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大屏幕顯示業績榜 [ 業績榜首頁 - 網站地圖 ]

囤貨吧,全球硅晶圓漲價將持續一整年

類別:行業新聞發表于:2017-02-10 14:20

摘要:2016年全球半導體硅晶圓出貨總面積達10,738百萬平方英吋,年成長率達3%,連續3年創出貨量歷史新高。

    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旗下硅晶圓制造者部門SMG(Silicon Manufacturers Group)*新公布的年終硅晶圓產業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半導體硅晶圓出貨總面積達10,738百萬平方英吋,年成長率達3%,連續3年創出貨量歷史新高。


未標題-2.jpg


    由于今年以來硅晶圓供貨吃緊,第*季議定的12吋硅晶圓合約價已順利調漲1成,第二季合約價雖然仍在協商中,但包括晶圓代工廠及內存廠均已讓步接受漲價,且漲勢將延續到8吋硅晶圓,業界預估可望再調漲1成。 法人點名臺勝科、環球晶、合晶等硅晶圓廠將直接受惠。


    根據SEMI旗下SMG統計,2016年半導體硅晶圓出貨總面積為10,738百萬平方英吋(million square inches,MSI),高于2015年的10,434百萬平方英吋,等于續創出貨量歷史新高。 至于2016年半導體硅晶圓市場營收總計達72.1億美元,較前年營收71.5億美元成長1%。


    SEMI表示,半導體硅晶圓包括原始測試晶圓片(virgin test wafer)、外延硅晶圓(epitaxial silicon wafers)等晶圓制造商出貨予終端用戶的拋光硅晶圓,但不包括非拋光硅晶圓或再生晶圓(reclaimed wafer)。


    SEMI 臺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雖然整體營收因單價下跌而低于先前水平,2016年半導體硅晶圓出貨量仍連續三年成長并創下歷史新高。


    今年以來半導體硅晶圓市場供給吃緊,出現睽違8年時間首度漲價情況,第*季合約價平均漲幅約達10%,20納米以下先進制程硅晶圓更是一口氣大漲10美元,環球晶、臺勝科、崇越等成為最大受惠者。 而過去一向不評論市場的臺積電,也在日前法說會中松口指出硅晶圓的確已調漲價格。


    包括環球晶、臺勝科、合晶等臺灣硅晶圓廠,及國外硅晶圓廠如SUMCO、信越等,近期持續與臺灣半導體廠進行硅晶圓議價及簽訂新合約。 業者表示,第*季是半導體市場淡季,但12吋硅晶圓供貨吃緊價格順利調漲,第二季12吋硅晶圓價格續漲外,已傳出8吋硅晶圓也可能調漲消息。


    業者表示,上游硅晶圓廠近幾年均無擴產計劃,今年全年供不應求已是在所難免,而在預期大陸晶圓廠對硅晶圓龐大需求將在明年下半年浮現,且新建硅晶棒鑄造爐至少要一年半以上時間。 在此一情況下,第二季硅晶圓合約價續漲已有共識,下半年價格漲幅還會再擴大,部份半導體廠更決定直接簽下一年長約。


IC Insights:12寸晶圓成為重點關注對象


    300mm硅片也就是12英寸硅片,自2009年起成為全球硅圓片需求的主流(大于50%),預計2017 年將占硅片市場需求大于75%的份額。12寸的流片工藝是半導體制造中的很重要的工藝,所以我們現在也看到,大陸新建的晶圓代工廠,大多是12寸的工廠,其次還有一些使用二手設備的8寸的工廠,但6寸以下的新晶圓代工廠幾乎沒有。


    截止2014年,全球300mm硅片實際出片量已占各種硅片出片量的65%左右,平均約450萬片/月。2015年第1~第2季度每月平均需求量約500萬片。目前,12英寸硅片主要用于生產90nm-28nm及以下特征尺寸(16nm和14nm)的存儲器、數字電路芯片及混合信號電路芯片。


    2014年,在前十大的300mm晶圓需求廠商中,使用量最大的是三星,主要用于制作存儲器和邏輯芯片,第二大是美光,只做存儲器,第三大是Toshiba和SanDisk的公司,也基本上都是邏輯產品, 第四大的使用者是海力士,幾乎全是存儲器,而第五大使用者是臺灣的臺積電(TSMC),幾乎全部用作邏輯芯片,英特爾是第六大使用量。在前十大使用量中,臺積電,聯電(UMC),Powerchip等,12寸硅片代工和存儲器,華人做的很不錯。而我們國內對12寸硅片的需求量,也開始起來了,從半導體市場的需求量來看,大概從2004年開始,中國的需求量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半導體需求最大的國家,2010年左右,中國大陸半導體的需求量占全球的50%,2016年,基本占全球需求量的60%。


