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安璨圓結盟 臺灣LED業者是何意味?
摘要:如今大陸挾龐大的資金快速崛起,景況逆轉,臺廠一方面除了被迫應對大陸廠商的低價策略,另方面,又得要面臨國際大廠在照明技術上的快速大躍進,往上不得、往下不能,著實是目前臺灣LED業者的困境所在。
“對三安、對璨圓來說,這樣的結盟,從現階段來看,確實是雙贏的一步棋,但長遠來看,發展仍存在許多變數。”“尤其,如今大陸挾龐大的資金快速崛起,景況逆轉,臺廠一方面除了被迫應對大陸廠商的低價策略,另方面,又得要面臨國際大廠在照明技術上的快速大躍進,往上不得、往下不能,著實是目前臺灣LED業者的困境所在。”
對于三安與璨圓此次的參股事件,如果從臺灣一面看來又有何意味?近期,一些臺灣媒體對此發表觀點,或者在臺媒看來,這不僅僅是一個結盟的事件,更是借以深層透視臺灣LED業者發展困境與沖突的一面鏡子。
中國大陸最大的LED芯片廠三安光電宣布入股璨圓,讓原本股價就已頻頻破底的LED龍頭廠億光及晶電,再度兵敗如山倒,兩岸LED產業競爭正式白熱化。而臺LED廠面臨的內憂外患窘境,正赤裸裸地浮上臺面,LED產業的下一步,業者正走得艱辛。
三安光電入股璨圓的這顆震撼彈,不僅直接打在臺灣LED芯片大廠──晶電的痛處上,更是一舉把臺灣地區許久以來在LED領域的競爭優勢,也給賠了上去。
三安明年產能兩岸最大
對三安、對璨圓來說,這樣的結盟,表面上及現階段來看,確實是雙贏的一步棋,但長遠來看,發展仍存在許多變數。畢竟,明年起,LED照明需求將取代大尺寸背光源,成為LED產業的需求主流;但不管是璨圓或是三安,其在LED照明的光通量效率,不要說不及國際大廠CREE或Lumileds,就連臺灣地區的芯片龍頭廠晶電都還追不上,二軍加二軍,能就此成得了一軍,并掠奪照明市場大餅?恐怕還是有待考驗。
單純地就產能規模來看,三安和璨圓目前合計的設備產能,和泛晶電集團(晶電+廣鎵+泰谷)相當,明年三安還宣示,計劃再擴增一百臺的MOCVD機臺產能,屆時,三安的產能規模將一舉超越晶電,成為兩岸最大的LED外延廠。
只是,在三安結盟與積極擴充產能的同時,不容忽略的是,明年整個LED產業仍是供過于求的局面,否則,業者也不會至今持續苦撐。
臺照明技術落后大廠
對璨圓來說,短期或可借由三安的低價代工優勢,取得大陸地區下游廠的訂單,也可賺取一些利潤,但長期而言,則有被三安取代的風險。瑞銀證券就擔憂地指出,璨圓與三安在技術上簽署授權合約,將使得目前璨圓所擁有的技術領先優勢變小,長期而言是一不利變數。
況且,璨圓自2011年初至本次私募后,股本已膨脹七成,早已不利于產業景氣回升時的獲利表現,這條與中國大陸廠商結盟的路走下去,璨圓已很難回頭。也因此,在入股案宣布后,市場相關人士多數不看好其長期發展,評價也未轉趨正面。
然三安與璨圓的結盟,震撼力是大的,不是因為這是一個強強聯手的組合,而是因為在原本就已經打爛仗的行業中,可能再因為進一步的低價競爭,而拖累臺廠一路往下沈淪。
如今中國大陸挾龐大的資金快速崛起,景況逆轉,臺廠一方面除了被迫必須和中國大陸廠商的低價策略打爛仗之外,另一方面,又得要面臨國際大廠在照明技術上的快速大躍進,往上不得、往下不能,著實是目前臺灣地區LED業者的困境所在。
臺灣LED關鍵零組件廠業者私下擔憂地指出,2008年金融海嘯后,臺灣地區的芯片廠及封裝廠,為力挽狂瀾,傾全力搶進背光源市場,但國際大廠包括CREE、Lumileds及OSRAM,則是鎖定更龐大的照明市場進行深度的研發。不過三年的光景轉換,臺灣地區的芯片廠及封裝廠雖然在大尺寸背光源占有一席之地,但在照明領域,相較于國際大廠,臺廠幾乎全面鎩羽而歸,在LED照明的技術實力至少落后國際大廠二成。
結合日廠尋求轉機
回過頭來看臺灣LED廠的連番累跌,就不難找出原因了。陸廠的低價競爭、全球產能供過于求是一因素外,臺灣地區的LED廠無法在照明產品效能上有所突破、并產出符合CP值的高功率照明LED,更是臺廠致命的關鍵。
只是,臺灣地區LED廠股價狂跌至此,晶電創下2009年3月以來的新低,封裝廠更慘,億光股價創下2005年以來的新低,艾笛森則在短短二年從194元(新臺幣,下同)狂跌至30.5元,股價縮水逾八成。外資直言,臺灣地區整體LED族群股價凈值比目前均低于一倍,比韓廠的1.6~1.8倍及中國大陸地區的1.3~2.5倍都低很多,實在是委屈太多了,臺廠LED供應鏈多年來建立的技術能量及良率仍都是優勢。
惟國際大廠在照明領域快速超前,臺廠要努力在不和陸廠一起向下沈淪之際,業者指出,臺廠接下來的出路,恐怕就是積極結合日廠的研發及技術優勢一起打天下,才不致于在這波不景氣的寒流中,被迫出局或再度被陸資低價入主了。
來源:先探周刊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