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會晤世界知識產權高銳背后:“山寨”LED企業要反思
摘要:從李克強總理的表述中,小編我反看LED行業,發現目前國內LED產業的創新力度太弱,行業需要響應國家號召,加強這方面的力度。
7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高銳。
李克強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在中高速增長中向中高端水平邁進的關鍵階段,創新起著支撐作用。13億中國人民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創造力。中國政府把創新驅動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力度,通過簡政放權為企業和市場主體松綁,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通過科研成果處置權收益權改革、股權激勵等機制,調動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積極性,使改革與創新相互支撐、齊頭并進。
從李克強總理的表述中,小編我反看LED行業,發現目前國內LED產業的創新力度太弱,行業需要響應國家號召,加強這方面的力度。
中國LED產業創新“軟肋”亟需突破
通過今年的法蘭克福展,小編發現通過觀看炫目的展會后,再細回味,會發現一些國外大廠與中國大商之間的一個重要不同,就是國際大廠重創意,中國廠商重產品。
先看國際大廠的展品創意。比如照明設計展館,有相當多充滿想象力的工業設計產品,很多是力學、光學和美學高度融合的產品。他們的展臺,更多提供的是“解決方案”和“生活體驗館”,比如讓你意想不到的照明場景演示、家居氛圍模擬。
在住友化學的展示區,溫馨小屋中采用了OLED屏幕照明OFweek半導體照明網,走進去,會由衷感到“WoW,So beautiful”。利用半導體照明技術,打造美好生活空間,實現只見“光”,不見“產品”和“參數”,充分體現對“生活科技”的探索精神。
相比之下,中國廠商更重產品。同時,中國臺灣LED廠商展示效果比內陸廠商明顯好出很多,但仍以技術為導向,展出的技術集中在Flip Chip LED,以及可直接以交流電 (AC) 操作的Driver-on-Board (DOB)COB模組等。比如,晶電所展示的產品包括與客戶合作的Flip Chip COB模組,以及與億光合作的白光晶片COB模組。
與國際大廠琳瑯滿目的照明“藝術”品相比,中國廠商的展位產品和文字宣傳居多,太多似曾相似,商業味道更濃。
整體上看,中國館占據主流地位的產品還是以替換產品為主,客戶去歐洲館看趨勢和藝術,來中國館忙產品篩選和采購。
類似的情況曾經在2012年的法蘭克福展上上演過。歐洲館95%以上的產品都從中國采購,包括各類品牌商家。中國廠商只賺取5%左右利潤,95%以上的利潤是別人的。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中國的制造能力強,但創造性設計能力很差,設計師總是在尋求標準化設計,缺乏想象力。今年的情況沒有根本性的變化。
除了展位內缺乏產品效果體驗和整體解決方案,中國的領軍企業,比如歐普、亞明、勤上、佛照OFweek半導體照明網、生輝、立達信、遠方等均出現在中國館的亞洲精品區,與國際大廠動輒上百平米的展位相比,這些展位顯得不夠顯眼。
雖然港臺企業比內陸企業稍微好些,現場仍然相形見絀。這與法蘭克福照明展大中型展位價格的昂貴有關,更反映出中國LED企業與國外LED企業在經濟實力上的差距。
稍讓人感到安慰的是,國內企業品牌形象設計在發生變化。位于亞洲精品區的優質企業都采用了精裝修和大展位。歐普有巨型logo出現在中國館顯要位置,產品相關平面廣告則遍布全館。
專利戰“常態化” 企業更需抱團
通過這次李克強總理會晤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高銳,小編看到了國家已經開始將所有的產業創新作為首要任務。對于作為LED行業的老板們,你們是否該反思,你們真的認為LED照明靠“山寨”能走的長遠嗎?
說到創新,那就不得不說知識產權專利的問題,就小編目前了解的LED行業來說,專利問題層出不窮,都見怪不怪了。在本次李克強總理的會晤中,李克強指出,知識產權是人類對發明創造從自發到自覺的認識升華。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用好知識產權就能激勵創新,是給創新的火花加油。中國政府對中外企業和各類主體的創新成果一視同仁、同等保護,正不斷加大行政和司法保護力度,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等侵權行為,努力營造公平公正、規范透明的法制和市場環境。同時,通過健全知識產權評價標準、完善技術交易市場和服務等,更好運用知識產權,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努力建設知識產權強國。中方愿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加強合作,推動國際知識產權規則朝著普惠、包容方向發展,讓創新創造更多惠及各國人民。
通過李克強總理此次會晤的決心,小編看到了LED行業的資源整合再次加劇,中國的那些目前的靠“山寨”上位的企業,或將面臨倒閉。對于LED專利問題,小編將為你呈現目前的LED專利現狀如哪般?
