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0預算玩戶外
摘要:這,才是客戶的真需求。
有創意的人,不會受制于預算的多少。
最近和一個業內朋友聊天,談到客戶的真實需求,最實在的無非兩點:有效,而且*好免費。
所以,如果你能清楚客戶對有效的定義是在什么程度,是讓老板看見?是要提升品牌認知度?或是促進銷售額......還有,客戶所謂的免費是否有什么價格底線?如果你不能說服他們媒體的價值所在,自然就只有一而再地壓低媒體的價格了。
今天,我們不從媒體主角度談戶外媒體的效果與價值問題,且換個角度,從廣告主的角度來看,如何低成本甚至O預算來玩轉戶外。
善用自有媒體
任何一個客戶,都有自己的媒體,它可以是微信或微博等社交媒體賬號,可以是自己線上線下的店面,可以是產品與包裝......凡是企業可以對外傳遞信息而且可以自主免費使用的媒體,尤其是戶外媒體,客戶都可以也應該物盡其用。
在美國的愛達荷州博伊西市有一家叫Flying Pie的披薩小店,在當地的的市場幾乎全被必勝客和達美樂占據的情況下,發起了一個“It’s Your Day(今天是屬于你的日子)”推廣活動,店主每周都會在自家的網頁或店面公布出一個名字,然后邀請五位叫這個名字的幸運顧客,讓他們當天下午或晚上披薩店比較空閑的時間,來到廚房制作自己免費的10寸比薩,當然,店里會要求他們拍一張與自己所做披薩的合影發到網上,此外,他們還可優先推薦朋友名字,這樣就不斷有人自發參與到小店的體驗和推廣當中來。結果,通過體驗+口碑宣傳,整個城市的人都知道了這家披薩店,它還連續開了3家分店。
這家披薩店不過是充分利用了它自家的社交媒體、網站還有閑置店面來讓顧客成為主角,就讓自己成了當地的網紅店,后續它還可以有很多玩法,從“今天是屬于你的一天”演變為“這店是你的店”,對比下,其實很多線下店面還沒有挖掘門店和產品本身的媒體價值,比方說,能不能將門頭換成LED自媒體?能不能將櫥窗變為24小時作業的線上銷售終端?能不能讓門店線上線下的空間有更多的參與和體驗感......
門店的改造需要涉及到一定的成本,但如果其投入比廣告的性價比更高,無疑就值得一試。如果像披薩店一樣幾乎零成本的做法,就更值得一試了。
從媒體到事件,拓展戶外邊界
戶外是一個比傳統戶外媒體更具包容性和延展性的城市空間,所以說,未來如果品牌以戶外為中心來策劃發布創意廣告活動,將之做成事件性甚至新聞性傳播,我一點也不會感到意外,事實上,業內外很多做法已經在往這個趨勢發展。
創意熱店天與空就做過不少超越傳統戶外媒體發布的城市創意事件。最近,它為冒險島2打造了“張藝興全球范圍尋找島民”超巨幅報紙,空降上海環球港和北濱江二地。作為冒險島2代島主的張藝興邀請全球玩家9月21日一起登島,結合線上線下推廣,引爆相關話題的傳播。
還有餓了么今年也跟商家合作做了不少快閃店,從喪茶、愛無能小酒館到深夜食堂,緊扣當下熱點,餓了么借此提升品牌形象,從解決吃喝問題到試圖與消費者進行精神層面的溝通。說白了,這些快閃店就是餓了么的戶外廣告,是虛擬平臺的物理延伸,有場景,有溫度,有體驗,有內涵,一個個店結合線上推廣就是一個個熱點,品牌傳播的連續性與創意性兼具,這是線上客戶與消費者進行線下溝通的有效嘗試。
有個叫新世相的公號,他們策劃的諸如“逃離北上廣”、“丟書大作戰”、“打造永遠下雨的城市”等活動,網民的關注度與參與度都很高。有時候,線上媒體來做線下活動,比線下媒體來做線上推廣更有創意,因為他們懂得怎么來調動人的參與,引爆社群的傳播,而這恰好是傳統戶外媒體策劃所缺乏的。
創意的價值,只有當人用心感知并且付諸行動的過程中才能體現出來,好的創意價值連城,卻只需要動動腦子、用用心,如果沒有好的創意,才需要退而求其次,保險點,砸錢求曝光了。
有效就分成,沒效就免費
廣告的目的就是銷售,客戶喜歡可以賣貨的媒體。只要你能賣貨,我有錢賺,分你一杯羹也不是什么問題。
所以,業界也出現了“廣告免費,銷售分成”的戶外模式。
一些小場景媒體可以直接促成手機上銷售的鏈接轉化,還有些活動執行方可以根據現場實際銷售分成來獲得報酬,這些做法雖然客戶愿意嘗試,但對媒體主而言風險較大,要讓以解決曝光為主的戶外廣告去解決銷售轉化的問題,著實有些強人所難,所以一時半會也難以普及開來。
不管怎樣,客戶花錢做廣告,總歸希望有效果,在戶外廣告費用節節攀升的今天,0預算投廣告,看似天方夜譚,但如果按照上面所說的來做,也不是不可能,媒體主需要多從客戶的角度來考慮,如果你能幫客戶賺錢,你自己還賺不到錢,那才是天方夜譚呢。
責編:小雪
來源:渤思戶外觀察
歡迎投稿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