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大屏幕顯示業績榜 [ 業績榜首頁 - 網站地圖 ]

OLED和量子點的區別:一個是不完美,一個是先天不足

類別:行業新聞發表于:2017-09-16 08:38

摘要:OLED和量子點的區別:一個是不完美,一個是先天不足

如果說OLED是一個不完美的孩子,那量子點電視就是一個月份不足的孩子——本來不該生出來,你非要把提前它生出來,結果發育不全先天不足。嚴格來講,量子點電視不是技術進步的產物,而是一個被人生拉硬拽對抗OLED的概念。

這幾天,有兩個概念特別火,一個是新能源汽車,一個是OLED技術。

新能源汽車之所以火,是因為最近有媒體傳出中國將制定取締燃油汽車時間表。

但是,傳言并沒有被中國官方證實。

傳言的興起,被認為和一些國家公布取締燃油汽車時間表有關。比如荷蘭、挪威,已確定在2025年取締燃油汽車;德國的時間表是2030年;英國、法國的時間表是2040年。甚至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也確定了取締燃油汽車的時間表:2030年。

中國也將制定燃油汽車取締時間表的猜測,應該說合情合理。

事實上,在9月8-10日舉行的2017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明確表示,工信部已啟動相關研究,將會同相關部門制訂我國的時間表。

取締燃油汽車,誰取而代之?當然是新能源汽車,具體說就是電動汽車。

OLED技術的火,和9月13日蘋果發布iPhone X有關,這是蘋果首款使用OLED屏幕的手機。*新消息是:才兩天,該款手機已經被黃牛黨炒到19999元。

蘋果全球科技巨頭的身份,對OLED形成巨大加持作用。這幾天,中國企業關于蘋果和OLED的借勢營銷層出不窮。

下一個汽車時代是電動汽車時代,這一點已經沒有太多異議;下一個顯示時代到底是OLED還是量子點?并未形成高度統一的結論。

新能源汽車的問世,改變了汽車能源的供給方式,最終改變的是我們生存的地球環境;OLED顯示技術的出現,改變的是顯示器的物理形態,讓“顯示無處不在”終于成為可能。

但是:電動汽車的出現,并沒有因為其續航里程短、充電不方便而遭遇燃油汽車企業的阻擊;而OLED電視的出現,卻遭遇了量子點陣營猛烈地攻擊。

事實上,汽車產業的技術變革和顯示產業的技術變革高度相似。

比如,在燃油汽車向電動汽車轉型過程中出現一個中間產物——油電混合動力汽車;液晶向OLED轉型過程中也出現了一個過渡型產品——量子點電視。

9月12日,搶在蘋果發布首款OLED屏iPhone X之前,LG聯合一眾彩電廠商在北京召開一場名為“未來電視已來”的OLED行業峰會,宣布“OLED正式主流化”、“OLED將成為未來電視市場當之無愧的主導者”。

從邏輯上來講,召集這場OLED研討會的應該是三星而非LGD,因為三星才是iPhone X OLED屏幕供應商。

為何研討會的召集者不是三星而是LGD?

顯然,LGD有借勢營銷的意思。當公眾及媒體將目光投向蘋果手機新品的時候,OLED電視更容易成為連帶的關注焦點。

LGD的出發點無可厚非。

在我看來,OLED顯示技術的出現,堪稱顯示技術發展史上最偉大的變革,它改變的不啻是讓電視畫面對比度無限大,也不啻是讓電視可以貼在墻上(wallpaper墻紙電視)以及屏幕直接發聲(屏幕聲場技術),甚至也不是讓電視畫面藍光更少、更護眼,而是OLED技術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顯示產品(包括電視)存在的物理形態,讓“顯示無處不在”找到*佳載體。

唯有認識到這一點,你才能認識到OLED的本質價值,在柔性顯示這一技術特性面前,所有不完美都變得無足輕重。

我們對新技術的價值認知,在于它對人類的終極意義是什么?以及它能給人類帶來什么樣的利益?正確的態度是大處著眼,而不是兩眼盯著新技術的不足。好比我們不能因為電動汽車續航里程不夠長、充電不夠方便而否定它存在的價值。

目前有三種顯示技術:液晶(量子點屬于液晶)、OLED和激光,三種顯示技術唯獨OLED具備柔性顯示的特性,其他顯示技術均不具備這一特性。

總有人看不清OLED的價值,因為他觀察OLED只有一個角度——OLED電視,觀察的角度極其狹隘。事實上,在OLED龐大的產業鏈上,OLED電視只是其中一個環節而已,好比8K顯示也是一個龐大的生態,而不僅僅是8K電視。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OLED顯示技術這么好,為何手機已廣泛應用,OLED電視卻舉步維艱?到底誰拖了OLED電視的后腿?