2014年以來,LED行業進入整合階段,國內LED期望通過強強聯合實現“彎道超車”,登上國際舞臺。但是,相對于國際巨頭,國內LED企業在技術儲備、技術趨勢把握和知識產權上,與國際巨頭還有很大差距。
國內趨勢:LED專利呈常態化
今年,在LED產業回暖的同時,專利“戰火”蔓延。據廣東省半導體照明產業聯合創新中心的《LED專利趨勢分析報告》調查顯示,截至今年5月,全球LED專利訴訟案件高達20余起OFweek半導體照明網,海外企業對國內LED起訴案件多達20件。
廣東省半導體照明產業聯合創新中心戰略研究部部長李文玉認為,LED專利訴訟與日俱增的背后是LED產業利益的博弈。“隨著LED照明行業步入發展黃金期,LED大企業將加緊運用專利這一武器掌握市場主導權,專利戰將呈常態化趨勢。而隨著中國的LED企業逐漸壯大,市場地位日益凸顯,中國企業面臨國際巨頭的專利訴訟只是時間問題。”
李文玉認為,當前的LED知識產權糾紛主要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方面,知識產權糾紛數量越來越多,標的額也越來越大,且要求的賠償額越來越高,動輒會數以億元計;另一方面,知識產權糾紛范圍越來越廣,手段也越來越隱蔽,同時,專利往往隱藏在標準和技術壁壘之后發揮作用,往往是標準中本身就含有專利,有利于某些企業獲得壟斷優勢。
問題:缺乏核心專利
2014年已經是專利法頒布出臺30年,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數據顯示,2006年至2013年,我國累計授予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種專利權595.7萬件,年均增長25.5%,專利申請數量位居世界第*,中國儼然成為名副其實的專利大國。
“這說明我們國家科技創新能力在不斷增強。但是,中國是專利大國,并非專利強國。在LED領域,專利質量也仍存不小的提升空間。廣東是LED制造業大省,近年來行業創新能力和專利保護意識明顯提升,但仍有待增強。”李文玉認為,LED行業高產低權,創新投入、知識產權風險預警和應對能力明顯不足,數萬家LED企業各自為政,知識產權問題已經成為“分羹”世界市場的阻礙。
《LED專利趨勢分析報告》顯示,我國LED專利主要集中于中下游領域,中游封裝、下游應用環節的專利占申請總量的64%。而在關系到產業長遠發展的關鍵技術環節,仍缺乏核心專利。而中國LED重鎮廣東的LED專利授權則以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為主,發明專利占比明顯偏小。截至今年1季度末,廣東LED專利授權量累計達58631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3115件,占同期廣東LED專利授權量的5.31%,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94個百分點。而另一方面,國際巨頭專利布局細化,“地雷”遍布。從各個巨頭的專利布局來看,照明巨頭飛利浦和科銳擁有最多LED照明基礎性專利,LED數量總數榜的前15家企業所擁有的專利數量占專利總數的25%,這些企業還包括三星、LG、GE等。
對策:成立專利聯盟
中國LED企業該如何應對專利戰?孫銀生認為,從微觀角度來看,中國急需對LED企業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運營等進行系統分析研究,LED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即外延、芯片、封裝、IC驅動電源等)實施嚴格的專業分工,打造出一支既懂LED照明技術,又懂知識產權的技術專家和法律專家,幫助企業實現LED專利技術規避設計、LED專利情報利用和LED技術專利交易。
業內專家的普遍認為,對于國際LED巨頭設置了嚴密的專利墻,埋下了知識產權的“地雷”,中國LED企業需要搶占國際市場,要推倒這些壁壘,與其單打獨斗,不如聯合起來加強專利布局。
通過以上的一些陳述,小編了解到的是,目前國內的LED專利已經被提上重點議程,LED行業出了相應的對策,而目前還在實施階段,未來還需要一段時間才看到成效。但是小編認為還是需要更多的企業聯合支持,并以身作則,做出有中國特色的LED產業。創新是企業的靈魂,更是國家經濟增強的核心,企業更應當有責任心來做好這塊。
來源:OFweek 半導體照明網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