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探討我國LED產業轉型升級策略
摘要:深化“供給側”改革,加快LED產業結構轉型和升級,對于破解當前我國LED產業高端產品需求不足與低端產品供給過剩之間的矛盾,促進產業規模擴張向注重質量效益的轉變具有重大意義。
習近平主席在2015年12月中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指出: “穩定經濟增長,要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將“去產能”列為2016年五大結構性改革任務之首,彰顯了國家對產能過剩問題的關注。LED產業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節能、減排、環保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被譽為極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各省市、各區域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近年來,入行門檻較低的 LED行業在政府各項優惠政策刺激下,重復建設和低水平投資的現象較為嚴重,面臨著嚴重的結構性與區域性產能過剩問題。深化“供給側”改革,加快LED產業結構轉型和升級,對于破解當前我國LED產業高端產品需求不足與低端產品供給過剩之間的矛盾,促進產業規模擴張向注重質量效益的轉變具有重大意義。
1 我國LED產業發展現狀
1.1區域集聚分布
從國內LED產業發展的區域分布來看,當前我國LED產業形成了珠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閩贛地區和中西部地區五大區域,90%以上的LED企業分布在這五個區域,各地結合自身優勢,對區域內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有了更清晰的定位(如圖1所示)。
珠三角地區為中下游LED產業重點聚集區,擁有全國超過60%的 LED 中下游企業,是國內LED產業最為集中的地區。長江三角洲LED產業鏈配套較為齊全,企業主要集中于上海、江蘇和浙江。上海在LED 芯片和封裝方面呈現出良好的產業發展態勢,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鏈與企業群。浙江省是國內主要的特種照明燈具生產基地,發展潛力很大,江蘇省LED 應用企業較多。環渤海地區是我國 LED 芯片產業的發源地,以北京、天津、大連、河北等地為代表,研發力量較強,研發機構較集中,擁有國內*好的外延及芯片技術。閩贛地區LED 芯片研發和制造實力較強。閩贛地區 LED 產業主要集中在福建和江西兩個省份,其中以廈門和南昌等城市為主。總部位于廈門的三安光電目前為全國最大的LED 芯片企業,在國內 LED 芯片市場的份額已經接近 40%。江西圍繞Si基LED優化產業鏈、創新鏈和服務鏈,打造南昌光谷。中西部地區是我國LED芯片產能主要集中地,企業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從總體上來看,安徽省是中國目前擁有 MOCVD安裝數量最多的省份,主要來自蕪湖三安光電和德豪潤達。
圖1 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區域集聚分布
1.2產能總體規模
經過幾年來的高速發展,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已經確立了在照明產業中的主導地位。隨著我國步入經濟增速換檔、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的“新常態”階段,半導體照明行業面臨著產能過剩局面,在總體保持持續上升態勢不變的情況增速有所放緩,產業發展整體將由過去的爆發式增長逐步向理性平穩增長階段轉變。據CSA統計,2016年,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整體市場規模達到5216億元人民幣,較2015年增長22.8%,雖然與過去10年年均超過30%的增長率相比增速有所下降,但增長率較2015年的21%有小幅提升(如圖2所示)。
圖2 2016年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規模(億元)及增長率(數據來源:CSA Research)
1.3技術發展現狀
三分天下,中國有其一。南昌大學江風益團隊成功研發硅襯底LED技術,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日美之后第三個掌握藍光LED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國家。我國LED 產業關鍵技術與國際水平差距進一步縮小,已經成為全球LED最大的生產、出口和應用大國。2016年,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功率型硅基LED芯片產業化光效160 lm/W ,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如圖3所示) ;硅襯底黃光LED電光轉換功率效率達到21.5%,遠高于國外公開報道的*高水平(9.63%),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使我國LED技術處于“局部領跑”地位;深紫外LED技術進一步提升,280nm深紫外LED室溫連續輸出功率超過20 mW,處于世界先進水平。綜合來看,中國力量在全球LED產業格局中的分量愈來愈重,原有的美、日、歐領先,韓國、中國追趕的局面正在被改寫,全球LED競爭格局正在調整重塑。