我認為,兩大因素使然。

首先是OLED電視面板供應存在結構性缺陷,這是制約OLED電視發展的最大因素。

目前,全球OLED電視面板只有一個供應商,即LG Display(簡稱LGD)。

LGD的供應能力怎么樣呢?

LGD社長呂相德稱,目前LGD每月生產OLED面板10萬片+,2017年產能在150萬片—180萬片之間,2018年有望擴大至300萬片,2020年進一步擴大至600萬片。

這個數量足夠大嗎?不,甚至說很小。須知,全球彩電一年總銷量在2.5億臺。


hIHl40ZsI315smTWbxaxoJ91tKXssc2CEAMqC2hxo4ond1505435919944.jpeg


止于目前,其他企業尚未形成OLED電視面板實際產能。即使LGD之外其他企業(如京東方)到2020年能實現400萬片OLED電視面板產能,全球OLED電視面板屆時也不過1000萬片的產能(對應1000萬臺OLED電視),僅占全球電視總銷量的1/25,即4%,這是一個很小的比例。

OLED電視面板供應源單一、產能不足,直接制約了下游整機廠家的訂單需求,同時易形成面板壟斷,價格難以市場化。

其次是OLED電視價格高企,對消費者購買熱情形成了抑制作用。

目前,OLED電視平均單價和同尺寸液晶相比是后者的2—3倍,這個價格還是高了,對消費者的購買熱情形成了制約。

一個例子頗能說明價格對市場的影響。近期,因為將S8系列55吋4K超高清OLED電視價格降至10000元以內,僅9月9日一天,創維OLED電視銷量即突破1000臺。

事實上,上述兩大因素之間是因果關系,面板供應源單一是OLED電視整機價格居高難下的重要原因。

客觀地講,就產品而言,我認為制約OLED市場進一步發育的因素已經大大弱化,所謂OLED電視“殘影”、“壽命短”的說法,很大程度上是反OLED陣營對OLED潑污水,并不是事實。

我以OLED電視實際使用者的身份告訴大家:正常觀看狀態下,OLED電視絕無所謂“殘影”之說,這是我長期觀看OLED電視之后得出的結論。也許OLED確實有過“殘影”,但今天主流品牌的OLED電視已克服這一產品缺陷。

至于OLED電視“壽命短”,我只能說尚無法從使用者的角度得出“是”或“否”的結論。依據OLED電視廠商提供的數據,正常狀態下,OLED電視可確保使用5萬小時以上。

5萬小時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說,即使你每天觀看8小時,也可以觀看17年。17年,是國家規定電視正常使用壽命7年的兩倍還多。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須知,過長的產品壽命既是對資源的低價值占用,也不利于更新技術的發育。

事實上,OLED電視到底有無“殘影”、“壽命短”等低級缺陷?稍微動一下腦筋就可作出判斷。如果OLED電視果如反OLED陣營說的那么不堪,早就被市場判了死刑,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企業進入這一領域?須知,全球彩電企業選擇站在OLED陣營的數量,是選擇站在量子點陣營數量的4倍以上(OLED電視企業是13家,量子點彩電企業是3家),難道這些企業都瞎了眼?

今年至今,OLED領域發生了兩件大事,首先是全球消費電子頂級品牌索尼于年初發布OLED電視新品AI系列,其次是全球科技巨頭蘋果推出OLED屏幕手機。兩件大事,先后對公眾建立OLED信心形成強力提振。

關于索尼推出OLED電視產品,我在此多說兩句。嚴格來講,索尼推出OLED電視叫“回歸”而非“進入”,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索尼其實是全球OLED電視開發的鼻祖,也是全球第*家推出OLED電視的企業(2007年)。在2007年之前,人們談到OLED電視的時候,只知有索尼,不知有LG。后者是后來居上。

蘋果和索尼對OLED的加持,讓全球消費者看到:OLED才是顯示技術的主流方向。

反觀量子點陣營,上述這樣的重大利好,一個也沒有發生,無論產品還是企業戰略,均停留在“無大作為”層面,相當尷尬。

量子點陣營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從產品層面說,量子點電視無法和OLED電視形成正面對抗,畢竟量子點電視本質仍然是液晶。

為何OLED產品形態花樣翻新,而量子點顯示始終停留在電視單一層面且產品形態始終無大的突破?因為液晶本身不具備柔性顯示屬性。

也許有人會反問:既然如此,為何量子點電視銷量遠大于OLED電視?

