭顯后,被完全“包裹”在虛擬世界中,當用戶轉動頭部(甚至四處走動)時,他看到的虛擬世界會完全隨著眼睛的位置和角度而改變,就如同在真實世界中一樣。
VR中另一個最常被提到的詞是“臨場感(Presence)”。VR的力量就在于可以“欺騙”用戶的大腦,讓人在某種程度上相信自己確實處于虛擬世界里。所以臨場感的強弱是檢驗VR設備及內容是否*秀的最重要標準。
關于VR概念,相信不需要更多解釋了。而AR和MR的概念與區別可能是很多人都需要深入理解。據說,當有人問微軟的發言人“HoloLense是如何應用AR技術”時,微軟的哥們立馬大聲駁斥:“我們用的不是AR!是MR、MR、MRRRR!!!”
AR通常也是通過頭戴式設備實現的,其中最著*的是谷歌眼鏡,但也可以通過移動終端(如谷歌的Project Tango),甚至普通的手機也可以實現一些基本的AR功能。
AR中的關鍵詞是“功能(Utility)”,AR 技術讓用戶在觀察真實世界的同時,能接收和真實世界相關的數字化的信息和數據,從而對用戶的工作和行為產生幫助。一個典型的應用場景:用戶戴著AR眼鏡,當他看到真實世界中的一家餐廳,眼鏡會馬上顯示這家餐廳的特點、價格等信息。
雖然AR聽上去不如VR那么新奇,但由于在政府,企業及消費市場上都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大多數市場機構都認為AR的市場將遠遠大于VR。
MR是最晚出現的,但也是聽起來*高大上的概念。實際上是VR和AR的一種結合。
利用MR技術,用戶可以看到真實世界(AR的特點),同時也會看到虛擬的物體(VR的特點)。MR將虛擬物體置于真實世界中,并讓用戶可以與這些虛擬物體進行互動。
最典型的MR應用場景,就是微軟在HoloLense發布會上展示的,用戶可以在自家的客廳里大戰入侵的外星生物。
相對于VR和AR,MR技術的成熟度最低。大家最熟悉的MR技術應該是微軟的HoloLense和谷歌投資的Magic Leap。但這兩家公司發布的相關視頻明顯都有“人為處理”的痕跡。而且還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敢于公布產品上市的時間。
還有一個簡化版本,供大家緊急情況時使用
VR=虛擬世界
AR=真實世界 + 數字化信息
MR=VR + AR=真實世界 + 虛擬世界+ 數字化信息
責編:小艷
來源:影像騎士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