圖3 我國功率型白光LED產業化光效
2 供給側視角下我國LED產業面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半導體照明行業受整體經濟環境的影響,整個行業出現了“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無序價格戰、市場秩序混亂”等一系列問題,加之行業創新能力不強、品牌國際影響力不足、結構性的產能過剩等挑戰,這使得我國LED產業轉型升級成為當前及今后的必然選擇。
2.1行業門檻過低,產能過剩隱患有所加深
2010-2015年,入行門檻較低的 LED行業在政府各項優惠政策刺激下,重復建設和低水平投資的現象較嚴重,產能過剩隱患有所加深。我國90%以上LED企業集中于產業鏈中下游環節,由于行業技術標準的發展跟不上市場的發展,標準體系監管滯后;同時,中下游低端應用產品的行業門檻較低,對技術和資金要求不高,引發大量企業的涌入,以致供過于求。為降低企業庫存水平,多數企業采取了壓價競標的銷售手段,加速了LED價格的下跌,導致LED市場惡性價格競爭加劇。較低的準入門檻,不但透支了市場空間,也導致我國LED產品競爭處于白熱化,嚴重影響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2.2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有效供給不足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LED應用市場,但目前我國大量中小LED企業集中在中下游同質化產品里“廝殺”, 通用照明已成廝殺最為激烈的“紅?!?,大部分LED室內照明產品缺乏研究,只是按照傳統的照明產品進行簡單的模仿,缺乏技術和應用創新,產品附加值低,低端LED產品產能擴大遠遠超過了需求。然而我國在高端LED等領域發展相對滯后,高端LED產品有效供給不足,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例如智能照明、可見光通信、LED植物照明、紫外LED、車用照明、第三代半導體等細分領域生產力較為分散,國內廠家并沒有分到太多的市場份額,只能在中低端大打價格戰,造成結構性產能過剩。
2.3行業創新能力不強,品牌意識薄弱
隨著全球節能環保意識的加強,我國 LED 照明產品出口保持持續增長趨勢,但出口企業品牌意識薄弱,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日益凸顯,嚴重制約了我國 LED 照明產品出口貿易發展[3]。在國際市場,我國LED企業多數通過貼牌、多層代理、跨境電商等形式零散出口,我國LED品牌在國際市場上難覓蹤影,擁有國際銷售渠道的企業更是微乎其微。自主創新能力和品牌意識的缺失導致我國出口企業國際競爭力不足,不利于出口可持續性發展。未來,隨著勞動力成本逐漸提升,過往的訂單加工、貼牌出口模式已發生了變化,這種模式難有出路。在國際市場,品牌的力量至關重要,我國LED企業在進行國際化擴張時,需要轉變思路,由“產品輸出”向“品牌輸出”轉變。
3 我國LED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3.1LED照明應用市場細化,廠商加速轉入利基型應用領域
隨著主流應用產品的價格下跌,獲利空間縮小,國內LED企業紛紛尋找細分領域發力,LED廠商紛紛加速轉入利基型應用領域,大部分LED廠商“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不斷尋找和開拓新的利基型市場,從LED 向LED+拓展轉型。從2016年國內LED產業的企業整體戰略布局來看,呈現的是芯片企業延伸半導體集成電路,中游封裝拓展細分市場、下游照明換軌教育及傳媒領域(如圖4所示)。
圖4 我國LED廠商加速轉入利基型應用領域
3.2并購整合唱響行業主旋律,行業整合洗牌與升級加速
2016年我國LED行業并購大戲不斷上演,行業整合洗牌與升級加速,除了部分并購案胎死腹中外,比如由于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撓中國宏芯投資基金收購愛思強,2016年我國LED行業大大小小的收購事件約40起,并購金額已經超過300億元(如表1所示)。2016年我國LED行業并購的特點可以歸納為三點:一是收購變豪購;二是海外收購增多,受阻也多;三是跨界并購增多,主要領域為體育、教育、VR、無人機、醫療健康領域等。
3.3LED行業供給端收縮,2016年行業頻現“漲價潮”