答案很簡單:1、液晶產業鏈成熟,不存在面板供應問題;2、量子點電視價格相對較低,只有同尺寸OLED電視售價的0.7倍左右。

有人會再問:既然量子點電視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為何量子點陣營不放棄這一產品?我們看量子點陣營的代表型企業TCL是怎么說的。

TCL集團總裁薄連明說:OLED電視是一個約束性市場,“從供給側的角度來講不可能做大”,他說,“目前只有LGD一家做OLED電視面板,年產量極限200萬片,全球一年電視銷量2.5億臺,OLED面板給中國品牌的不多,而量子點電視面板沒有產能約束。”他的意思很明顯是,OLED電視面板只有一個供應商,這是一個約束性因素,屬于供給端出了問題。

事實就是講,薄連明的說法有一定道理。

甚至呂相德也承認,量子點與OLED對立,是導致OLED電視發展比預期慢的主要原因。

還有一點,量子點陣營也看得很明白,OLED面板短期內無法實現放量供應,直接決定了OLED電視市場短期內難以培育壯大,這正好給量子點陣營向“電致發光”及“印刷顯示”研發爭取了時間。比如,TCL不斷釋放這樣的觀點:“OLED陣營三到五年后可以看到QLED電致發光材料雛形,同時可以實現印刷顯示,從而形成真正的自發光QLED。”

你看,這正是量子點陣營“用時間換市場”的策略。

不過,LG還是很自信,它說:“即使2019年電致發光量子點電視能研發出來,也是自發光而已,并沒有超過OLED電視。”

站在消費者角度看,OLED上游面板供應是否緊張和他們沒有直接關系,面板良品率的高低和他們也沒有直接關系,和他們有直接關系的因素只有一個,那就是:價格。價格是阻礙OLED電視“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最直接因素。

因此,降價最能刺激市場。進入9月份,創維果然再次拿價格說事。

日前,創維把一款55吋OLED電視降價至9999元,從而將主流尺寸加主流配置的OLED電視推向“萬元時代”。

據悉,創維OLED電視已形成W、S兩大系列,覆蓋55吋、65吋、77吋三大主流規格,形成6大產品系列。

隨著OLED電視的再次降價,主流尺寸液晶電視和OLED電視價差進一步縮小,筆者檢索發現,海信一款型號為65M5600UC的LED電視,售價8446元;TCL一款型號為55X2的LED液晶電視,售價8300元。和創維55吋OLED電視售價差并不是很大。


pnd3RNSJsKwFRCM4p5jMHZaysYJUnEKbj9GnfReWd9JV81505435970757.jpeg


2017年是OLED和量子點激烈交鋒的一年,預計2018年二者的交鋒還將持續。從市場的角度看,量子點略占上風;從輿論的角度看,OLED略占上風。

但是,如果量子點電視不能在2018年底之前實現電致發光(真正意義上的量子點電視),則量子點的故事將很難繼續講下去。

假如2019年之前OLED陣營推出可卷曲、折疊的電視,則進一步拉大OLED和量子點的產品形態差異,從而進一步強化消費者“OLED才是真創新”的觀念,對量子點更不利。

量子點電視看起來更像揠苗助長的產物,就像一個不足月份的孩子,你非要把它提前生出來,結果就是先天不足,難以成人。嚴格來講,今天的量子點電視不是一個技術產物,而是一個人為制造出來的營銷概念。量子點電視的誕生,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狙擊OLED這個液晶的顛覆者。

我曾經講過,反OLED陣營并非不想做OLED,而是因為種種原因欲為而不能,比如,三星解決不了大尺寸OLED面板規模生產的技術難題,TCL嚴重依賴液晶面板盈利不希望OLED來得太快;至于海信,則是因為拿不到OLED電視面板。至于海信為何拿不到OLED面板,我建議有興趣的記者采訪一下海信高層,看他們怎么解釋?個中的秘密,我就不再透露了。

摧毀一輛馬車的從來不是另一輛馬車而是汽車,摧毀燃油汽車的從來不是另一輛燃油汽車而是新能源汽車。同理,摧毀液晶電視產業的一定不是另一個液晶產業(量子點)而是OLED。

顯示技術發展到今天,誰是主流事實上已經明朗。如果還有人停留在“OLED和量子點孰優孰劣”的爭論層面,這個企業距離邊緣化已為期不遠。

來源:劉步塵洞見未來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歡迎投稿

電話:186-8291-8669;029-89525942
QQ:2548416895
郵箱:yejibang@yejibang.com
yejibang@126.com   
每天會將您訂閱的信息發送到您訂閱的郵箱!

行業資訊項目信息
案例欣賞

精彩案例推薦
更多>>
首頁|案例|行業資訊|視頻演示|實用工具|關于我們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業績榜http://www.xpjqr.com.cn 備案許可證號:陜ICP備11000217號-8

陜公網安備 61019002000416號