    大陸半導體需求量非常大,我們自己的IC(集成電路)產業生產量不夠,所以現在IC(集成電路)已經成為中國大陸進口額最多的單一項目,連續數年超過了石油的進口額。中國作為IC(集成電路)的使用大國,生產卻量能不夠,過多依賴進口,因此,目前國家成立的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及地方政府成立的集成電路專項基金,目的就是加速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和提升。


    在2000年左右,國內IC(集成電路)生產可供應大約6-8%的國內需求,也就是超過90%依賴進口。到中芯國際建立后加上其它同行,國內整體可以供應15%的國內IC(集成電路)需求量。但從大概2006年至今,供應量雖然加大了不少,但需求量也同步增加,國內IC自我供應的百分比依然維持在15%左右。政府也較為關心IC行業發展,希望在2025年前,國內IC行業的自給率能夠達到至少50%。


    而集成電路制造目前基本上是12寸,而且工藝都是40nm以下,2025年左右應該可以做到10nm甚至以下(尺寸)更先進工藝量產。其中,28nm在2017-2018年將會是主力,20nm的比重增加,而16nm和14nm難度很大,量產的數量還不太多,但預計2019年16nm和14nm應該會大規模量產,28nm的產品工藝會轉到16nm或14nm的工藝產品線,28nm工藝產量會慢慢下降。但是由于28nm是壽命較長的技術,2019年之后28nm工藝需求依然會很高,國家也因此希望加快研發并量產28nm的硅片(300mm大硅片),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目前的問題在于,最上游的是設計公司,這在我們國內現在發展地相當不錯,有幾家公司都可以設計到16nm、14nm;但生產方面,上游材料IC等級的多晶硅目前還沒有,但馬上就會有了,已經有幾家企業在立項推進。多晶硅的原材料,高純度的石英,目前已知的全世界的儲量,中國最多,品質*好,但我們之前卻是將石英還原成金屬硅后低價外銷,再高價進口多晶硅,并且石英還原成金屬硅的階段是高度污染的。好在之前太陽能產業帶動了國內多晶硅產業的發展,目前太陽能等級的多晶硅,我國的產量已經是全球第*了。


    太陽能等級的多晶硅純度為99.9999%,總共6個“9”,現在做的好一點的在7-8個“9”而半導體等級要11個“9”,目前國內實驗室可以做少量的半導體級的,但要做幾噸單晶,目前還做不到。所以國家對此也很重視,02專項里就有立項解決半導體等級的多晶硅量產問題,預計大概在2-3年內可以做到11個“9”的多晶硅的量產,大致可以滿足國內產業鏈的需求。


    但是IC產業鏈中,多晶硅的下游環節:做成IC等級的晶棒和硅片,還是目前我們國家IC產業鏈缺失的重要一環。


    目前,在產業鏈后端,國內IC Wafer Fabrication已經起來,封裝測試海峽兩岸已是全球第*,這方面大陸的進展比臺灣還要快些;另外,產品組裝已是世界第*,例如iPhone;End-user consumers亦是全球第*。國內IC產業鏈后端很強,前端反而弱些。


    現在300mm半導體級的硅片,國內一個月需求量約45-50萬片,而目前國內的產量幾乎為零,這是產業鏈上最為緊缺的一環。而這一環,全球日本生產的最多,日本信越和SUMCO,這兩家的產能和實際供應量總和占全球2/3以上。300mm半導體級的大硅片,不僅是產業鏈缺失的重要一環,也是國家安全戰略發展的需要。


    國家在2012--2013年,科技部的02專項中,已有大硅片方面項目的經費準備,但遲遲不能發出項目,原因就是雖然有國內研發機構曾經做過12寸大硅片,研發成功,但由于良率不高還不能量產。2014年,科技部02專項的領導也與我們溝通過,要求是不僅研發成功,更要量產成功。量產的概念不是幾千片,是每個月10萬片以上交付客戶,連續6個月交付客戶10萬片以上,才算完成項目。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自工商時報和semi

責編:Jenny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歡迎投稿

電話:186-8291-8669;029-89525942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

行業資訊項目信息
案例欣賞

精彩案例推薦
更多>>
首頁|案例|行業資訊|視頻演示|實用工具|關于我們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業績榜http://www.xpjqr.com.cn 備案許可證號:陜ICP備11000217號-8

陜公網安備 610190020004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