從2016年開始,我國LED行業供給端收縮,包括金線、銅材、鋁材、PCB板等原材料價格幾經上漲,加上年底“環保風暴”,導致LED行業共出現4輪漲價潮(如圖5所示)。綜合來看,照明產品漲價幅度從5%到15%不等,以8%的漲幅居多。此前LED產品價格戰廝殺兇猛,犧牲品質犧牲利潤搶市場屢見不鮮,這次漲價潮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產業回歸理性競爭,向健康方向發展。 預計2017年,在整體LED行業在成本推升的漲價循環下,部分不具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將逐漸被淘汰出市場。未來訂單將會逐漸集中到各家大廠,LED行業大者恒大的現象將會更趨明顯。
圖5 2016年我國LED行業頻現“漲價潮”
3.4LED產業集中度穩步提升,行業競爭格局已初步成型
從芯片、封裝到照明顯示等相關領域的整體情況來看,2016年,我國LED企業大者恒大趨勢明顯,LED行業集中度更高,但同時競爭也變得更為激烈,使得高毛利市場(包括LED和非LED領域)成為LED上市企業轉型升級的新方向。上游壟斷競爭。數據顯示,2009年時國內共有62家LED芯片企業,而如今在正常生產的只有20余家,未來可能只會剩下三五家芯片企業。中下游龍頭企業漸顯?!耙詥我粯I務類型為主”向“多種業務類型結合”的方向轉型。具備成本控制能力、技術領先優勢、產品品質穩定以及具備規模生產能力的企業才能夠留下來。據統計顯示,根據前三季度財報數據,營收排名前十家廠商2016年營業收入預計均將超過20億元,將有4-5家廠商進入50億元俱樂部(如圖6所示)。
圖6 2016年前三季度LED企業營收排名(前十名)
4 促進我國LED產業轉型升級的建議
4.1深化供給側改革,加快LED產業結構轉型和升級
針對我國LED照明應用市場準入門檻低,大量中小LED企業集中在中下游同質化產品里“廝殺”,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無序化、無標準化形勢日益凸顯等現象,建議加快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進一步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積極發展符合市場需求的生產能力,由規模擴張向注重質量效益的轉變,從而提高我國LED產業整體發展水平。一是進一步提高LED市場準入的行政審批門檻,阻止低水平、低效率生產能力進入和擴張。充分發揮規劃、政策、標準的引導和約束作用,加強行業準入管理,健全行業監測體系和產能過剩情況預警制度;二是建議全面整頓財政、稅收等優惠政策,逐步取消對MOCVD補貼的優惠政策,重點加大對LED應用領域的政策引導和支持,加強LED產品的應用宣傳和推廣。政府層面收窄補貼,將從產業鏈源頭抑制了LED 芯片產能無序擴張,將補貼轉移至LED照明應用端,則將從需求側拉動LED產業鏈,我國LED產業鏈供需結構將逐步改善。
4.2完善產品質量監管體系,支持檢測認證平臺建設
當前我國LED產品在接受市場考驗時市場會爆出一些質量問題,除了企業自身產品質量管控不嚴外,市場監管體系不完善及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尚未完全普及也是重要原因。建議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和強化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在健全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和技術支撐體系基礎上擴大監管范圍、加強抽查頻次,推動建立企業質量首負責任制度,嚴厲打擊假冒和偽劣產品,對不達標企業進行公開曝光和處罰,督促企業加強自身管理和技術,提升產品質量水平。另外,支持我國LED檢驗檢測認證平臺建設,積極推動已有檢測認證服務平臺硬件設施和業務升級,進一步建立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第三方檢測平臺,提升檢測能力和水平。并通過各項激勵措施和輿論宣傳引導企業主動購買產品檢測和認證服務,培育擴大檢驗檢測市場。
4.3著力推動前沿技術開發與應用,不斷拓展產業發展空間
在傳統LED業務競爭加劇,毛利下降的大趨勢下,細分市場差異化我國LED應用企業發展的關鍵所在。智能照明、汽車照明、可見光通信(VLC)、植物照明、醫療照明、深紫外應用等高端細分領域的應用產品附加值較高、市場潛力龐大,是未來我國LED產業搶占的“藍?!鳖I域。鼓勵我國LED企業瞄準新型應用領域開展技術創新,挖掘細分市場,開拓 LED 在智能照明系統、生態農業、醫療保健、汽車照明等領域的研發工作。支持企業技術升級,推動中低端產能向中高端產能轉化,細化分工合作,避免對相同產品的低價惡性競爭。
4.3積極對接“一帶一路”戰略,加快LED企業走出去
“一帶一路”戰略市場貫通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乃至歐洲部分區域,這些國家及區域基礎設施如道路、機場、高鐵等仍有極大的投資建設空間,LED產品市場需求旺盛,是我國LED產品出口的重要市場。建議鼓勵我國LED企業通過EMC、PPP等商業模式廣泛參與國際工程領域的照明建設、海外投資設廠等多渠道積極參與國際產能合作,大力開拓 “一帶一路”沿線國際市場,通過投資并購、海外設廠、設立營銷網點、勞務輸出等方式促進我國LED企業“走出去”,實現產品輸向產業輸出轉變,推動LED產業轉型升級。
責編:小艷
來源:新興產業智庫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